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奇点糕 奇点网 收录于合集 #心血管疾病 26个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吸烟有害健康”这句话想必大家耳朵都听出茧子了,但很多人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长期吸烟可能会导致肺癌、口鼻咽癌等癌症,除此之外,还是动脉粥样硬化、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因素。
近日,来自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公共卫生学院的Kunihiro Matsushita团队用万人随访数据分析了吸烟与心力衰竭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与从未吸烟者相比,吸烟与心衰风险增加100%有关。戒烟可减轻吸烟有关的心衰风险,但戒烟30年才能恢复到从未吸烟者的心衰风险水平。
这项研究近期发表在顶级心血管研究期刊《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上[1],为吸烟对心血管的有害影响提供了进一步高质量的证据。
论文首页截图
其实,既往也有研究对吸烟与心力衰竭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吸烟是心衰的主要可调节危险因素,与不吸烟人群相比,吸烟人群的心衰风险增加14%[2]。也有Meta分析和系统评价指出当前和既往吸烟均会增加患心衰风险[3, 4]。
根据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值进行分类,LVEF<50%为射血分数降低的心衰(HFrEF),表现为心脏收缩功能障碍;LVEF≥50%为射血分数保留心衰(HFpEF),表现为心脏舒张功能障碍。
然而评估吸烟与HFrEF、HFpEF关系的研究较少,且结果往往相互矛盾。此外,很少有研究探讨吸烟强度、吸烟持续时间对心衰风险的影响,也尚不清楚吸烟对既往吸烟人群的影响会持续多长时间。
针对以上问题,研究人员使用基于社区的前瞻性队列数据——ARIC队列来进行分析。ARIC研究共招募了来自美国4个社区的15792名45-64岁的参与者。在2005年初,共有10407名参与者健在且未失访。排除基线前就诊断为心衰以及随访信息不全的参与者,共有9345名参与者纳入分析。
研究人员将明确的和可能的急性失代偿性心衰作为结局。根据住院记录中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将心衰分为HFrEF或HFpEF。研究终点设定为参与者发生心衰事件、死亡日期、最后一次随访或2019年12月31日,以先到者为准。
9345名参与者的平均年龄为70.4±5.7岁,男女比例相当。当前吸烟者有823名(8.8%),既往吸烟者有4547名(48.7%),还有3975名(42.5%)从未吸过烟。参与者基线资料见下图。
参与者基线资料
在中位随访13年内,有1215名参与者诊断为急性失代偿性心衰,包括555例HFpEF和492例HFrEF,以及168例心衰因为LVEF值缺失而未归类。心衰粗发生率为每1000人年11.3例。
接下来,研究人员分析了吸烟与心衰风险之间是否存在剂量关系,即是否吸烟越多,心衰风险越高。参与者的吸烟量是以包年(pack-years)为单位,即每天吸烟包数(每包20支烟)*持续吸烟的年数,1包年为每天抽1包烟持续抽1年,30包年为每天1包抽了30年或者每天2包抽了15年。
包年(pack-years)的概念
在调整了潜在的混杂变量后,研究者分别评估了不同吸烟包年数人群的心衰发病率。结果显示,吸烟超过25包年的人心衰风险是从未吸烟者的2倍,吸烟超过10包年就已经开始与HFpEF或HFrEF风险增加有关。
不同吸烟包年的心衰患病风险
研究者继续评估了戒烟是否可以减弱既往吸烟相关的心衰风险,结果表明,戒烟确实与HFrEF和HFpEF风险的显著降低相关,但与从未吸烟的人相比,既往吸烟人群的心衰风险升高可持续至戒烟后的20~30年(HR: 1.34; 95% CI: 1.07-1.67)。
不同戒烟年数患心衰的风险比
也就是说,戒烟确实与心衰风险降低有关,但是想要消除吸烟相关的心衰风险,怎么也得戒烟20年,戒烟30年以上才能勉强达到和从未吸烟者相同的心衰风险水平。
根据研究团队的补充解释,如果对100名吸烟者进行10年的跟踪调查,我们可能会发现多达20例心衰事件,而在数量相近的从不吸烟者中只有10例。且二者存在剂量效应,即吸烟更多的人发生心衰事件的可能性更高。另一方面,长期戒烟可以恢复到和从未吸烟人的心衰疾病负担水平,但这需要坚持戒烟数十年。
研究主要结果图示
尽管ARIC亚研究有许多优点,但仍存在一些缺陷,例如吸烟习惯信息的获取依赖于随访中的参与者自述、纳入了有冠状动脉病史的受试者、部分参与者心脏收缩功能(LVEF值)信息缺失,缺乏其他类型暴露(如电子香烟)的数据。
总之,吸烟是心力衰竭(包括HFpEF)的危险因素,有明确的剂量-反应关系,包年越多,风险越高,这种风险可以通过戒烟来减轻。
因此,我们应继续与各种形式的吸烟作斗争,同时积极促进戒烟,并向所有个人,特别是那些心脏衰竭风险较高的人提供有效的戒烟干预措施。
已购买课程的朋友,
直接进入小程序收听加餐哦~
参考文献:
1. Ding, N., et al., Cigarette Smoking, Cessation, and Risk of Heart Failure With Preserved and Reduced Ejection Fraction.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2022. 79(23): p. 2298-2305.
2. Dunlay, S.M., et al., Risk factors for heart failure: a population-based case-control study. Am J Med, 2009. 122(11): p. 1023-8.
3. Lee, H. and Y.J. Son, Influence of Smoking Status on Risk of Incident Heart Failure: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Prospective Cohort Studies. Int J Environ Res Public Health, 2019. 16(15).
4. Aune, D., et al., Tobacco smoking and the risk of heart failure: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prospective studies. Eur J Prev Cardiol, 2019. 26(3): p. 279-288.
责任编辑丨王雪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