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春电影节‘金鹿奖’在业界的分量有目共睹,依据评奖办法,评选出实至名归的优秀电影作品,是评委会的责任。能让优秀影片通过我们的评选脱颖而出,也是我们的荣耀。”去年,第十六届中国长春电影节“金鹿奖”评委会主席尹力的一席话,道出了长春电影节“金鹿奖”在业界的“含金量”。三十年来,“金鹿奖”评委传递“接力棒”,不断为这一专注于华语电影评奖的国家级奖项,树起新的风向标。
第十五届中国长春电影节启动“金鹿计划”,助力年轻电影人圆梦
敢为人先
实现从无到有
发轫于“新中国电影的摇篮”所在地长春,使“金鹿奖”自呱呱坠地之日起,便承载着“电影城”的责任与使命。据见证长春电影节诞生的业内人士回忆,上世纪90年代,发展大潮涌动,长春迫切需要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引领中国电影事业向前发展,并以此打造一张城市文化名片。于是,举办中国长春电影节的方案应运而生。
“从无到有”,是挑战更是契机。第一届长春电影节的评选以“金鹿杯”命名,评委会可谓大咖云集,但毕竟是首次评奖,评委们对于评选标准尚在摸索中。最终,评委会一致将“金鹿杯”颁给了张艺谋执导的《秋菊打官司》,这是该片获得的首个国家级奖项。从日后这部影片在影坛的影响力不难看出,长春电影节评委及“金鹿杯”的评选极具权威性与专业性;1996年第三届“金鹿奖”将最佳华语故事片同时颁给《孔繁森》和《好男好女》两部风格迥异的影片,体现出对艺术多样性的尊重;第五届“金鹿奖”则将最佳华语片奖、最佳导演奖、最佳男主角奖、最佳女配角奖4项大奖同时颁给了《横空出世》,对鼓励电影人将表现题材向广阔新领域拓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自第七届“金鹿奖”评选开始,《新警察故事》《中国合伙人》《红海行动》《长津湖》等高票房影片相继获奖,印证了长春电影节打造华语电影风向标的勇气与魄力;《我不是药神》《我的姐姐》等影片成功“猎鹿”,则折射出“金鹿奖”以评奖为载体,引领华语电影现实主义题材崛起的自觉担当。
携电影《秋菊打官司》来长的张艺谋,在第一届中国长春电影节上参加中外电影界人士招待会
勇于创新
以“不变”应“万变”
长春电影节要“越做越好,越办越精,越来越专业”,作为电影节重头戏的“金鹿奖”评选,就不能放缓创新的脚步。于是,第六届长春电影节增设“观众评委”、第十三届增设“媒体评委”,体现出“金鹿奖”评奖的群众性、参与性和包容性;第七届扬长避短,将评奖范围专注于华语影片;第十届在评选“金鹿奖”的同时,将探索的目光锁定黑土地,在业界首开先河评选“金麦穗奖”,为农村题材电影鼓与呼;从第十四届开始,长春电影节主动向年轻人靠拢,相继增设新锐人物奖、最佳新人奖、技术创新奖、最佳处女作奖等,扛起老牌电影奖项培育华语电影青年力量的重任。
时代在变,“金鹿奖”评奖细节在变,但唯一不变的是“电影城”支持、推动中国电影事业与产业发展壮大,挖掘、培育优秀电影人才的初心与坚守。
曾获得第二届中国长春电影节“金鹿奖”最佳女主角奖的潘虹,担任第十六届中国长春电影节评委
契合时代
加重奖项“砝码”
《长津湖之水门桥》《奇迹·笨小孩》《狙击手》《这个杀手不太冷静》《隐入尘烟》《铁道英雄》《扬名立万》《你是我的春天》……征片周期仅有22天,但本届“金鹿奖”主竞赛单元却收获了这样的申报“片单”,足见其专业号召力。
呦呦鹿鸣三十载,兢兢业业十六届,正是因为有了于蓝、王晓棠、苏云、张笑天、滕进贤、陈凯歌、李前宽、谢晋、李少红、黄建新、雷献禾、霍建起、谢铁骊、尹力、丁荫楠等专家学者、知名电影人,始终如一为“金鹿奖”把脉、护航,增添了“金鹿奖”各奖项的“砝码”重量,才激励着更多电影人专情于佳品创作、钟情于提升表演。正如去年凭借《守岛人》首度捧起家乡“金鹿奖”奖杯的刘烨所说:“拍了二十几年的电影,大奖也拿了很多,但是在长春电影节上获得了最佳男演员奖,自己感觉是最激动和最幸福的一次。”三十年来,长春电影节始终主动契合时代发展所需,紧跟电影产业发展步伐,使得长春这座时刻与电影紧密相连的城市,得以持续擦亮“金鹿奖”这一华语电影界评奖品牌。
陈凯歌担任第三届中国长春电影节“金鹿奖”评委会副主席
8月23日至8月28日,第十七届中国长春电影节将绽放新的红毯荣光,新一届的“金鹿奖”评委又将带着无数电影人、电影爱好者的期盼,肩负使命,公正评选,揭晓答案。
长春日报融媒体记者:毕馨月
实习生:赵倍聪
摄影:赵滨
编辑:连涟
主编:于飞
审阅:苑丹
长春政事儿ID:ccrb001
长春日报社的“长春政事儿”公众号,面向关注长春“政事儿”的人士,及时提供具备权威来源的长春市各级部门最新动态信息、政务新闻报道等。
原标题:《深耕光影三十年|“金鹿奖”:树起行业风向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