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红色题材电影《最后58天》上映,红岩先烈事迹感动观众

7月15日,讲述重庆“11·27”大屠杀惨案的本土红色题材电影《最后58天》正式在全国院线上映,重庆各区县纷纷举办主题观影活动,一起缅怀英烈,重温红岩精神。《最后58天》总制片人吕真告诉上游新闻记者,希望更多的90后、00后能够走进影院,了解这段历史,明白如今的幸福生活是无数先烈用奋斗和牺牲换来的。

电影《最后58天》改编自重庆知名作家李乔亚的长篇小说《最后的58天》,张险峰担任编剧,著名导演常晓阳执导,姚刚、张曦文等领衔主演,以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11月27日大屠杀惨案最后58天的特殊时段为背景,讲述了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以高天、倪虹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广大狱友与敌人进行一系列惊心动魄斗争的故事。影片全程在重庆取景拍摄。

在7月6日的《最后58天》首映礼,现场就吸引了500多市民排队观影,影院不得不加开了三个厅,不少市民看完了表示,一定带家人来看。

记者了解到,在15日公映时,在渝中区、北碚区、大渡口区等影院上映时都吸引了不少市民观看,部分场次还出现了满座的情况。

在渝北区华昕影城,市民许舰告诉记者:“这部影片让我非常震撼,我们没有面对过鲜血和枪口,而正是先烈们勇敢地面对,才换来了如今我们所拥有的一切”。市民黄盼盼则表示:“影片中的好几个片段都让我热泪盈眶,希望未来有更多这样的影片,让我们年轻人不忘历史,珍惜现在生活”。

许舰

作为重庆知名的纪录片导演吕真是在做城市记忆系列时,接触到唐珍润等脱险志士以及大量红岩英烈的后代与亲属,而之前她也对“11·27”大屠杀也了解不多,“但是我被他们的讲述深深震撼,先烈们的大无畏精神,需要被历史铭记,而一部纪录片是无法承载这些的,我就萌生了拍摄一部电影的想法,希望能用更立体的方式,让先烈们的形象从书本上站起来,让和平年代的观众直观地区感受那段充满血污和人性考验的岁月”。 

《最后58天》总制片人吕真

上游新闻记者了解到,姚刚、张曦文等本片的多位主演在拍摄前为了更贴近人物形象,都减重十多斤,在拍摄央视大剧《跨过鸭绿江》时就特意减重近十斤的姚刚,为这部戏又几个月没吃过米饭,减重十多斤,姚刚表示,“这也让我更贴近一个在狱中的共产党员形象”。

“电影立项后,我们多次前往渣滓洞集中营等地采风,并采访了多位党史专家,我们还根据历史照片搭建了一座1949年时的渣滓洞监狱,”本片导演常晓阳是张艺谋、李少红的“御用”执行导演,他也希望《最后58天》不局限于某个英雄人物,塑造红岩革命烈士群像,以此和更多当下的年轻公众产生共鸣。

吕真介绍,该片在北京试映时,影片就感动了很多并不了解这段历史的年轻观众,如今观众的热烈反映也让吕真感慨,“尽管创作过程中曾遇上不少困难,但观众的感动让我相信我们的工作是有价值的,希望让红岩精神传递到每个人心中,也希望更多的90后、00后能够走进影院,了解这段历史,铭记这段历史,明白如今的幸福生活是无数先烈用奋斗和牺牲换来的”。

(原标题《重庆红色题材电影《最后58天》今日全国上映,红岩先烈事迹感动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