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22年,百度持续深耕AI,累计研发投入超过1000亿元。去年Q1财报后,李彦宏提到,随着人工智能业务的增长,未来三年百度非广告收入将超过广告收入。
作者|周一围
编辑|安心
“人工智能火了这么多年,商业化始终是其中的一个软肋,而缺乏好的商业前景,会让创业公司增长停滞,巨额亏损,融资上市困难,而大公司也会越来越不接地气”。
这段话来自百度创始人李彦宏近日在2022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的演讲。它几乎是百度AI业务多年来的一个真实写照。
早在2012年,李彦宏就在思考AI技术是否已经迎来了历史转机,于是百度推动成立深度学习研究院。
2013年是百度人工智能从规划到落地的一年,他们先后在中、美两地设立了人工智能研究中心,从此走上“死磕”AI的道路。
到2022年,百度已经在人工智能领域深耕整十年,累计研发投入超1000亿元。百度营收规模也从2012年的223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1245亿元。
但过去十年里,百度市值却长期维持在500亿美元上下,甚至曾在300亿美元徘徊。
百度营收主要包括百度核心和爱奇艺。百度核心营收主要来自两大部分:在线营销(搜索/信息流广告业务)和非在线营销(智能云、Apollo、小度音箱等创新业务)。
在线营销一直是百度收入的最大来源,其在百度核心的营收占比长期维持在80%以上,目前占比仍超70%。百度AI对营收贡献还十分有限,所以,在资本市场它甚至是百度市值的一种拖累。
2021年3月,百度以“AI第一股”在港交所二次上市。2021年Q1财报发布后,李彦宏在电话会上提到:随着人工智能业务的增长,未来三年百度非广告收入将超过广告收入。
这意味着,对于人工智能的商业化进程,李彦宏已经有了相对明确的时间表。即便按照百度营收每年增长10%估算,2024年营收规模可达到1600亿元。
届时非广告收入过半的话,就是要做到800亿元的规模。而2021年,百度非广告收入为212亿元,同比增速71%。
百度非广告业务的商业化路径是什么?目前来看,百度已经绘制出一张渐次清晰的图谱:百度智能云+自动驾驶(与整车厂合作、造车、共享无人车)。
李彦宏这张时间表背后,百度智能云和自动驾驶各自将如何驱动商业化?他们的胜算又有多大?
“第二曲线”的任务交给智能云
英国著名的管理大师查尔斯·汉迪提出的“第二曲线”理论被很多企业奉为“增长的圣经”。
放眼全球,市值排名TOP10的互联网公司中,Alphabet、微软、亚马逊、阿里、腾讯都把云计算当作第二增长曲线在发展。
谁是百度的第二增长曲线?
曾经,这个问题的答案是AI,但是AI的商业化迟迟难落地,最终只能算是百度的第三增长曲线。
过去很长时间里,百度一直在寻找第二增长曲线,云计算、短视频、直播等都曾是备选项。
从百度最新的对外口径看,他们最终将百度智能云锁定为第二增长曲线。
据今年Q2的财报,百度集团实现总营收296亿元,剔除爱奇艺后,百度核心收入232亿元;百度智能云营收42亿元,在百度核心中占比18.1%,在百度总营收中占比14%,是百度核心中,广告之外最大的单一收入来源。
今年5月,李彦宏宣布新一轮干部轮岗,原MEG(移动生态事业群组)负责人沈抖转岗负责百度智能云事业群组(ACG),CTO王海峰不再兼任ACG负责人。
将ACG调整为由沈抖独立负责,意味着百度对智能云业务的重视和投入再上新台阶。
而过去十年,对百度智能云来说,是一个漫长的不断认识自己,寻找自己的过程。
这十年,同行的云业务都在快速奔跑,在营收规模和市场份额上与百度智能云拉开明显差距。
数据来源:各公司财报,腾讯云营收数据来自海豚投研估算
2021年,百度智能云营收151亿元,约为同期阿里云的1/5,腾讯云的1/2。
根据Canalys 发布的中国云计算市场报告,2022年Q1,百度智能云市场份额为8.4%,在与阿里云、华为云、腾讯云组成的“中国四朵云”中份额最小。
不过,百度智能云的增速领先于同行。过去8个季度,百度智能云营收增速均保持在30%以上。
今年Q1和Q2,百度智能云营收同比分别增长45%和31%。同期,阿里云分别增长了12%和10%。华为云在内的企业服务今年上半年同比增长27.5%。
接下来,百度智能云手里的资源将支撑它继续奔跑,并有望在增速上跑赢“中国四朵云”中的前三朵。
“AI+云”是百度智能云为自己找到的差异化标签和优势。据IDC的报告,截至今年上半年,百度智能云在国内AI共有云市场连续6个季度份额第一。
智能交通、智能城市、工业互联网和传统金融业是百度智能云的优势领域。比如在金融领域,中、农、工、交、建、邮储六大国有银行、十多家股份制商业银行、数百家城商行以及保险、证券、资管等传统金融机构,都是百度智能云的客户。
客户结构不同,云服务厂商可能面临迥异的增长局面。近年,互联网行业监管趋严,这让互联网客户占比较大的腾讯云和阿里云的业绩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大部分客户来自传统行业,反而成为百度智能云的一个优势。
进入2022年,腾讯、阿里、华为都在降本增效、更强调盈利而非规模和速度,这种基调下,阿里云、腾讯云的不会像过去那样强调增长。尤其是腾讯云,已经在主动放弃一些亏损项目,营收连续两个季度负增长。
百度智能云的策略就不同了。在Q2的电话会上,百度管理层明确表示,百度现金充裕,下步将对智能云继续投资。截至Q2末,百度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425.33亿元。
既然李彦宏把百度“第二增长曲线”的任务交给了沈抖,百度智能云的奔跑就停不下来,它得继续“抖”。
Apollo变现时间表
去年5月,百度发布2021Q1财报时,李彦宏在全员信中首次公布明确了Apollo的三种商业变现路径:为主机厂商提供Apollo自动驾驶技术解决方案;造车;共享无人车。
目前来看,百度Apollo三种商业化都在加速推进,给出了初步的时间表。
图片来源:好看商业根据公开信息整理
李彦宏曾提到,2021年下半年,Apollo智能驾驶会迎来量产高峰,每个月都会有一款新车上市,未来3-5年内,预计前装量产搭载量达到100万台。
Apollo乐高式汽车智能化解决方案包含"智驾、智舱、智图、智云"四大系列产品,可以根据车企不同层级的智能化量产需求,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
以Apollo智驾为例,它包含全球首个基于L4级自动驾驶能力的行车域解决方案ANP和全球首个已量产的L4级自动驾驶泊车域解决方案AVP。
华兴资本曾在2021年预测,到2025年,仅ANP就有望为百度贡献280亿元的收入。
集度是百度的造车项目,成立于2021年3月,百度和吉利共同持股。集度的目标市场是家庭用车,产品定价在20万元以上,“高阶智能化”集度主打的核心竞争力。
6月8日,集度正式发布其首款汽车机器人概念车ROBO-01,这款车的量产版车型将于2023年下半年正式交付。
据集度汽车CEO夏一平透露,集度第二款车型的外观设计将在2022年底的广州车展上亮相,预计于2024年开始交付。
今年8月,集度汽车还宣布了“2880计划”——2028年,集度将实现6款车型的产品阵容,具备全年交付80万辆汽车的能力,且产能规模和销售规划一致。
6款车完成80万辆的销售目标,意味着每款都要成为年销超10万辆的爆款。这对于一家成立只有7年的公司来说,梦想很丰满,挑战非常大。毕竟,从“蔚小理”的实践看,今天他们仍然在为年销10万辆的目标而努力。
相比卖自动驾驶方案和造车,共享无人车是变现更快的模式。2021年8月,百度发布全新升级的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平台——“萝卜快跑”。
截至2022年7月20日,萝卜快跑已经覆盖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重庆等十多个城市,累计订单量达到100万单,是全球规模最大的自动驾驶出行服务提供商。
百度7月份推出第六代量产无人车Apollo RT6,目标量产成本为25万元。据百度高管测算,按照每单20元均价计,萝卜快跑每天只需要12单就能实现盈亏平衡。百度声称,随着Apollo RT6量产和落地运营,可以让打车费便宜一半。
按照规划,2023年底,萝卜快跑将在30个城市至少部署3000辆自动驾驶汽车,覆盖300万用户;2024年,Apollo RT6将一定规模地投入运营,2025年覆盖65个城市,到2030年覆盖100个城市。
根据摩根大通的预测,百度萝快跑将在2025年实现单车盈利。
总的来看,百度Apollo已经有了渐次清晰的变现路径和初步的时间表,但它要实现大规模的商业收入仍然需要几年时间。
李彦宏自己也认为,人工智能的商业化还需在黑暗中摸索一段时间。
豪赌的代价
翻看百度的财报你会发现,这家公司在研发投入上近乎“偏执”。
从2012到2021年的十年里,百度累计研发投入1252.17亿元,占累计营收的16.34%,占累计经营利润的105.09%。
过去十年,百度几乎每年的研发费用率都在15%以上;2021年百度核心的研发费用率更是达到23.21%,这在全球大型互联网科技公司中都是领先的。华为向来以重研发投入著称,但2021年,百度核心的研发费用率领先华为0.8个百分点。
2012年起,百度在AI领域持续压强式的研发投入,让它在AI专利方面积累了显著优势,专利申请和授权量持续领先。
据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工信部电子知识产权中心2021年10月联合发布的《中国人工智能高价值专利及创新驱动力分析报告》,百度AI专利申请数量已超过 13000 件,AI专利授权量超过3600件,连续四年在AI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方面蝉联中国第一。
但累计投入上千亿搞研发,也“吃”掉了百度的利润和市值。
2012年起,经过连续两年的技术投入后,百度的净利润率大幅下滑,到2014年Q2已经降至22.9%,而2012年及之前的净利润率维持在45%左右。净利润率下滑导致百度市值大幅缩水。
但李彦宏好像并不在乎资本市场的反应。
2015年初,他接受媒体采访时回应称,“短短两年的时间,利润率下降这么厉害,这其实表明一种决心,就是说我愿意砸钱、我愿意投入,我不在乎华尔街怎么看,我不在乎我的股价会再跌掉一半或者更多,我一定要把这事儿做成。”
2021年3月,百度在香港二次上市,李彦宏当时在演讲中仍然在强调技术投入。
他说,作为一家从day one到今天,我们始终相信和热爱技术的公司,愿意为长期投资、为未来投资。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也一样坚持:有1块钱的时候,我们会投进技术里;有1个亿,我们会投进技术里;有100个亿,我们还是会投进技术里。
在李彦宏的对外发言里,他一直在强调百度的“技术信仰”,试图“用技术改变世界”。他相信这是一个重新为科技创新加冕的时代;也只有对技术创新不断投入,才能抓住属于百度的机会。
那么,这个时代什么时候开始奖励百度?
如果2024年百度如期实现李彦宏所说的“非广告收入超过广告收入”,那意味着百度的“暗夜穿行”可能不会太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