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间精灵——岩羊

岩羊又叫崖羊、石羊、青羊,体长120~140厘米,生活在2100~6300米之间的高山裸岩地带,是高原最常见的有蹄类食草动物,被誉为“峭壁上的舞者”。

峭壁上

的舞者

岩羊的体型与绵羊相近,不过它的角不似绵羊一般盘旋,反而更像山羊,是斜向后生长的。雄性岩羊的角粗壮弯曲,雌性岩羊的角相对短小,且没有弧度,两只角构成一个标准的“V”字。岩羊的毛色整体呈青灰色,这也是别名“青羊”的由来,腹部和四肢的内侧则呈白色或黄白色。但从脖子下方开始,经腋下、腰部、鼠鼷部,再延伸至前后肢,会有一条明显的黑纹。

雄兽的四肢前缘有黑纹,而雌兽则没有。雄兽和雌兽都有角,但雌兽的角很短,仅有13厘米左右,基部扁,角形直,往上逐渐变得尖细,横切面几乎为圆形。雄兽的角的长度为60厘米左右,最高记录为84.4厘米,既不像盘羊那样盘成螺旋形,而且有很多褶皱和颗粒,也不像北山羊那样朝后呈弯刀形,而且具横棱,而是先向上,再向两侧分开外展,然后在一半处稍向后弯,角尖略微偏向上方,整个角的表面都比较光滑,末端尖细,角基略有一些粗而模糊的横棱,横切面为圆形或钝三角形,虽然没有盘羊和北山羊角那样奇特,但也因为特别粗大,显得十分雄伟。

躺卧在草地上时,岩羊身体的颜色与草地上的裸露岩石极难分辨,因而有保护作用。虽然经常出现于比较开阔的地方,但其攀登山峦的本领在动物中是无与伦比的。受惊时能在乱石间迅速跳跃,并攀上险峻陡峭的山崖。但也有一个致命的弱点,逃到山脊上以后,总要回过头来看一看,再飞奔而逃,而往往在这个时候丧生。

它有迁移习性,冬季生活在大约海拔2400米处,春夏常栖于海拔3500—6000米之间,冬季和夏季都不下降到林线以下的地方活动。性喜群居,常十多只或几十只在一起活动,有时也可结成数百只的大群。群体成员的依恋性很强,如果有的成员不幸死亡,其他成员常将死尸围住,不让兀鹫等食腐动物叼走。夏季雄兽有时五六只在一起,爬上最高的顶峰上栖息,到秋季发情期时才下来加入大群中同居。有时,岩羊与北山羊也会在同一处栖息,但不混群,也不发生冲突。

END

来源:《科学世界》 祁连山国家公园 三江源国家公园

* 仅作为科普公益传播素材,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非商业用途。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原标题:《山间精灵——岩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