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方志四川”!
格萨尔史诗文化
长篇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是一部在藏、蒙、土、纳西等民族中广泛流传、家喻户晓的,歌颂藏族英雄人物岭·格萨尔王的迄今世界上最长的活态的史诗。它既是一部规模宏伟、卷帙浩繁、内容丰富、场景壮阔、诗文绚丽的世界文学名著,又是综合反映古代藏民族的生产情况、经济生活、宗教信仰、风俗习惯、道德风尚、思想情感、政治结构、军事组织、民族关系、文化艺术、价值观念等社会历史的百科全书,具有多种学科的研究价值。
千百年来,随着《格萨尔王传》在广大民众中世世代代的口耳相传,围绕格萨尔传奇故事又衍生出丰富多彩的雕刻、绘画、藏戏、建筑、舞蹈等民间艺术,更凝聚着千百年来藏族人民的审美观和人文精神,有着永不被时间消蚀的艺术魅力,是藏族人民群体智慧的结晶。
甘孜藏族自治州作为格萨尔王的故里,具有广泛和多元的格萨尔文化资源,全境到处都有格萨尔的传说和遗迹,是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产生、流传最广、最有群众基础的地区,也是《格萨尔王传》最早走出涉藏州县、走向全国甚至全世界的地方。
格萨尔王城(图片来源:四川在线)
公元11世纪,朗达玛灭佛后,强盛的吐蕃帝国崩溃解体,藏地出现分裂局面,从此陷入数百年地方割据势力间的争伐战乱,康区更是氏族部落林立,互不相率,征战不断。在这种历史背景下,英雄格萨尔降生于康区德格阿须的吉苏雅格康多,幼年母子被叔父晁同驱赶到玛麦萨纳隆东,15岁通过赛马夺冠,一举登上康北地区岭部落首领宝座,统一大、中、小3个岭部落。从此,他带领部落联盟众英雄好汉,南征北战,降妖伏魔,使岭地百姓过上了安定富裕的生活。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正是以岭部落联盟波澜壮阔的部落战争生活场景为背景,以德格林葱土司祖先岭·格萨尔为生活原型,由无数民间说唱艺人集体创作、加工、提炼,口耳传承乃至僧侣文人记录整理,成为流传至今的民间文学巨著。
史诗《格萨尔王传》的广泛传播,其影响渗透到了藏族地区的民间民俗、文化艺术等各个领域,形成了独特的格萨尔文化。主要内容包括《格萨尔王传》说唱本、说唱艺人、格萨尔藏戏、格萨尔神迹遗址风物传说、绘画雕刻、民间遗风、建筑等各方面。
说唱艺术: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这部史诗主要依靠目不识丁的民间艺人以口授心记的方式保存,以说、唱、舞等形式传播,他们是史诗的创作者和传播者,由此形成独特的格萨尔说唱艺术。这些民间艺人在藏语中称“仲巴”或“仲肯”,类型分为神授艺人、闻知艺人、掘藏艺人、吟诵艺人、圆光艺人五类。说唱形式包括“向仲”(托帽仲)、“铜镜仲”、“读仲”等多种(“仲”为格萨尔说唱之意)。据全国《格萨尔》办公室调查资料显示,目前所掌握的格萨尔说唱艺人大部分都是康巴人。像全国著名的扎巴、玉梅、桑珠等均是康巴人。
格萨尔说唱艺人大多无传人。目前,甘孜州有名的格萨尔说唱艺人有德格县阿尼、色达县俄真卓玛等。
《格萨尔王传》说唱本:格萨尔史诗除了以说唱形式流传在民间外,还以说唱本形式流传在民间。说唱本包括手抄本和木刻本。《格萨尔王传》最早的手抄本和木刻本均出自康区德格。根据近年来的调查统计资料表明,全国涉藏州县一共只发现7部《格萨尔王传》木刻本,其中6部全为德格所刻印,为《格萨尔王传》木刻本之最。其中林葱刻本3部,德格印经院刻本2部,八帮寺刻本1部。至于手抄本更是散存在康区广大民间,多如牛毛。大卫·尼尔女士在《岭超人格萨尔王传》中提到,她在林葱土司家就曾看见过好几本手抄本,“有些漂亮得发光,可惜的是已经褪色了”。她还在其序言中称:“考虑到西康版本在西藏最为著称,它不仅在英雄的家乡,而且在拉萨甚至全藏都被视为权威版本。”2002年时,据有关数据统计,《格萨尔王传》已被发现的手抄本和木刻本等近700种,除去异文本共200多部,约两千多万诗行,近两亿字,是荷马史诗的722倍,成为世界上最长的一部英雄史诗。同时也是一部至今仍在被传唱的活态的史诗。甘孜州目前已发掘出16部,约十多万行。
格萨尔藏式建筑艺术:藏族民居建筑中也体现有格萨尔文化精神内涵,以色达县色尔坝格萨尔藏式建筑最具代表性。据传说,色尔坝是格萨尔王的大将上岭八部首领——色尔哇·尼崩达雅大将的领地,在色阿拉山脚现存有尼崩达雅大将的城堡遗址。色尔坝的民众为铭记英雄色尔哇·尼崩达雅,巧妙地利用当地建材,建成一幢幢具有色尔哇·尼崩达雅大将形象的藏房。色尔坝藏房一般三层,高约六至八米,一至二楼四壁皆以片石砌筑,底楼是作畜圈或堆放杂物,二楼系核心所在,为一家人食宿生活楼层,内设寝室、经堂、接待宾客之所;三楼主要用来凉晒和贮藏粮食。藏房外貌多为长方形,三楼四壁皆以柳条编制而成,形似色尔哇·尼崩达雅大将齐肩的头发,整体造形为上宽下窄,形似战将穿上铠甲后上身宽大、下身窄小,严如一位魁悟的战将。这一民居建筑不仅表现着藏民族高超精湛的建筑技术,也是藏民族热爱英雄的象征。
色尔坝格萨尔藏寨(图片来源:甘孜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网)
格萨尔藏戏:率先创建格萨尔藏戏的是德格竹庆寺第五世土登却吉多吉活佛,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寺庙中的格萨尔藏戏与传统寺庙乐舞一样,是一种仪典式的乐舞。涉藏州县许多寺庙会在“普巴”传统节庆表演格萨尔藏戏,其表演阵容庞大,一百多个角色相继出场,穿插有序,表演内容主要是格萨尔王从诞生、降魔、征战、成佛的全过程。
格萨尔藏戏(图片来源:四川在线)
到近代,色达塔洛活佛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结合北派藏戏的艺术风格,创立了独树一帜、很有影响的格萨尔藏戏。其主要特征是:充分保持了《格萨尔王传》本身的语言特色,曲多白少,以唱腔渲染剧情,以叙事的诗性结构,唱词的音乐结构,组合成格萨尔藏戏一种独特的舞台风格;其藏戏民间语汇丰富,比喻丰富,语言朴实,通俗易懂,易唱易记,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音乐和唱腔沿用民间说唱艺人的说唱曲调,不同人物都有不同曲调,不同场合有不同唱腔;舞台动作采用民间传统艺术与现代手法相结合的方式;采用写实的布景、灯光和《格萨尔王传》中所描绘的,富有创意地制作了胄、铠甲、全身甲、无臂甲、战袍、氅披以及刀、弓箭、剑、盾牌等道具,并成为涉藏州县各格萨尔藏戏团的道具“范本”。
至于格萨尔神迹遗址、风物传说、民间遗风,则更是异彩纷呈,遍布全州各地、无处不有,在此不作细述。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供稿:色达县地方志办公室
配图:方志四川
方志四川部分图片、音视频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文章所含图片、音视频版权归原作者或媒体所有。
原标题:《【民族文化】格萨尔史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