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经济生机生计:十年新创企业超九成是民营,解决了大部分新增就业

原创 陈永杰 经济观察报

在规模增长外,十年时间中,民营企业在起伏的经济中发生了何种变化,遇到了何种问题,是否寻找到了前进之途,其脉络和解答或许就藏在庞杂、详实的数据和案例之中。

作者:陈永杰

封图:图虫创意

导读

壹 || 这十年,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民营市场主体快速发展,占全国市场主体的比重,已从十年前的93%,提高到目前的98%。

贰 || 十年来,民营经济的新增就业总量,已经超过中国城镇新增就业总量的100%以上。

叁 || 不少优秀民营企业,从投资创业创企、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品牌创新,到商业模式创新,成为产业领军人,成为令世人瞩目的优秀公司。

编者按:2012年至今的十年时间中,中国经济经历了从高速增长迈向新常态的换挡,国有、民营、外资三驾马车在经济的起伏中保持了增长的韧性,民营经济在GDP中的占比从50%上升至60%以上,并贡献了5成以上的税收、7成以上的技术成果以及8成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岗位。

在规模增长外,十年时间中,民营企业在起伏的经济中发生了何种变化,遇到了何种问题,是否寻找到了前进之途,其脉络和解答或许就藏在庞杂、详实的数据和案例之中。

企业是国家经济的微观基础,是市场经济的运行主体,是创业的起点、展业的依托、宏业的基础。民营经济千万人士创业建企,从个体户发展成为小企业,从小企业发展成为中企业,有的从中企业发展成为大企业,有的发展成为中国500强,有的再发展成为世界500强。正是在这样的过程中,民营企业逐步占到了中国企业的九成以上,成为了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最大微观基础。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百姓幸福的基本保障,是政府管理经济社会的第一要务。民营经济,从亿万个体户的个人创业、自雇就业,到千万家大中小企业的创业展业以及随之进行的广泛招工就业,民营经济解决了中国城镇就业的八成以上、城镇新增就业的百分之百以上,成为中国社会就业保障的最大微观基础。

这十年,国家支持创业就业政策频出,为中国市场主体的快速发展、城镇就业的不断增长,创造了日益改善的环境条件。

这十年,国务院、政府部门和各个地方政府,从大众创业与万众创新、创业投资、技术创新投资和产业创新、营商环境等各个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与鼓励政策,推动了亿万的个人创业、中小微企业创建创新、科技企业投资、风险资本投资等,一大批市场主体由此产生和发展,吸纳了日益增长的城乡劳动力。

推进“双创”:这方面的国务院政策有近百件,政府部门政策有200多件,各个地方的政策数量更多。国务院重要文件如:2015年6月的《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9月的《关于加快构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支撑平台的指导意见》,2017年7月的《关于强化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发展的意见》,2018年9月的《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意见》等。

促进就业:这方面的国务院和部门的相关政策近一百多件,各个地方的政策数量更多。国务院主要政策如:2012年2月的《关于批转促进就业规划(2011-2015年)的通知》,2017年2月的《“十三五”促进就业规划》,2017年4月的《关于做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2019年12月的《关于进一步做好稳就业工作的意见》,2021年8月的《“十四五”就业促进规划》等。

投资创业:国务院和部委在这方面的政策有几十件,各个地方的政策数量更多。国务院主要文件如:2014年11月的《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指导意见》,2016年1月的《关于促进加工贸易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2016年9月的《关于促进创业投资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 2018年11月的《关于支持自由贸易试验区深化改革创新若干措施》,2021年9月的《关于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贸易投资便利化改革创新若干措施》等。

技术创新:国务院的主要政策如:2016年1月的《关于促进加工贸易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2016年8月的《关于印发“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的通知》,2018年11月的《关于支持自由贸易试验区深化改革创新若干措施》,2019年5月的《关于推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创新提升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的意见》等。

“放管服”改革:国务院主要文件如:2016年5月的《2016年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工作要点》,2017年6月的《全国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电视电话会议重点任务分工方案》,2018年4月的《关于进一步做好“放管服”改革涉及的规章、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的通知》,2021年4月的《关于服务“六稳”“六保”进一步做好“放管服”改革有关工作的意见》等。

营商环境:这方面,国务院出台的相关政策有十件,各个地方的政策数量更多。国务院主要政策如:2015年5月的《关于推进国内贸易流通现代化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的意见》,2018年10月的《关于印发优化口岸营商环境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工作方案的通知》,2019年10月的《优化营商环境条例》,2021年11月的《关于开展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工作的意见》等。

这十年,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民营市场主体快速发展,占全国市场主体的比重,已从十年前的93%,提高到目前的98%。

主要数据:2010年、2012年、2015年和2020年,全国企业法人中,民营企业法人(除国有控股和港澳台与外商控股之外的所有企业,以私营企业法人为主)占93.28%、94.1%、96.1%和98%。2021年又有新的提高。

市场主体,是市场经济发展的最主要最重要的微观基础,其数量的扩张、规模的扩大和质量的提高,是整个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宏观经济总量扩张的根本源泉。

从法律上看,市场主体是指以营利为目的从事经营活动的自然人、法人及非法人组织。各类市场主体中,企业法人是最重要主体。主要包括三大类主体:公司、非公司企业法人及其分支机构,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及其分支机构等。这些企业法人经济活动总量,占全部市场主体经济活动总量的80%以上。

十年来,中国的企业法人主体增长十分迅速,全国企业法人主体,2010年为652万家,2012年为828.7万家,2015年为1259万家,2020年为2506万家,十年增长了2.84倍,年均增长14.4%。

其中,私营控股企业法人,2010年为512.6万家,占比为78.7%;2012年为655.2万家,占比为79.1%,2015年为1068万家,占比为85%;2020年为2390.3万家,十年增长了3.66倍,年均增长16.6%,占比为95.4%,十年上升了16.75个百分点。全部民营企业法人,占比由2010年的93%多,上升为2020年的近98%。(见表一)

从2012年到2020年的八年间,全国新增企业法人共1854万个,其中,新增民营企业法人1845万个,占全国新增企业法人的99.5%。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个数据是企业法人数量的多少,不涉及企业法人的规模大小。如果从规模大小看,在大型企业中,国有控股企业占比较大,在中型企业法人中,国有控股企业占比较小,在小型企业中的占比更低。

(表一)注:数据来源于历年中国统计年鉴,2021年数据尚未公布,增长为自己计算。

2021年,全国市场主体1.5亿户,其中,个体户1亿多。时任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局长张工曾披露:“2021年,我国市场主体达到1.5亿户,企业活跃度保持在70%左右,为经济行稳致远储备宝贵资源。”中国的市场主体1.5亿户,其中个体工商户1亿多,规模和限额以下小微型企业有几千万家,规模和限额以上企业法人近100万家。规模及限额以下的几千万家小微型企业,95%以上属于民营企业。

这十年,在国家政策鼓励下,民营经济就业不断扩大,占全国城镇就业比重,从十年前的76% ,提高了目前的83%以上;十年来,民营经济新增就业总量,占全国城镇新增就业总量的100%以上。

主要数据:2010年、2012年、2015年和2020年,城镇就业中,民营经济占76%、75.7%、77.7%和83%。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政府经济社会工作的第一要务。每年的全国人大的政府工作报告,每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总书记和总理的讲话,每一个国民经济的五年规划,都将城镇就业、特别是城镇新增就业,作为党中央和国务院的主要工作,强调要抓好抓实。

十年来,民营企业和个体经济就业在过去30年快速增长的基础之上,继续明显增长。2010年城镇就业中,私营经济占17.5%,个体经济占12.9%,全部民营经济占76%;2019年(国家未公布2020年的完整数据),私营经济占32.9%,个体经济占26.4%,全部民营经济占82%。2020年和2021年民营经济就业人数又有新的增长,比重还有新的提高。

(表二) 注: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国家统计局未公布2020年数据中的私营与个体就业数据,其10年增长及年均增长率为9年数据,用括号表示。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十年来,民营经济的新增就业总量,已经超过中国城镇新增就业总量的100%以上。

2012年,全国城镇就业人员总数为37287万人,其中,国有单位就业人员为6839万人,港澳台和外商投资单位为2215万人,其余为民营经济就业人员28233万人。

2020年,全国城镇就业人员总数为46271万人,比2012年增加了8984万人,增长了24%;其中国有单位为5563万人,比2012年减少1276万人,减少比例为18.7%,港澳台和外商投资单位2375万人,比2012年增加了160万人,增长了7.2%;民营经济就业人员38333万人,比2012年增加了1亿多人,增长了35.8%;2012年至2020年的8年间,全国城镇就业增加了8984万人,而民营经济就业增加了1亿人,相当于全国城镇就业增量的110%以上。

还需特别指出的是,十年来,中国农村个体与私营企业从业人员增长也是非常迅速的。2010年,全国农村个体和私营从业人员数量分别为2540万人和3347万人,共5887万人,占当年农村就业总量41418万人的14.2%;2012年分别为2986万人和3739万人,共6725万人 ,占当年农村就业总量39602万人的17%;2015年分别为3882万人和5215万人,共9097万人,占当年农村就业总量37041万人的24.6%;2019年分别为6000万人和8267万人,共14267万人,占当年农村从业总量33224万人的43%。2020年和2021年(未公布相关数据),农村个体和私营企业就业人员又有新增长,占农村就业总量的比例又有新的提高,目前可能达到了50%左右。

这十年,中国的一大批优秀民营企业,创业,从小微到中小,吸纳就业从几十到几百人;展业,从中小到大中,吸纳就业从几百到几千人;旺业,从大中到大型与超大,吸纳就业从几百到几千,从几千到几万,再到几十万人。

不少优秀民营企业,从投资创业创企、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品牌创新,到商业模式创新,成为产业领军人,成为令世人瞩目的优秀公司。一些优秀民营企业,从国内市场,做到国际市场,从区域市场,做到世界市场,成为中国企业500强,成为世界企业500强,成为跨国公司,令全球瞩目。

以下是几家在创业就业成就显著民营企业典型代表。

新希望——创业,长期围绕着饲料产品与产业,从小做到大,做细做深,做精做优,做大做强,成为中国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中国最大的饲料生产企业,中国最大的农牧企业之一,拥有中国最大的农牧产业集群,是中国农牧业企业的领军者。就业,从自家四兄弟联合、召集几十人开始,到控股子公司分公司700多家,吸纳8万多人就业,并带动450多万农民参与,走向共同富裕。“新希望”集团创业于1982年,是中国最早兴起并长期连续稳定发展的民营企业。其前身是南方希望集团,是刘永言、刘永行、陈育新(刘永美)、刘永好四兄弟创建的大型民营企业——“希望集团”的四个分支之一。在南方希望资产的基础上,刘永好先生组建了“新希望”集团。新希望于1998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是新希望集团旗下最大农牧食品产业板块。公司立足农牧产业、注重稳健发展,业务涉及饲料、养殖、肉制品加工及商贸等,公司业务遍布全国及越南、菲律宾、孟加拉、印度尼西亚、柬埔寨、斯里兰卡、新加坡、埃及等近20个国家。2012年,公司营业收入660亿元,2021年1263亿元,9年年均增长7.5%。在2021年《财富》杂志评选的中国企业500强中位列第95位,在2021福布斯全球企业2000强中列第917位,在2022年《财富》杂志评选的世界500强企业中居第356位。

恒力集团——创业,从做纺织化纤产品的小企业开始,发展成现拥有全球产能最大的PTA工厂之一、全球最大的功能性纤维生产基地和织造企业之一,建有国家“企业技术中心”,企业竞争力和产品品牌价值均列国际行业前列。就业,从几十人的小纺织企业,发展到目前集团员工达12万人。恒力创始人为陈建华夫妇,恒力集团始建于1994年,是以炼油、石化、聚酯新材料和纺织全产业链发展的国际型企业。集团恒力集团2021年总营收7323亿元,2021年度位列世界500强第67位、中国企业500强第21位、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第3位、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第6位,获国务院颁发的“国家科技进步奖”和“全国就业先进企业”等殊荣。恒力集团旗下有恒力石化股份有限公司、广东松发陶瓷股份有限公司、苏州吴江同里湖旅游度假村股份有限公司三家上市公司、二十多家实体企业,在苏州、大连、宿迁、南通、营口、泸州、榆林、惠州、贵阳等地建有生产基地。其上市公司恒力石化,2012年营业收入为12.5亿元,2021年为1980亿元,9年年均增长75%。《财富》杂志2022年评选的世界500强,恒力石化以营业收入1135亿美元、利润23.7亿美元位居世界第75位。

比亚迪——创业,从电池做起,发展到业务横跨汽车、轨道交通、新能源和电子四大产业,成为中国和世界新能源汽车的领先者。就业,从小微几十人起,发展到吸纳就业达29万人。比亚迪公司创始人王传福, 1966年2月生,安徽芜湖人,1987年毕业于中南工业大学(现中南大学)冶金物理化学专业,同年进入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攻读硕士,1990年毕业后留院工作,1995年辞职,创办比亚迪公司。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致力于“用技术创新,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经过20多年的高速发展,已在全球设立30多个工业园,实现全球六大洲的战略布局。2021年,比亚迪乘用车全年销售73万辆,其中新能源乘用车销售59万辆,第九次登顶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年度销量冠军。在2022年上半年,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累计销售63.8万辆,同比增长3倍多。比亚迪新能源汽车足迹遍布全球六大洲,70多个国家和地区,超过400个城市。比亚迪是香港和深圳上市公司,据公司年报,2012年营业收入470亿元和利润8250万元,2021年营业收入2161亿元和利润30.45亿元,9年年均分别增长18.5%和49.3%,目前总市值万亿元左右。2022年比亚迪以销售收入327.58亿美元、利润4.7亿 美元,首次进入《财富》世界500强,居第436位。

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中国个体工商户和小微型企业创业就业的典型,又名中国小商品城,位于浙江中部义乌市。创业,从几百家小摊小店小百货开始,发展到几万家店铺、几十万种各色商品的世界最大的小商品市场。就业,从几百家个体户经商就业开始,发展到20多万人从业,日客流量20多万人次,直接间接带动社会就业超百万。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创建于1982年,是我国最早创办的专业市场之一。40年来,经历四次搬迁八次扩建,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现拥有营业面积260多万平方米,商位50000余个。市场拥有43个行业、1900个大类、170万种商品,几乎囊括了工艺品、小五金、日用百货、电子电器、玩具、化妆品、纺织品、服装等所有日用工业品。其中,饰品、袜子、玩具产销量占全国市场1/3强。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拥有联合国采购清单50万种产品中的40多万种,30多大类。义乌市场商品辐射200多个国家和地区,行销东南亚、中东、欧美等地,年出口量已达总成交额的60%以上。据报道,2020年,义乌市全市的小商品市场实现交易额4875.8亿元,其中中国小商品城成交额1626.6亿元,占全市的1/3。

(作者系大成企业研究院副院长)

如何监督“算法监工”

新势力闯"豪门":预售爆单成标配 国产后浪撞裂豪车“天花板”

中国企业“接班人”画像:数字化正在改变家族企业的未来

原标题:《民营经济生机生计:十年新创企业超九成是民营,解决了大部分新增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