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天津市区驱车一个多小时,来到了坐落于渤海之滨的长芦汉沽盐场。
这里已是网红打卡地。远眺广袤的滩涂整齐划一,错落有致。
其中最醒目的七彩盐田,这里有结晶池195个,占地3.2平方公里,是全国结晶公亩单产最大的结晶池。由于卤水中含有 “嗜盐菌”,它不仅能够促进产量,同时还能发挥净化卤水的作用,特别是每年夏秋季节的大量繁殖,使结晶池自然呈现红黄棕等不同颜色,五彩缤纷、自然天成,成为汉沽盐场盐田独具特色的景观。
天津长芦汉沽盐场占地面积96平方公里,素有“百里盐滩”之称。游客脚下的咸土地已有千余年的历史。天津长芦汉沽盐场的前身为“芦台场”,因有大量的盐碱滩涂,是天然的海盐产地,有上千年的制盐史。据史料记载,“芦台场”始建于公元九二五年(后唐同光三年),所产原盐白润透明,品质纯正,被誉为“芦台玉砂”,明清两代独享贡盐尊位,是长芦海盐的代表。
汉沽盐业始于后唐,衍于辽,盛于金。古时刮土淋卤,铁锅煎盐、木板刮盐,清初日晒制盐,后出现加工盐产品,生产工艺不断进步,积淀了深厚的盐文化。当今,现代化采盐、扒盐、输盐、洗盐和双臂机械堆盐等工艺流程已成为青少年的科普教育基地。
现场,很多游客都是第一次看到海水变成海盐的过程。游客们兴奋地爬上观景台远眺拍摄。14米高的观景台专门为游客提供登盐山体验。盐在古代被称为“国之大宝”, “登盐山、踩盐坨”象征着财富、祈福。站在高高的观景台上,不仅可以领略到千年盐场的自然风光,而且可以远望古盐滩遗迹。
天津长芦汉沽盐场是中国盐业生产企业中唯一的“中华老字号”,是国家001号食用盐定点生产企业和北方最早的海盐原生态产地保护地。海盐年产量在80万吨。每年采收季节,数十万吨海盐堆满坨地,蔚为壮观,远远望去犹如皑皑雪山。“日晒盐工艺”已经被列为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保持海盐独有特性,上世纪九十年代,汉沽盐场首创了盐田饱和卤水真空制盐工艺生产芦花牌精制食用盐,且通过多年技术攻关,实现了“松散剂”零添加,这是全国独有的真空制盐技术。
去除卤水中的杂质,最大限度保留了海水中的矿物质元素,这些矿物质元素是对人体有益又以极容易被人体吸收的,这是海盐独特的优势。
除了作为工业原料、佐餐佐料,盐还能有什么应用?
今年,芦花牌海盐又与同为中华老字号的“山海关”汽水联名推出了海盐西柚味汽水,携手应对变化的市场。
天津长芦汉沽盐场还将盐产品的种类拓展到洗发沐浴、美容康养、果蔬洗涤、畜牧盐砖等领域,实现了产品的多样化系列化,满足百姓生活的各方面需求。
卤波粼粼的盐池下深藏着更多宝藏。依托丰富的海水资源及微生物生长环境,以盐田微藻及海水生物养殖为基础,进行产物提取、终端产品开发实现资源开发、利用,进军大健康产业。目前盐田微藻下游产品实现系列化,包括原料藻粉,藻油,终端产品盐藻亚麻籽、油凝胶糖果、盐藻小分子肽、盐藻人参复合肽、盐藻蓝莓叶黄素酯压片糖果、盐藻多种维生素泡腾片……这些都是对人体健康极其有益的保健品。
水产养殖项目是天津长芦汉沽盐场加快发展的重要板块之一,这里已经被确定为天津市滨海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水产种苗科技研发中心。汉沽盐场盐田虾实现了多季养殖、错季上市,以Q弹筋道鲜美的口感享誉全国。今年7月份,人工养殖的海蜇也喜获丰收,海蜇最大重量达到了30公斤,正销往全国。下一步将通过盐田精深改造进行虾蟹生态健康养殖,立体养殖既有利于生态互补,又可以提高经济效益,助力绿色经济发展。
曾经产出贡盐有“芦台玉砂”之美誉的千年盐场,不仅产出了更多进入寻常百姓家的食盐,还将这百里盐滩,充分利用到了生产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曾经只有盐司官员和盐工的盐池边,充满了大人孩童的欢声笑语,这片千年宝地,还将持续创新地发展下去。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刘茜 陈建强 通讯员 朴馨语)
原标题:《千年盐场华丽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