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静 包亦望 冀志江
2022年6月27日,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两届学位委员会主席,原陶瓷所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第七、八、九届全国政协委员,博士生导师金宗哲同志,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7岁。
金宗哲教授(中)早年和学生合影
金宗哲教授是我国建材行业第一批公派留学归国人员。1982年,他在日本东北大学获得工学博士学位后,怀揣着回报祖国的赤子之心即刻回到祖国,投入到他所钟爱的科研工作中。他就职于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建材院),先后担任玻璃所副总工程师,高技术陶瓷所总工程师,建材院第三、四届学位委员会主席等职务,1987—1991年任国家高技术新材料结构材料专家组成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政府津贴。他勇于创新、敢为人先,以国际视野和独到眼光,在无机非金属材料力学性能评价与设计和生态环境建材两方面进行了开创性研究,为后续建材行业在这两大科研领域的蓬勃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20世纪80年代初,金教授将其国外所学与中国建材行业现状结合起来,率先开始了无机非金属材料强度评价与设计和脆性固体相关学科的基础科研工作,为脆性材料强度学的建立和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他首次提出裂纹、破坏发生区和强度三者关系的强度理论,在断裂力学、微裂强度、动态强度、疲劳和统计强度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理论与方法;在宏观强度与微观结构关系的研究中,由他提出的内应力及最优颗粒配比的计算公式,解决了复相陶瓷材料优化设计的基本问题;在脆性材料强度学、陶瓷高温疲劳失效分析及陶瓷强度的尺寸效应等学术研究取得突出成果。1996年,他的脆性材料评价技术研究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其专著《脆性材料力学性能评价与设计》在国内外享有很高声誉。
这一研究方向后由金教授指导的第一位博士——包亦望教授继承与创新,使其得到长足发展。包亦望教授因此获得两次国家科技进步奖,并将该创新技术转化为10余项ISO国际标准,提升了我国在该领域的国际地位和国际话语权,研究成果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和认可。
20世纪90年代中期,由于在科研方向上的独到眼光、孜孜不倦的创新精神及高度的使命感、责任感,金教授根据国际材料科学发展新态势与中国建材行业的发展需求,又带领学生开启了生态环境建材研究。当时金教授每年多次与日本等国学者来往交流,看到了国外对生态、环保、健康领域的重视及相关科技的进步,判断这是未来建材发展的方向,于是在国内率先提出生态环境建材发展理念并研究践行。他提出稀土激活纳米催化材料,开发出高效无机抗菌材料和净化材料,并将这些材料应用到陶瓷、涂料等建材制品上,研发出了具有抗菌和净化空气功能的建材产品。2004年前后,金教授研发的抗菌、净化空气及健康功能材料,先后获国家科技发明二等奖和两项省部级科技奖,出版了专著《无机抗菌材料》。
金教授可以说是中国生态环境建材行业的奠基者和开创者。他的学生们将这一研究方向继续发扬光大,在抗菌净化建材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对物理、化学、微生物污染进行控制与改善的环境功能建材研究方向,获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包括省部级奖励10余项,国家行业标准50多项。这些科研成果服务国家重大工程和国防建设,并惠及千家万户,使生态环境建材真正发展成为我国建材行业的一个重要方向。
金教授一生敬业,把学习和科研视作生命。他在工作期间,其办公室有一桌一床,用书柜隔开,书架上是分门别类、摆放整齐的技术书籍和项目资料,其余空间就只有做实验的瓶瓶罐罐了。周一到周五,金教授就住在办公室,周末才回到城里的家。但回到家以后,他大部分时间都会去国家图书馆查阅资料。在其退休后,一家人到清迈旅游,金教授舍不得把时间花在游览景点上,竟然整个旅程都把自己关在酒店房间里看书,令家人哭笑不得。
对待学生,金教授既能放手又不失关爱。他会抛给学生一个题目,指导一下研究方向和思路,然后让学生独立地在自主实践中去学习提升。而当年轻人在学术上、生活上遇到难题时,金教授就会在第一时间给予关心和帮助。他带过的几十名博士、硕士,有像包亦望教授、张国军教授、冀志江教授等金教授事业的继承者,有在英国剑桥大学深造多年的学者,还有在美国、日本留学的众多科研工作者,在各自领域都有建树。金教授的学生之一梁金生教授说:“跟老先生学到了坚韧不拔、永不言败的精神,终生受益。”
金教授的晚年生活依然在科学研究中度过,退休后,他立刻投入到健康饮用水这个全新的研究领域当中,又开始了他全新的科研人生。学生们去家里看望他时,客厅早已不是待客室的样子,而是堆满了瓶瓶罐罐的“实验室”。他常对人说,要为中国人更健康地生活工作100年。在学生们眼中,科学研究不仅仅是金教授的职责担当,更是他的一生所爱。
本文原载于《中国建材报》8月1日2版
责编:丁涛
校对:和新龙
监审:韩凤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