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人们一直对月亮充满着美好的想象。从嫦娥奔月到吴刚伐桂,各种关于月亮的传说家喻户晓。
古人用月亮烘托情思,写出很多脍炙人口的诗句,诸如“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等等,在中国的古老文化中,月亮已成为团圆与思乡的代名词。
然而,近百年来,随着望远镜的发明,当人们更加清晰地看见月亮后,才发现月亮表面原来是一片坑坑洼洼的不毛之地。
这样一来,反而激发了人们对月球探索的好奇心,其中有一个现象尤其引起科学家的注意。
我们现在知道,由于月球的自转周期与月球绕地球的公转周期刚好相同,当大家举头望明月之时,总是只能看到月球的正面。
那么月球背面究竟是什么样的呢?
1959年10月4日发射的月球3号探测器,则第一次观察到月球神秘的背面,并拍摄到月球背面约70%的面积。
人类首张月背照片
时间回到60多年前,苏联的“月球2号”探测器刚刚实现人类首次月面撞击。为了彰显航天实力,也为了窥探月球背面的奥秘,给月球背面拍照,被视为下一步的首要任务。
月球3号的老照片
1959年10月4日,苏联发射了月球3号探测器,它的主要任务是揭开月球背面的神秘面纱。因此,苏联对月球3号的发射时间和飞行轨道作了精心安排,它没有直接快速飞向月球,而是在经过较长时间的飞行后缓慢地绕到月球背面,在距离月球6200千米处经过。当它绕过月球背面时,太阳恰好在月球3号后面,照亮远离地球一侧的月面,使月球3号可以拍摄人类不曾见到的月球背面图片。
月球3号设计十分巧妙。圆柱形的外形,首次携带了两台焦距不同的照相机,使用了太阳能电池,并采用气体喷嘴控制姿态。在通过月球背面的40分钟内,两个光学相机拍摄了29张照片。其中17张照相底片在飞行途中完成自动冲印,然后通过电视扫描转换成电视信号,再通过无线通讯装置传送回地面。尽管最后得到的照片分辨率很低,而且只覆盖了月球背面70%的区域,但却记录了人类对月球背面的第一次观察,展现了人类以前从未看到过的景象。
如何将月球背面的倩影传回?
很多人都会疑惑,渴望已久的照片已经拍到,那么拍完照片怎么传回?苏联的专家团队利用当时最先进的晶体管设备,研制了一套图像传输系统。
大概流程就是,当“月球3号”拍完照片后,探测器会对相机底片进行自动冲印。图像传输系统对冲印后的照片进行电视扫描,并转换成为无线信号,最后传回苏联的地面接收站。
2019年俄罗斯国家档案馆向媒体公开月球背面照片
最后,“月球3号”不负众望,拍下了并传回了月球背面首张照片。
其实,探测器的飞行轨道也经过了精心安排。
拜科努尔火箭发射场
“月球3号”的发射地在拜科努尔火箭发射场,位于哈萨克斯坦中部沙漠地区,曾经是世界最先进的航天基地。
历史上,这里创造过多个第一,比如1957年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61年第一艘载人飞船,以及人类首次探索月球的系列“月球”探测器,都是从这里起飞。
1959年10月,“月球3号”从拜科努尔发射场成功升空之后,并没有直接飞到环月轨道,而是经过一段较长的轨道飞往月球,为什么要这样?
其实就是等待太阳光。
没有阳光,月背漆黑一片,胶片相机无法拍到任何图像。而当时的探测器能力也不够,无法像现在的探测器那样,一直绕着月亮飞,可以长时间等待拍照。
这样,就必须对“月球3号”的飞行轨道进行特殊设计,选择合适的时机。
玉兔二号月球车
我们知道,当农历新月的时候,月球背面会正对太阳,此时整个月球背面会被照亮。我国嫦娥四号也是考虑到月球背面的照亮期,选择在月球背面的“白天”着陆。
玉兔的工作模式也是月昼利用太阳能工作,月夜休息。
事实上,经过苏联专家的安排,“月球3号”沿着一条较长的地月轨道,经过几天的飞行后,慢慢绕到月球背面。
当“月球3号”从距离月背表面6万多公里的高度经过时,阳光刚好照亮了月球背面,让“月球3号”有机会可以为月背拍照。
苏联科学院根据图片绘制的月背地图
在接下去的40多分钟内,“月球3号”抓住宝贵的时机,连续抓拍了近30张照片,虽然分辨率很低,却覆盖了月背70%的面积,首次揭开了月球背面神秘的面纱。
漫漫探月路
“月球3号”拍摄的部分照片一经公开,便轰动了全世界。
月背莫斯科海
“月球3号”传回的月背照片展示出,月球背后的地形主要是丘陵、高山,有两个较大面积的平原,即“月海”,照片上颜色较暗的区域。
也因为是人类首次拍摄,苏联抢先为月背两个较大的月海命名,分别为“莫斯科海”和“梦海”。
苏联成功拍摄月背照片后,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人类探索月球的进度。此后,美国也开始不断发射月球探测器,到了1966年,美国月球探测器成功拍摄到月背。
不过,一直到嫦娥四号着陆月背之前,尽管不断有探测器拍摄月背,照片质量也越来越清晰,但始终没有探测器在月背着陆。其中最大的难点,就是月背的通信问题。
因为月球始终只有一面朝向地球,而月球本身又是天然的无线通信屏障,当航天器到达月背之后,如果没有合适方法解决通信问题,地面控制台将无法控制航天器。
中国航天五院提供的鹊桥中继卫星示意图
这个问题一直持续到嫦娥四号中继星,俗称“鹊桥”的通信卫星出现。
2018年5月,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将“鹊桥”发射升空,并成功到达地月的拉格朗日L2点附近。在这个位置,“鹊桥”可以同时与月背、地球进行通信,从而间接实现地球与月背之间的通信。
中国航天五院提供的鹊桥通信示意图
正所谓“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率先发射的“鹊桥”为此后的嫦娥四号月背着陆扫平了障碍。
中国航天五院提供嫦娥四号、玉兔二号图片
原标题:《回眸 | 1959年10月4日,月球三号揭开月球背面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