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鉴赏
中国彩陶王
彩陶王
彩陶王现珍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于1950年4月出土于临夏州积石山县三坪村遗址。
彩陶王是马家窑文化的代表作,马家窑文化于1924年由瑞典著名的地质学家、考古学家安特生首次发现于甘肃省临洮县的马家窑村而得名。距今约5200年——4850年。
彩陶王高49.23厘米,平口、短颈、阔肩、鼓腹,腹部逐渐下收、平底、口沿有四只突鋬,腹部饰对称双耳,系泥质红陶,通体饰黑彩。他的纹饰分为上、中、下三层。上层是变体叶纹、中层是旋涡纹、共有4个波浪式大旋涡。每个大旋涡纹都围绕其中一个点旋转,这说明当时就有了等分的数学概念。每组旋涡纹各以同心圆为主体,尾随大弧线纹,构成后浪推前浪的卷浪式。三角空间处又补以同心圆纹。不难看出,中间这一层纹带最宽,是主体纹饰。下层是水波纹。所以,他因因器型高大、图案精美、保存完整被称之为彩陶王。
在马家窑时期出土的彩陶有大量的旋涡纹和水波纹的出现。因为原始先民赖水而生,可是当时又经常发生水患和水灾,先民们对水是即崇敬又恐惧,所以把这种感情体现在彩陶上面。
文物鉴赏///
文物鉴赏
中华第一刀
林家遗址青铜刀
我国最早的青铜器物,发现于甘肃省东乡族自治县东塬乡林家村距今约5000年左右的马家窑文化遗址。别看它形制简陋,式样不美,又满荷锈蚀,这却是目前所知我国资格最老的金属刀,称之为“中华第一刀”当之无愧。
据专家测估,它的含锡量在6%~10%之间,已达到青铜所要求的合金比例。刀长12.5厘米、宽2.4厘米,呈扁体长条形,柄部短而刃部长,刀背与柄背连为一体,有明显的弧度。刀体近柄处宽而锋端窄,锋端呈不规则三角形,刃部平直微凹,系用两块范闭合浇铸而成,范用陶土制作,在一块范上刻剔出刀的形位,另一块范为平板。用这种方式浇铸出来的刀,脊部不是平齐的方棱,而是微呈斜坡状。刃部经轻微冷锻或戗磨,以增加锋利度。
文物鉴赏///
文物鉴赏
中华第一镜
中华第一镜
齐家坪遗址不但有丰富的文化遗迹和出土数量众多的遗物,遗址先后出土了石器、陶器、骨器、玉器等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等几千件遗物,而且也十分著名,其中出土的一面铜镜,为中国迄今为止年代发现的年代最为久远的铜镜,被美誉为“中华第一镜”。1975年,甘肃省博物馆文物工作队在对齐家坪遗址41号墓葬的发掘中,考古人员发掘出一面铜镜,该铜镜形状呈扁平圆形,直径6.2厘米,厚0.3厘米,镜面光素无饰,背面中央有一桥形钮,钮高0.5厘米。从该铜镜铸造工艺来看,属于一次范模浇铸成型,钮部有锻饰痕迹,边缘规整光滑,器物通体有锈蚀斑迹,现收藏于甘肃省考古研究所,这面铜镜虽然在黄土地里埋藏了四千年的时光,但依旧不能磨灭它过去的辉煌,虽然已经不能照耀出我们的模样,但是通过镜面我们看到的是勤奋努力,光彩夺目的辉煌往事,中华文化因为勤奋和智慧而得以在世界上占据一席之地。这面铜镜的出土,说明原始社会后期的齐家文化已有铜镜出现,在铜镜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文物鉴赏///
文物鉴赏
中华第一璧
玉七联璧
齐家文化玉器在中国文明起源问题及中国玉文化史上的地位显赫,它与良渚玉器、红山玉器并称为中国三大玉系,齐家文化玉器的大放光彩,不仅是因为齐家文化玉器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玉文化体系,还源于它别具一格的艺术风格。
2018年 5月,东乡县五家乡政府在辖区牛沟村实施分散居住群众集中安置工程时,在平整土地的过程中,推土机推出了一套珍贵文物“玉七联璧”。此璧直径 74 厘米,孔径 24.5 厘米,是为七件不规则形玉板,用马衔山玉料制作而成,该玉璧是迄今为止发现的齐家文化玉璧体积最大者,对于齐家文化的考古学研究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现收藏于甘肃省东乡族自治县博物馆。2018年3月底,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王仁湘,将装箱运抵广河的出土文物现场反复拼放完毕后,将其命名为“玉七联璧”。
文物鉴赏///
来 源:齐家文化博物馆
原标题:《【线上展览】河州四宝 文明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