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这里,追寻吴承恩和《西游记》的故事!

文化名城,书香淮安

自古以来

淮安人就崇文重教

有着读书、藏书的传统

如今

图书馆内的古籍就是最好的证明

现在跟着小布一起

走进淮安区图书馆

翻开古籍

与淮安古人来一场对话吧

淮安区图书馆有百余年历史,最早可追溯到1903年。清光绪年间,丁宝铨(进士、曾任山西巡抚)、周钧(进士、翰林院编修)等社会名流,集资筹建藏书楼供人借阅。20世纪30年代,在此基础上,建立初具规模的公共图书馆,名为“淮安私立集一图书馆”。

淮安区图书馆馆藏古籍达21000多册。其中,入选《江苏省珍贵古籍名录》达28部共431册。古籍善本40种233册。目前,该馆馆藏的明清古籍文献,已经在《全国古籍普查登记目录》中收录并出版,共有4192部、13707册。

我们现在看到的是镇馆之宝

明天启年间《淮安府志》24卷

存量稀少

全国只有三个单位收有足本

淮安区图书馆是其中之一

明天启《淮安府志》分为

舆地志、建置志、秩官志、

学教志、典礼志、兵戎志、

贡赋志、河防志、选举志、

人物志、艺文志、丛纪志

最早记载吴承恩作《西游记》的是明天启《淮安府志》。该书记载有两条,一条是卷16《人物志》,另一条是《近代文苑》。《人物志》的内容是:吴承恩性敏而多慧,博极群书,为诗文下笔立成,清雅流丽,有秦少游之风。这是研究吴承恩与《西游记》极为重要的资料。鲁迅、胡适曾利用明天启《淮安府志》的资料,考证出《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

耳熟能详的韩信、沈坤、

丁士美等淮安名人都有收录

明天启《淮安府志》与淮安区图书馆还有一个完璧归赵的故事。据考证,该书之前藏于集一图书馆,后因战乱失佚。新中国成立后,由淮安收藏家陈畏人先生寻觅发现,购买捐赠回归到淮安区图书馆。

明代《山阳潘氏统宗谱》

是淮安编纂最规范、资料最丰富、

体量最庞大的一部家谱

吴承恩《西游记》很多人看过

别的文章读过没?

该宗谱收有大量与地方史有关的史料

其中有吴承恩的文章

以及与吴承恩生平相关的资料

《楚台见闻录》

清咸丰年间手稿

最早由集一图书馆收藏

记录了淮上名人雅事

吴承恩、阎若璩等家族事迹

清康熙《御选唐诗三十二卷目录三卷》,刻工精细、字体优美、内容丰富,有重要史料研究价值,入选《江苏省珍贵古籍名录》。

清代《养一斋集外编》一卷,入选《江苏省珍贵古籍名录》,作者潘德舆,清代著名诗人和诗论家,《清史稿》有其传记。

清《山阳志遗四卷》,作者吴玉搢。吴玉搢是著名学者,对淮安地方掌故十分重视,平时注重收集资料。乾隆初年纂修《淮安府志》和《山阳县志》,被聘为编撰人员。但他所提供的许多资料不被重视,未被采用。在府县志修成后,他认为新修的府县志中有一些遗漏和错误,于是撰写了《山阳志遗》。

《群书考索》是南宋诸多类书中颇为出色的一部,淮安区图书馆收藏的为明正德版本,其搜采繁复,考据精辟,指引辨证,博洽详实,历为人所重。

清《漂母祠志》,采辑古今有关于漂母的事迹诗文为一编。卷首为自序、总目、凡例、图像和引用书目。

《十七史(存十六种)一千五百七十四卷》,明代毛晋编,明崇祯至清顺治间琴川毛氏汲古阁刻本。

十七史之名,源出《宋史·艺文志》。以《旧唐书·经籍志》乙部正史类著录自《史记》以下至《隋书》止,凡十三史,宋人加《南史》《北史》《新唐书》《新五代史》四种,合之遂有“十七史”之称。该古籍内容丰富、刻工精细、字体优美、有着重要的史料研究价值,具有特别重要的历史资料、版本价值。现存三百零二册一千四百一十卷,根据《古籍定级标准》,入选第二批《江苏省珍贵古籍名录》。

小布了解到

馆藏古籍

有一部分来自民间的捐赠

这也反映出

淮安人爱读书、爱藏书的良好习惯

如今,淮安区文广旅游局、图书馆不断加大古籍数字化经费投入,利用一网读尽数字阅读云平台,搭建淮安区图书馆古籍书目数据库。依托互联网技术研发了淮安区图书馆地方文献古籍数据库平台,深入挖掘古籍的深厚文化内涵,激活图书馆的馆藏古籍文献,在线就能检索与阅读图书馆数字化后的古籍,再现中华古籍优秀文化。

融媒体记者:何渊

摄影:谭鑫

通讯员: 叶飞

值班主任:卢化福

原标题:《来这里,追寻吴承恩和《西游记》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