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顶流小黄人:焦虑时代,它们比超级英雄更惹人爱

原创 84 iWeekly周末画报

环球影业动画作品《小黄人大眼萌:神偷奶爸前传》(Minions: The Rise Of Gru)上映后打破票房纪录,成为疫情后首部票房超过3亿美元的动画作品。《小黄人2》故事承接2015年《小黄人大眼萌》独立电影,讲述小黄人们在“前格鲁时代”的生活经历。2010年,《神偷奶爸》(Despicable Me)电影将一群黄色、穿背带裤、戴眼镜的生物带入观众视线。12年后,《小黄人》系列全球盈利超过87亿美元,是历史上最赚钱的IP系列之一。为何这群不讲人话,独爱香蕉的生物能吸引全球观众?

搞笑复古潮

“坦白说,《小黄人2》的故事没有任何新意。但它就是像一辆被精心保养过的汽车,让人发笑。”英国《独立报》评价。

在影评网站“烂番茄”(Rotten Tomato)上,《小黄人2》有71%的专业好评与89%的观众好评。《卑鄙的我》系列的粉丝能在电影中找到关于格鲁成长的彩蛋,普通观众则能找到许多关于流行文化的致敬,比如《大白鲨》、1970年代复古潮和“007”的标志性手势。

因为疫情,《小黄人2》上映时间被多次延迟,最后降落2022年暑期档。从电影角度来看,《小黄人2》无疑是一次影视狂欢,青少年观众怀念7年前在银幕上看到的可爱主角,成年观众则欣赏复古音乐、对朱莉·安德鲁斯(Julie Andrews)、艾伦·阿尔金(Alen Arkin)等著名演员的配音津津乐道。

对中国观众来说,《小黄人2》中的杨紫琼、针灸、武打与唐人街更有特殊文化含义,一些影评人还认为片中的动作场景有香港武打片的风采。

“即使你不愿意,你也能一眼认出那些小黄人,无法躲过。”《大西洋月刊》评价。“这些黄色、穿牛仔裤、鼻涕虫形状的生物如此受欢迎,他们已经超越了自己的起源电影,他们的形象出现在每一种商品上。”《小黄人2》在欧美上映时,还有TikTok网红们穿上西装集体前往观影,被社交媒体追捧。

不仅是票房大卖,“小黄人”已经渗入日用品、食品、化妆品等领域。根据市场分析师估算,小黄人IP的联名商品收入已经超过40亿美元,比电影票房利润还高。2022年距离《卑鄙的我》首部电影推出已经过去12年,为什么这些黄色生物的人气越来越高,卷席全球?

小黄人社会学:可爱是全球通行证

“毫无疑问,小黄人在银幕之下发展了属于自己的第二份事业,”《大西洋月刊》写道,“他们是表情包,是有趣的网络幽默,在他们这里,没有过度思考,他们可塑性极高,是完美的文化载体——你可以觉得他们是关于晚期资本主义的笑话,也可以对他们嗤之以鼻。”

BuzzFeed新闻网提出,小黄人是网络娱乐时代最容易被人记住的形象。他们外形简单可爱,辨识度极高。只要看过一次就不会忘记。他们“不仅是环球影业的吉祥物,还是无处不在的互联网表情包”。“与海绵宝宝、米老鼠或者漫威英雄不同,小黄人没有关于家庭、成长的沉重故事,他们打着反派的旗号随心所欲。”

正是这种叙事上的空白,让小黄人文化有了发展的无数种可能性。2010年至今,全球政治与文化语境的变化让观众急切地寻找一种娱乐安慰。“当印度、日本、奥地利、法国和荷兰的极右翼政党越来越突出,全球化剥夺了工人和中产阶级的权利时,小黄人用笨拙的姿态充当了文化调解人。以一种游戏的方式挖掘人们的差异与相似之处”,BuzzFeed新闻网写道。无论你说英语、中文还是西班牙语,在小黄人的嘟嘟囔囔中,观众都能有自己的解读。

“他们的语言不通反而成了理想的全球化产品,他们惹人喜爱,与人类密切相关,更重要的是,他们走到哪里都是相对神秘的,没有人能完全了解他们。”

对成年人来说,这种形象可以被视为逃避现实,甚至具有讽刺意味的产品。比起锄强扶弱的超级英雄,《卑鄙的我》从故事上有更多转圜的余地——格鲁是个“大坏蛋”,他和他的小兵团有无伤大雅的破坏,从贴近观众的角度来说,这比拯救世界的超级英雄们更平易近人。

“小黄人有一种微妙的可爱,他们传达的信息是非政治性的——冒犯少数人,取悦所有人。”BuzzFeed新闻网写道。

“在这个令人焦虑的世界里,小黄人是一群快乐的小丑。”英国《金融时报》评价。“他们完美适应社交媒体,可以用图片、音频、Gif动画传播。你可以在他们身上看到古典小丑形象、看到卓别林。他们虽然是一个大群体,粉丝依然可以从他们的身高、身材、头发与眼睛个数上分清个体。”

“最重要的是,他们很开朗。制片人克里斯·梅勒丹德里(Chris Meledandri)将小黄人定义为’在一个没有快乐的世界里让人感到愉悦’的群体。他们友好,团结,容易满足,坚持自己的信仰。”小黄人的设定甚至符合了当今世界的女性潮流——系列创作人皮尔·克芬(Pierre Coffin)对媒体说,小黄人全是男性,因为“只有男孩子会这么笨拙又愚蠢”。

当然,小黄人并不是唯一一个靠可爱征服观众的IP。小黄人之前,风靡全球的是同样可爱、不会说话的Hello Kitty。这两个IP有许多相似之处:靠可爱吸引全年龄段的粉丝,因为不会“说人话”,反而给了观众更多解读的空间,外形与风格突出,适合商业联名发展。

在《粉红色的全球化》(Pink Globalization: Hello Kitty’s Treck Across the Pacific)一书中,夏威夷大学人类学家克莉丝汀·亚诺(Christine Yano)写道,Hello Kitty这种虚拟人物的成功正式来源于“设计中的空白”,他们的表情、想说的话全部留待观众自行解读。这让她有了全球通用的普适性。“他们可以毫不费力地与任何文化、任何笑话结合起来。”

新闻来源:Deadline、《大西洋月刊》、BuzzFeed、《金融时报》、《卫报》、Rotten Tomato,图片来源于网络

iWeekly周末画报独家稿件,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原标题:《全球顶流小黄人:焦虑时代,它们比超级英雄更惹人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