辽河故事㊴丨腔调萦回小洋楼

原创 辽河故事 营口发布

开栏话

衔山拥河向海,地理催生历史。

大辽河在营口向西注入渤海,这在中国较大的河流水系中是个特例。有史以来,营口都以积极拥抱以商业文明为代表的河海文化而别具一格。

城拥大辽河,依河而兴的城市向海发展,向海发展的城市因河灵动。站上新的时空节点,营口举起“河海文化”的望远镜,把河海文化的“根”和“魂”体现和贯穿于城市建设全过程,打造有品质、有温度、有活力、有灵魂的城市。

知其所来,方知所去。营口新闻传媒中心推出大型全媒体系列报道——《辽河故事》,邀您一同,在过往中细品属于未来的滋味。

营口主城区,最初是大辽河自然走向的狭长一条儿。称南岸临河为“后河沿儿”,这个说法被一代一代沿用至今。对老营口人而言,这个指向并不确切的地名,却是他们生活的确切边界。

后来的日子里,主城区东推南扩,气象一新,而“后河沿儿” 或多或少还留有当年的影子。

十九世纪下半叶至二十世纪初,“后河沿儿”立起一座座洋建筑,洋人聚集,领事馆、洋行、银行、医院和教会大兴土木。这些老建筑跨越百余年见证风起云涌,一砖一瓦散发出历史的余香。人们每每流连驻足,仿佛穿越时空,“历史的营口”与“当下的营口”如期而遇。

多国建筑印刻百年开埠史

在营口的发展史上,1861年是一个划时代的时间窗口。营口百年开埠的历史篇章由此掀开,也是在这一时期,西方文化以一种强势的姿态进入东方。

辽河航运发展始于清朝前期。营口因占据河运与海运的连接点,在整个东北地区的交通体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营口开埠后,外国商船接踵而来,本地货物流入世界贸易圈。

一时间,外国官员、商人、牧师、医生纷纷登陆营口码头。1876年,日本在营口私设“牛庄邮便受取所”,1881年因业绩差而撤销,1901年又重新开业,更名为“牛庄邮便局”。在邮递业务外,另具邮政管理职能,后又开办储蓄业务,伺机走私贩毒、搜集情报、存取外汇套购金银。1919年,日本在营口市区东部“新市街”开设“新市街邮便出张所”,由“关东厅通信管理局”管辖,肆无忌惮地侵害中国邮政权,视中国主权如无物。

牛庄邮便局旧址,现为中国红十字运动发源地纪念馆

“利益均沾”的屈辱条款之下,法国、美国、德国、俄国、丹麦等领事馆相继设立。辽河广场南侧、营口市第一中学院内保留的一处具有俄罗斯东正教堂风格的建筑,便是1903年俄国所建领事馆旧址,美其名曰“领事馆”,最初确是俄国殖民统治所用。

俄国领事馆旧址,营口市唯一保存完好的外国领事馆

随洋人而来的,还有西方的生活方式。他们不仅在营口修建跑马场,而且将提供休闲消遣的“洋总会”一并引入,开设了牛庄俱乐部。在辽河广场西南不远处,这栋半地下室格局的建筑里,不仅能够洽谈事务,还可以聚餐、休息,功能可谓齐全。而“九一八”事变后,这里成为关押反满抗日人士的水牢,又极尽残酷血腥。

牛庄俱乐部旧址,为1915年逗留在营口的英国人建造

巨额资本付水流

近代列强借坚船利炮打开中国的大门,从军事、政治到金融无孔不入,暴露出企图吸走东方世界巨额资本的野心。

辽河广场西侧,一栋日本辰野式孟莎屋顶的红砖小楼——“正隆银行营口支行旧址”见证了近代风云变幻的金融史。正隆银行1906年成立,由中日两国合办,实际却是由日本人独揽大权,主要为南满铁路沿线的日本人进行汇兑。该建筑周围在历史上还有3家更具实力的外国银行:日本正金银行、朝鲜银行以及俄国的华俄道胜银行。它们无一例外都是侵略者攫取中国东北利益的金融工具,而其发行的钞票与营口本地的过炉银在当时竞相争雄,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正隆银行旧址

正金银行宿舍旧址

如今,正金银行宿舍旧址还静静矗立在正隆银行以北不远处,由营口市文联使用。以1899年1月设立的日本横滨正金银行营口分店为代表的外国银行,享有发钞权,意味着能够直接左右营口货币的投放量,尽可以堂而皇之地裹走中国财富。1904年日俄战争时,正金银行撤走,1906年又返回。其间日俄轮番掌握控制权,狼子野心却如出一辙。

“正隆银行营口支行旧址”是营口目前唯一保存下来的近代外国银行建筑,现由交通银行营口辽河支行使用,至今延续着金融属性。

特定时期的“发祥地”

纵有血泪,但获新生。近代被迫开放的屈辱历史,因异域建筑风格的意外闯入造就了一个多元的营口,而与现代人生活密不可分的“保税仓库”供应链以及中国最早的红十字会也在这一时期相继诞生。

营口开埠通商后开设许多洋行,有英国的太古、怡和,美国的美孚,德国的雅利、瑞记,俄国的仁泰,日本的三井等。如今,大辽河南岸边保留着当时营口最大的洋行——太古洋行,即太古轮船公司营口分公司旧址。当时,这家公司售卖的香港“太古糖”很有市场,而其在保险等领域的资本运作也很活跃。开埠后的营口港成为外国商品倾销和侵略者掠夺原料的门户。辽河岸边每日吞吐大量货物,在这里既有中国的货栈,也有外国人建造的库房,早期“保税仓库”雏形显现。

英商所建太古轮船公司营口分公司旧址,砌墙红砖及建筑构件从英国本土用轮船运来

甲午战争期间,营口还诞生了中国最早的红十字会。当时,躲避战乱的苏格兰医学传道士司督阁,与一些热心慈善救护事业的中外人士发起成立了红十字医院,救治伤者千余名。日俄战争时期,英、法、美、德等国驻上海总领事协商创立“万国红十字会”,红十字战地救护运动解救民众于苦难深重的战乱之中,今时今日依旧彰显着人道主义精神。

中国红十字运动发源地纪念馆展厅

建筑不言,岁月如歌。唱着唱着,就成了腔调。

大辽河岸边瑰丽的建筑遗产浓缩了百余年文化,充满历史的厚重感。2021年,经文物部门考证,营口市区内具有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的近现代建筑46处。这些装点着“洋门脸”或极具欧陆风情的文化遗存一路沧桑走来,而今在“活”化中涅槃重生,成为有保护、能感知、可持续的生命体。

她们不该只存在于回忆、梦境和影像中,她们在等待有心人,更细致地挖掘、更深入地抵达。

往期精彩回顾

●辽河故事①|大有来头大辽河●辽河故事②丨曲艺码头待后生●辽河故事③丨跨越时光的渡口●辽河故事④丨民歌款款踏浪来●辽河故事⑤丨灵水引龙通四海●辽河故事⑥丨独领西海岸风情●辽河故事⑦丨饶富湿地候鸟知●辽河故事⑧丨梦回那幢小红楼●辽河故事⑨丨百年琴韵泛佳音●辽河故事⑩丨跋涉千里探源头●辽河故事⑪丨温润湿地近在城●辽河故事⑫|老街风华今又来●辽河故事⑬|百年炮台伫海口●辽河故事⑭|百年纵横大屋子●辽河故事⑮|彼岸有座桃花源●辽河故事⑯|芦苇萧萧纸生辉●辽河故事⑰︱药草流芳蕴乾坤●辽河故事⑱︱纸承流金岁月情●辽河故事⑲︱十字舶来今更红●辽河故事⑳︱錾锤声声传经年●辽河故事㉑︱白银过炉通天下●辽河故事㉒︱盛世谢幕老油库●辽河故事㉓︱观云测雨见天晴

原标题:《辽河故事㊴丨腔调萦回小洋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