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博爱县城西北40公里,太行峡谷之中,丹河河床之上,丹河铁路大桥以北一公里处,巍然屹立着一座如铜墙铁壁般耸入云天的拦河大坝——青天河水库大坝。
这座大坝历经17年建造而成,以“敢叫日月换新天”的大无畏精神,创造出高峡出平湖的人间奇迹。
千军万马战太行
初秋的青天河景区,满目苍翠,三三两两的游客在此饱览美丽的天然风光。其中,青天河水库大坝是游客的必到打卡地。
游客在青天河水库大坝上观光。
青天河水库大坝高76米、长159米,坝型为浆砌块石溢流重力坝,始建于1966年,竣工于1983年,因位于青天河村南而得名。
“青天河水库大坝是青天河景区的‘灵魂’,更诞生了青天河精神——艰苦奋斗、求实创新、无私奉献、造福人民,是愚公精神的历史传承,是红旗渠精神的时代延续。”说起青天河水库大坝以及青天河畔的故事,青天河景区工作人员李利华充满深情。
故事要从上世纪60年代说起。1963年夏天的一个深夜,博爱县防汛指挥部突然接到山西有关部门打来的电话:丹河山西上游连日普降大雨,任庄水库洪水已超过警戒线,很有可能决堤,故电话告知,以防不测。
任庄水库距博爱县城仅百余公里,一旦水库垮坝,必然引发上游数十个中小水库发生连锁反应。一旦洪水爆发,其势居高临下,博爱县城首当其冲,后果不堪设想。
加固堤坝,疏通河道,转移物资,疏散群众……博爱人紧张忙碌了十几天,幸而任庄水库无恙。然而,彻底解决丹河的治理问题,建造一座坚实可靠的水库大坝,成为博爱县迫在眉睫的一件大事。
“丹河水,滚滚流,好像黄河开了口,洪水滚过地,良田变成沟,粮食畜牧漂漂流,房屋塌人冲走,年年欠收年年愁。”过去流传在丹河流域的一首民谣,形象说明了丹河在历史上给人们带来的灾害。
“从古至今,丹河水患一直都是老百姓头上的一颗炸弹,我们一定要把它搞下来。”时任博爱县委第二书记兼县长的卢维国说。
1966年,来自全县8个公社的2000多名党员干部和群众来到青天河水库大坝建设现场,参加青天河水库大坝开工誓师大会。
景区工作人员在介绍青天河水库大坝。
李利华介绍,青天河精神纪念馆里存放的一张照片,记录下了誓师大会的情景。当时,广大人民群众云集这里,唤醒了沉睡的高山,形成了千军万马战太行的壮观场面。
1966年7月24日,博爱县青天河水库工程指挥部正式成立。同年9月2日,青天河水库开工典礼誓师大会在寨豁公社青天河大队举行,正式拉开了建设青天河水库工程的帷幕。
重整河山的壮丽诗篇
然而,热闹过后,不少人们沉默了。
当时,施工队伍抽调的是全县8个公社的农民,每人每天1~1.2个工分,折合现金不到3角钱。没有专业的勘探设备,没有精密的勘探仪器,有的只是锄头、铁锹和双手,不少人打了退堂鼓。
艰苦奋斗创伟业,共产党人勇当先。
没有住的地方,共产党员高有发带领民工开了300多孔窑洞。如今,这些窑洞仍密密麻麻分布在青天河景区的道路两旁。
没有施工的机械,黄之栋、段湘琦刻苦钻研,多项专利发明和设计对青天河水库大坝的建成起到了关键作用。
清除坝基时,为保证工程质量,必须把导流洞由丹河西侧改为丹河东侧。共产党员李喜文带着40多名民兵,每人身上系一根粗绳,跳进冰冷的水里,组成一道人墙。
青天河水库工程建设场景。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些英雄人物和事迹,深深地激励着广大人民群众,他们从共产党员身上看到了艰苦奋斗、冲锋在前的精神。
记者从博爱县地名办了解到,修建大坝需在丹河东西两岸半山腰清坡和开坝槽,两岸悬崖峭壁,中间滔滔河水,坝址北边不远处还有几丈深的水潭,困难重重。
困难吓不倒建设者。8支突击队的队员一个个腰系缆绳,攀爬在七八十米高的悬崖陡壁上,人工打眼、放炮、清渣。柏山民兵营的苏子敬等3人一盘钎一天打眼约8.07米深,创造了全工地打眼的最高纪录。阳庙民兵营的一个红色姑娘班在河底清渣,有两名女同志一天抬了500多筐。
筑坝是水库建设的核心工程,要求快速连续作业,一气呵成。施工初期,浇筑混凝土完全靠人工拌和、人工浇筑、人工捣固。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人工捣固。每个捣固队20人,他们脚蹬胶靴,手握一米多长的钢筋棍,排成几队,从大坝的一头出发,一边高喊着劳动号子,一边踏出有节奏的步伐,一起舞动着钢筋棍,朝着大坝的另一头边走边捣固——先用钢筋棍一端的尖头上下插入混凝土中捣实,再用另一端的钢板平捣出浆。
担负大坝砌石和浇筑混凝土任务的许良、阳庙、金城三个民兵营创造了班打混凝土160多立方米、班砌石260多立方米的最高纪录。
青天河水库建设中,还涌现出一批在平凡岗位上脚踏实地、兢兢业业工作的英模。
赵守良人老心红,第一个报名上山修水库。“水库修不成,我决不下山。”他这样发誓。
阎成有以水库为家,五次负伤不离工地。
技改能手毋国帮揣摩出以盐水当蘸料,然后用油浸润的钢钎打制技术,使钢钎的硬度和使用寿命大大提高,凿石进度由每支钢钎每天凿眼20厘米提高到5米,提高了全工地施工进度。
孤胆英雄张怀信在下工时段爆破危石,排除险情,推进开掘进度。
民兵营长许立贵既当指挥员,又当普通兵,事事带头,与大家同吃、同住、同劳动。
在青天河水库建设中,勤劳勇敢的博爱儿女,吃窝头、住窑洞,冒严寒、战酷暑,高空打眼、绝壁点炮,攀岩登崖、筑高垒坝,谱写了一首战天斗地、重整河山的壮丽诗篇。
人民筑就的永恒丰碑
青天河水库是博爱县历史上规模最大、耗时最长、用工最多、涉及面最广、难度最大的一项水利工程,历经17年,总投工637.5万个,总投资1367.44万元。
1983年,历经17年的青天河水库大坝终于建成了。
青天河水库大坝。
竣工后的青天河水库,是一座有着防洪、供水、灌溉、发电、旅游等多种用途的中型水利枢纽工程,在促进博爱县及周边区域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青天河水库建成后,拦河筑坝既锁住了丹河肆虐的洪水,又灌溉了下游的农田,使博爱县最早成为全国有名的吨粮县和高科技农业示范园区;梯级发电有力支援了山区和平原地区工农业生产;高峡出平湖的迷人景色为水库发展旅游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创业者将昔日荒凉的大山建设成为山清水秀的旅游景区,从而实现了青天河水库向青天河景区的成功转型。目前,青天河景区正以日新月异的速度大步向前。“繁荣县域经济、带动博爱县第三产业腾飞、跻身全国旅游景区100强”,是青天河人新的追求和梦想。
焦作日报全媒体记者 赵改玲/文 吉亚南/图
总监制:李建阳
原标题:《青天河水库大坝:激情燃斗志 高峡出平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