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以生为本,聚焦“五力”擘画“双减”育人新发展

“双减”政策落地一年来,“回归学校教育主阵地”成为基础教育的主旋律,济南市以生为本聚焦“五力”,着眼于推进育人方式改革和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使教育生态不断优化,学生在知识、能力、健康、个性等方面得到全面而丰富地成长。

一、以作业减负为驱动力,建立评价反馈新模式

作业是“教与学”的纽带,是教育质量和学习效果的检测仪。济南市建立起以学科为单位的年级统筹作业管理机制,分类明确作业总量,提高作业设计质量,改变传统作业布置出现的随性随意随便行为,探究富有育人价值和学科特色的义务教育学科作业科学设计,给予不同学情的学生科学有效的引导。构建科学开放、富有实效的作业实施和质量监控体系。同时,运用信息化技术,强化作业的评价反馈功能,将作业减负与课堂教学改革、学生的学情学业诊断及教师的专业发展相统筹,实现作业科学减量而质量有效倍增。

二、以课堂提质为内生力,强化教学传授新方式

课堂是质量的生命线。济南市以 “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国家级信息化教学实验区建设为契机,编制基础教育全学段、全学科知识图谱,丰富教学资源库,全面推动教情、学情大数据分析在课堂、作业、检测等教学场景的应用和教育教学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总结发现“教”“学”规律,服务教师精准教学、学生个性化学习,为学校发展评价、教师教情分析、学生学情诊断提供数据支撑和科学、权威的数字画像。构建覆盖学习探索、过程体验、成果表达、反馈评价的学习环境。比如,历下区以智慧教育为先导,大力实施“智慧校园、智慧课堂、智慧评估、智慧管理”项目,打造中小学学科资源560万份,支撑区内28万名师生和家长开展智慧教育应用,探索形成以数据驱动落实“双减”的解决方案,让学生真正回到学习生活的中央。

三、以“泉引桥”为牵引力,完善学段衔接新方法

为减缓学段“坡度”,降低家长焦虑,切实解决各学段衔接的痛点与难点,济南市从升学准备与入学适应两个方面入手,提出对应发展目标,聚焦身心、生活、学习和社会四个维度,在各学段之间搭建教育“引桥”工程。这就是济南在全国率先出台《基础教育全学段衔接“泉引桥”工程的指导意见》的核心思想。全学段校内的“引桥”衔接课程取代了原有的校外衔接辅导班,切实减轻了学生和家长的心理、经济和学业负担,有效助力学生新学段的学习成长。例如,槐荫区从身心、生活、社会和学习等方面对学生学段过渡做有益的尝试和探索,助力学生“泉生长”。

四、以课后服务为续航力,形成多元学习新样式

济南市在全国率先探索课后延时服务,义务教育阶段889所学校,100%开展课后服务,参与率达87.82%。以课后服务课程资源建设为总抓手,打造以七大类素质拓展项目为主的个性特色课程和基于提升学科核心素养项目为主的基础拓展课程,形成“自主作业指导+学校研发课程+第三方引进课程”的课后服务主体架构,实现“课后服务全覆盖,教育资源全开放、服务需求全满足”。

五、以“泉家共成长”为凝聚力,创新家校共育新形式

济南市在全国率先出台《中小学(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纲要》,立规定矩,提升家校合作效能;在全省率先出台家长委员会和家长学校两个建设管理标准,建成1000所标准化家长学校、100所示范校和10个榜样校,建设“泉家共成长”家庭教育掌上服务平台、《泉城家庭教育报》融媒体平台,让无所不在的家庭教育指导支持成为现实。

“双减”政策实施一年,有诸多收获,同时也有新的思考。随着“双减”落实不断深入,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不能止步于多少孩子不上校外培训班,止步于多少孩子参加课后延时服务,也不能止步于为孩子们减轻了多少课业负担。同时,如何为教师减轻过重的负担,调动教师参与的积极性更是思考的重点。

“双减”应该有2.0版本,对此,我们提出了如下问题: “双减”到底是目的还是手段?显而易见,“双减”是一种手段,是通过这样的手段,达到高质量育人,形成良好教育生态的目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双减”真正要担负起的是构建良好教育生态的作用。

基于这样的认识,济南市“双减”下的教育改革工作重心将聚焦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课后服务更有温度。聚焦课后服务的质量和品质,重点突破午休床项目。在调研中,我们发现一部分孩子不愿参加学校的午间延时服务,而是跑到校外小饭桌,究其原因主要是学校不能提供午休服务。济南市计划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在全市推广午休床项目。下一步,我们还将联合食药监和卫建部门,聚焦配餐和食堂餐食品质,让孩子们吃上放心餐、营养餐。

二是课后服务更有专业度。用好课后服务平台,建立课后服务资源包,提供至少两大类课程资源供学生选择,即基础拓展类和兴趣特长类。兴趣特长类,引入第三方课后服务资源,既可以减轻老师们的过重负担,还让专业人士培养、发展孩子们的兴趣特长。基础拓展类,重点引导教师回归育人主业,重点解决因材施教问题和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教育问题。例如,对于小学一年级而言,课后服务的主要任务就是教给孩子怎样写作业,把学校该完成的工作担负起来,在学校里、在课堂上,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是构建更加适合的引桥课程,减小教育的坡度。在各学段衔接的过程中,应加大高学段主动衔接的力度。比如,在泉引桥的幼小衔接中,小学要主动伸出橄榄枝,教室以及活动区域要有适合幼儿的环境改造。在小学推广零起点教学,降低学习坡度、降低知识难度,循序渐进,把学习的起点和难度落在最没有基础的孩子身上,这样家长就不用四处找幼小衔接培训班了,真正把启蒙权还给老师。从而遏制揠苗助长,形成良性循环,减少家长和社会的焦虑。

四是全面提升家庭教育水平,切实提高教育的参与度。努力实现家校社协同育人,新生入学,给孩子和家长同时发放两份入学通知书,每一个家庭都将收到来自家长学校的通知书,实现家庭教育理性化、常态化。组建家庭教育导师团,让育儿专家经常与家长线上线下面对面,切实提高育儿质量,解决育儿难题,更有利于教师精准掌握学情,让教育更加有的放矢。最好的教育状态就是家长和学校同心同向。

“双减”所追求的不是单纯的减负减压,而是通过高质量发展的育人策略和评价方式的变革,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我们将进一步巩固“双减”成果,加大高效课堂的推进、作业质量的整体提升、教育评价的配套完善、课后服务丰富程度和保障机制以及教师内在发展动力等现实问题的持续推进,积极探索“教育+”综合服务模式,加强平台和数据赋能,为学生和家长提供更个性化、高质量的教育服务,“泉心”擘画“双减”育人新发展。

原标题:《济南市:以生为本,聚焦“五力”擘画“双减”育人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