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来源于浙江宣传 ,作者之江轩
浙江宣传.
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官方公众平台
西泠印社,是刻印章的吗?
是,但又不全是。
如今,当我们提到西泠印社时,谈论的已不再只是那一方小小印章。
如果你是一名艺术爱好者,你的生活中可能随处都有西泠印社的影子。
西泠印社文创展示
出版社、拍卖公司、文化艺术公司……从一个艺术社团发展为文化产业综合体,就不得不提西泠印社在创立百年之际的转身。
从陷入艰难到如今受到瞩目的传奇大IP,西泠印社一步步走出困境,走近人们身边,秘诀何在?
一
上篇《西泠印社凭什么称“天下第一名社”?》,我们说到进入新世纪,西泠印社遇到不少难题。
比如,社长赵朴初先生过世造成掌门人缺位、社团登记受阻、印泥商标官司、出版社停业整顿、高级人才流失、孤山社址常年失修、经济效益严重亏损……一时间,印社发展举步维艰。
穷则思变。2002年杭州市委作出调整西泠印社管理体制的重大决策。按照社会功能,印社重新划分为社团、事业单位、产业三大主体。
百年老社的改革之路由此开启。
改革后的西泠印社,大量人力被解放、被激励,各种灵感的火花随之迸发出来。“西泠印社”这张一度蒙尘的金名片,被重新擦亮。
在这一过程中,西泠印社将弘扬传统文化与“篆刻”非遗保护相结合,通过吸引相关领域权威专家、学者、精英,努力打造在全国甚至世界范围内有影响力的文化活动品牌项目,其中“百年西泠”“孤山证印”等系列品牌涵盖艺术创作、学术研究等领域。
“善本碑帖精华”系列图书
改革创新是会“上瘾”的。体制机制改革后,西泠印社有了新的发展目标——光大品牌,做强产业。
它们将深藏“闺阁”的文物“请出来”,策划组织《中国珍稀印谱原典大系》《沙孟海全集》等一批重点出版项目,推出《西泠印社社藏名家大系》丛书。其中,出版社编撰的《义务教育三至六年级书法练习指导(实验)》系列教材,已被超1亿人次使用,成为书法教材这一“跑道”上的“单打冠军”。
围绕艺术品收藏,西泠印社打造“西泠拍卖”,综合排名稳居全国前三;在淘宝开网店,主打高端篆刻工具和文房四宝,逐渐形成了一条集图书出版、拍卖交易、展览展示、文创设计、文房用品销售、鉴定评估、发展投资、论坛培训为一体的艺术品产业链。
一路走来,艺术和经济联动发展、相互促进,共同铸就“西泠印社”这一传奇大IP。
二
纵观市场,不少“老字号”转型发展的过程仍然艰难。
推出的产品,或是千篇一律,只有传统特色而缺乏商业卖点,或是商业气息过浓而掩盖了传统文化特质,“叫好不叫座”的产品为数不少。
所以,有了大IP,如何将其开发好利用好,是所有“老字号”面临的挑战。西泠印社的探索似乎让我们看到了这道题的一种解法。
自成立之日起,西泠印社就开始售卖印谱、印章、印泥等印社“周边”。在新的市场环境下,在挖掘文化内涵过程中,西泠印社集团打造“西泠印象”品牌,设计新文房、伴手礼、知名IP衍生品等千余款雅俗共赏的文创产品,其中不乏“书怀”随身印章套装、十二生肖铜铸印章、西泠印社社长杯等爆款产品。
西泠印社社长杯
延续文脉传承、实现价值注入、重视实用功能,用创意和匠心打造具有江南风味的文创产品,成为西泠文创走红的“密码”。
文创产品的破圈,离不开持续创新。
集团旗下文创设计团队,凭借强大的创意能力,为G20杭州峰会、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杭州亚运会等重大活动赛事提供形象设计方案,为湖州提供城市宣传与品牌视觉识别系统,为杭州部分地铁线路打造“东坡体+一站一印”的视觉识别系统,为杭州亚运会设计特许授权的定制“亚运徽宝”,让“高冷”的文化艺术走向大众、走向社会。
亚运徽宝
与充满朝气、向往自由的年轻灵魂同频共振,是“老字号”重新拥有“少年气”的关键所在。
把字刻在石头上,这是《三体》小说中认为保存人类文明最好的方式,也是西泠印社最擅长的事。通过与科幻小说《三体》跨界合作,引入年轻人喜爱的“萌版包装”“盲盒包装”等元素,西泠文创打造了“三体八大行星图钉套装”“太阳系直尺套装”等多款新奇有趣的产品,满足了“三体迷”由想象到拥有实体物品的愿望。
即使百年老店,也没有倚老卖老的资格。
目前,西泠文创真正出圈的“大爆款”仍然不多,与国内的“文创顶流”还难以相提并论,与其他文化产业相比规模更显狭小。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中,重回高光时代,“西泠印社”仍需继续努力。
三
从孤山走进大众,西泠印社的探索向我们展示出一种可能性——
在这种鲜活的生机中,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平等地被文化点亮,文化也因此在传承中始终薪火绵延。
省第十五次党代会提出了“加快培育文创经济”的重要任务。从这也可以看出,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强大生命力。
文化传承,绝不是用来藏之库房、孤芳自赏的。“活的历史”,应当活在当下,活在普通人的生活中。
在传统文化厚重的底蕴中注入时代因子,走进更多人的日常生活和精神世界,与公众建立共生共长的关系,这才是文化传承的关键所在。
一个人无法永远年轻,但“老字号”可以通过传承与创新而永远年轻,正如1904年的孤山脚下,那4个有着弘扬国粹之梦的年轻人一般。
资料/浙江宣传
原标题:《西泠印社靠什么走出了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