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的符号
彩陶盆上的舞蹈纹
符号是人们共同约定用来指称一定对象的标志物,它可以包括以任何形式通过感觉来显示意义的全部现象。在这些现象中某种可以感觉的东西就是对象及其意义的体现者。一方面它是意义的载体,是精神外化的呈现;另一方面它具有能被感知的客观形式。即在符号中,既有感觉材料,又有精神意义,二者是统一不可分的。体现在彩陶器物上,当器物造型的曲线表现了强烈的节奏和韵味时,当器表纹饰表现了先民们某种精神需求或观念性认识时,彩陶就不仅是一种器物,而是一种文化符号了。
摩尔根曾把陶器的发明和使用,作为人类由野蛮状态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志。从世界文明多样性的角度观察,文明是包含特定基因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综合体。陶器的发明,是人类一项划时代的伟大创举,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写道:“陶器的制造都是由于在编制的或木制的容器上,涂上粘土使之能够耐火而产生的。最初是用泥糊在编织物上烧成的,后来就直接用泥制坯烧制了。”这些简单的材料在今天看来是一种质朴的美,产生了既和谐又强烈的色彩关系。彩陶的产生最初既为了实用,同时也是远古时期氏族社会内部的图腾崇拜、巫术礼仪等符号性的载体,是远古人类精神生活的标识符号。
舞蹈纹彩陶盆
1973年,在海拔2357米的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长宁镇上孙家寨村西北,湟水支流北川河南岸的台地上,出土了一件内壁绘有“舞蹈”花纹编号M384的彩陶盆。这件内绘舞蹈纹饰的彩陶盆,高14cm、口径29cm、腹径28cm、底径10cm。陶盆为泥质红陶,唇及内外壁均绘制黑彩。
唇部
彩绘纹饰
外壁
纽结纹
外壁为三条弦纹在突钮处合三为一成纽结状
内壁彩绘是陶盆的主要纹饰, 施于口内腹上部。绘五人一组手拉手舞蹈形画面三组,舞蹈纹两边亦有内向弧线纹,纹饰简洁而流畅。
-内壁舞蹈纹-
沉睡了五千多年重现世人面前的艺术瑰宝新石器时代两件舞蹈纹盆的问世,第一次让世人看到了五千年前远古先民乐舞的直观形象。
舞蹈纹盆全貌
陶盆最引人注意的是内壁上描绘的人形舞蹈图案,古朴中透出灵动,体现出远古文化的神韵,给人以优美的视觉享受,产生无穷的遐想。
唇部内部全貌
陶盆上的纽结纹与舞蹈纹是人观念的有形表现,要想解读它的内涵就需要从尘封已久的历史尘埃中寻找线索。自从舞蹈纹盆被发现后,已经有很多相关著作和论文在解读,主要讨论以下四个方面:
01
舞蹈者是否着衣?
常任侠先生在《舞蹈》1978年第3期发表的《从彩陶盆上的原始舞乐》一文中认为舞蹈者是裸体,而又在后来的《东方艺术丛谈》中认为舞者披着兽皮。这一观点被大多数学者所接受。因为与大通舞蹈盆同时出土的物品中有骨纺轮,这说明当时的史前先民很可能已经有了纺织技术。
02
舞蹈者头部的斜道是头饰还是头发?
舞人的披发在舞蹈时随着身体而甩起来,从侧面看就是一个斜道。
03
舞蹈人物下腹部体侧一短斜道是什么?
舞蹈人物下腹部体侧一短斜道是什么?有衣尾说、有兽尾说也有男根说。现在基本上认同兽尾说。
04
两侧舞人手臂处两道意味着什么?
从图案可看出,整个画面看似静止,却似乎能够感觉到那种有节奏的舞动。正是因为注重动态,才会刻意描绘,力图强调在甩动。每组舞蹈队伍两侧舞者的外侧手臂都画成两道, 即外侧两人没有被牵的手,画成分叉,表示空着的臂膀在不断频繁地摆动而产生的美学效应,是当时画工表现人物连续动作的特殊手法。
05
舞蹈内容意味着什么?
是“祈求或庆祝农业丰收的舞蹈”、“狩猎舞”还是“祭祀舞蹈”?祭祀舞蹈的认同者较多。
舞蹈纹盆上横式左右连续排列的二方连续纹样的采用,力求统一中又具有变化,给人以整齐的节奏感又具有变化的秩序美。连续作为重复的一种特殊形式给人一种生生不息、循环不断的感觉。舞蹈纹盆是三个基本形相互结合连续排列的二方连续纹样的典型例证。整图采用纹饰上下分层,突出舞蹈纹饰主题并进行左右连续平行对称的图案结构。将几何纹饰与写实的舞蹈相映成趣,起到突出、修饰、陪衬舞蹈主题的美术作用,最终使陶盆既有艺术意味又有精神指向。这正吻合于此期整个时代的艺术文化的特征、风格与面貌。
二方连续纹样
舞蹈萌芽于人类幼年时期,是人类最早用以传情达意的艺术形态之一。它伴随着人类的成长而成长,经历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在原始社会中,舞蹈是全氏族或部落的行为,几乎是每个成员所必备的技能。中国先民的原始舞蹈,从“投足而歌”的踏地击节,到“击石拊石”的石器敲打,到陶鼓和陶埙、陶哨、骨笛的使用,到石磬的发明,以及琴、瑟、箫、龠等丝竹乐器的出现,表现了中华民族先民在乐舞文化方面的伟大创造力。
陶埙
骨笛
无独有偶,1995年,考古学家们又在位于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同德县黄河岸边的二级台地的宗日遗址发现了一件编号M157:1的舞蹈纹彩陶盆。同样在口沿内壁绘有两组手拉手的群舞人体图形,分别为11人和13人。它的出土是青海文物考古工作的又一重大发现。对研究青海远古部族的宗教、艺术及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提供了重要的研究资料。详细介绍请查看《国宝档案》2012年第86期。
内涵丰富的舞蹈纹饰图案, 是远古先民能把自身体验到的运动、均衡、重复、强弱等节奏感用画笔表现出来。舞蹈者形象以单色平涂手法表现出类似剪影的效果。
大通上孙家寨彩陶盆上的舞蹈纹是首次发现的直接描绘新石器时代先民生活的图画,是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后期马家窑文化典型器物。被列为国家一级文物和《第三批禁止出境展览文物目录》,因其具有极高历史、艺术价值被国家博物馆珍藏。
现如今西北、西南等地区各少数民族在各种节庆活动中跳起的集体舞蹈正是当代语境下手拉手舞蹈对彩陶舞蹈纹的文化重构。时光是流动的,而静止的舞蹈纹盆却给后人留下古代先民美好的瞬间。这一文明的符号形成鲜活的流动画面,成为人类永久记忆的名片。
青海土族安昭舞
基诺山寨民族歌舞
原标题:《青海省出土彩陶盆上的舞蹈纹——探寻远古社会的种种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