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巡礼】南京中山植物园:湖光山色间,枕着花海望星空

▲视频/科普江苏

在巍峨雄奇的南京紫金山南麓,波光粼粼的前湖北岸,矗立着一座闻名中外的植物资源保存、植物科学研究和植物科普教育机构--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南京中山植物园)。南京中山植物园是我国最早成立的植物园,其前身可追溯至1929年的“中央研究院自然历史博物馆”和建于1929年的“总理陵园纪念植物园”。1993年实行江苏省与中国科学院的双管共建体制,定名为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南京中山植物园)。

▲中山植物园蔷薇园

走进南京中山植物园北园,映入眼帘的是绿树葱茏、繁葩竞秀、芳草如茵,让人心旷神怡。孙中山铜像背后是由建筑大师杨廷宝设计的综合办公楼,建于20世纪50年代,红墙青瓦,飞檐翘角,颇有民国风格。大楼旁边伫立着一块石碑,以纪念1988年亚洲史上第一次国际植物园学术讨论会在此举行。

植物园面山临湖,傍依古城墙,既是一个奥妙无穷的植物王国,又是一个独具魅力的旅游胜地。目前园区建有植物分类系统园、药用植物园、红枫岗、蔷薇园、球宿根花卉园、珍稀濒危园、盲人植物园、荷园、石蒜园、热带植物宫等19个专类园区,保存植物1万余个品种,拥有馆藏植物标本约80万份,是一座享誉中外,集科研、科普和游览于一体的综合性现代化植物所(园)。植物园以其秀色天成、万千风情,为人们展示了植物王国的奥妙、美丽与神奇。

南京中山植物园有着华东最大的植物标本馆,馆内藏有大量早期的珍贵植物标本。馆内最早的标本于1816年采自美国,至今已有200余年历史;最早的中国标本可以追溯到1867年,由法国传教士在华东地区采集;另有一些采自云南西北部的标本,是由法国传教士于1883年采集。除了采集时间跨度长,馆内还收藏大量极具科研价值的标本,包括6000余份模式标本和大量珍稀濒危植物标本,比如秤锤树模式标本、20世纪40年代发现的活化石水杉和20世纪90年代发现的活化石银缕梅的标本。

秤锤树模式标本由著名的蕨类植物分类专家秦仁昌于1927年在南京幕府山十二洞采集,一年之后,著名植物学家胡先骕根据这份标本建立了新属--秤锤树属,并将其命名为秤锤树,正式发表为新种。这也是我国植物学家发表的第一个新属,在我国的植物学研究领域具有标志性的意义。

银缕梅是目前发现的被子植物中最古老的孑遗植物,又称“活化石植物”,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银缕梅标本早在1935年就由植物学家沈隽在从南京回老家宜兴的路上采集而来,因各种各样的原因,一直被尘封于标本馆中,直到1991年,邓懋彬才发现其庐山真面目,以“单氏木”命名,以纪念单人骅先生,并确认本新属植物应是数千万年前便存在的孑遗植物。

▲夏令营活动

除了科研和游览,南京中山植物园一直在向社会普及植物科学和环境保护知识。植物园每年都会举行的欧洲花卉展、荷花展、石蒜展、红叶文化展等特色科普展览,吸引无数游客前来参观打卡;策划“探秘森林”“趣味植物”“徜徉花海,仰望星空”“种子的信仰”“寻找我的树”“寻找春天”“观察自然”等主题科普活动,巧妙地将游戏和植物科普相结合,进一步引导青少年了解自然、爱护自然;自2010年主办的“植物王国之旅,科技夏令营”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活动深受各界好评,并获得中国林学会颁发的“梁希科普奖”荣誉。作为国家植物园体系的重要成员单位,国家、省、市三级科普教育基地,分别于1999年(首批)、2015年获得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称号。日前,中国科协公布2021-2025年第一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名单上,南京中山植物园榜上有名。(曹伟)

原标题:《【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巡礼】南京中山植物园:湖光山色间,枕着花海望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