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流跨步“芯”时代:从一张蓝图,到千亿产值

随着成都电子信息产业突破万亿元规模,双流电子信息产业亦突破千亿产值。从无到有、从零到“千亿”,双流已成长为成渝地区电子信息产业的关键支撑和重要支柱。

在成都市“建圈强链”的热潮中,双流区以成都芯谷为示范区,提供了一个高品质科创空间“范本”,摸索出一条以“链主带动链属”高效聚集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路径。

三步迈入“千亿级俱乐部”

产城融合打造国家级示范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出更大步伐。

去年12月,成都市召开产业建圈强链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正式实施产业建圈强链行动方案,明确指出到2025年,培育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两大万亿级产业集群,其中电子信息作为“首位”产业写入行动方案。

今年4月,成都市第十四次党代会上,“建圈强链”被写入工作报告,提出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深度融合,加快构建竞争优势突出的现代产业体系。

2020年,电子信息产业作为成都支柱产业,也是成都新经济体系的领头羊,成为成都首个产值破万亿元的产业,规模达到10065.7亿元,同比增长19.8%。

作为双流区的三大主导产业之一,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也经历了三个阶段:2000年前后的“创业期”——2007年后龙头企业入场的产业“集群期”——2016年开始以成都芯谷为载体的“建圈强链”期。

据媒体报道,2000年前后,国内半导体显示、照明技术快速发展,双流以现有工业产业为基础“押宝”光电产业;2006年,从事太阳能发电设备生产的高科技企业阿波罗太阳能项目落地;2007年,天威集团投入54亿元布局光伏业务,不久后,浙江碧晶科技、超磊单晶硅等总投资过百亿的关联项目也相继落户双流。2014年,双流签约了两个关键项目——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投资60亿元在双流建设信息安全产业园、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投资280亿元在双流建设8.5代(后来变为8.6代)面板生产线。这一年,双流电子产业开始布轨,“国家队入场,倒逼双流对电子信息产业进行长线规划。”

2016年初,双流“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聚焦集成电路、智能终端、信息安全、云计算和物联网,培优扶强现有企业,招大引强增量企业,建成创新动力强、产业环境优、品牌效应好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态体系,到‘十三五’末形成千亿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这一年,成都市政府与中国电子签署合作协议,建设成都芯谷项目,中电光谷和双流政府共同投资成立成都芯谷,重点发展IC设计、制造、封装测试及产业链配套,剑指国家级集成电路示范园区。

据公开报道显示,2019年双流电子信息产业实现产值647亿元,占双流区工业总产值54.9%;2020年,双流电子信息规上企业实现总产值704亿元,同比增长15.45%;2021年,双流电子信息产业正式进入千亿级俱乐部。

值得注意的是,为这个来之不易的“千亿”拓展新空间、注入新动能的,正是成都芯谷。

作为成都市58个产业功能区之一,成都芯谷是全市电子信息和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圈的重要承载地,并获批国家级“芯火”双创基地、四川省(双流)电子信息产业成果转化基地,被列入四川省“5+1”重点特色园区培育计划。围绕成都市“建圈强链”的战略部署,“国家队”中国电子带动旗下和关联企业20多家入驻成都芯谷集聚发展,加快形成集成电路产业集群。

“我们来的时候这边是一片荒地,周围什么都没有,到目前为止,五年的时间能初具城市的形象和产业的规模,应该说是非常自豪的。”成都芯谷公司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道。成都芯谷用了5年在白纸上作画,建造了一座在“芯片”之上的产业新城。据悉,目前成都芯谷核心区高品质科创空间聚集企业200余家,重点企业超过30家。

在成都芯谷展示中心的实地探访中,入门可见L幕裸眼3D沉浸式总规沙盘和公园城市示范区水晶沙盘;体现芯谷产业特色的“芯”“网”“屏”“端”展示区陈列着各自的“当家制造”;充满科技感的“一平台八中心”的产业服务体系模块可与访客进行互动,并显示一级菜单;一面智能显示大屏实时记录各功能区的关键仪器数据、园区能耗数据、人员出入等情况。去年,成都芯谷研创城获评成都市四星级智慧园区,被列为成都市2021年度工业互联网支持项目。

成都芯谷发展服务局相关负责人以展厅空调为例,说道:“园区建设了DHC能源站,集中供冷供热,这只是很小的一个切面,却体现出芯谷建设中对‘城市有机生命体’的坚持。”虽因产业发展而起,成都芯谷却从来没有忽略任何一个城市要素,在目前已开发建成区域内,除产业空间外,还建设有大面积的道路、绿化、住房和其他配套设施。

据了解,成都芯谷发展服务局始终坚持高质量党建引领功能区建设的发展路径,融合企事业单位、行业(楼宇)结盟,构建“同心圆”式的组织架构,推动区域党建融合,形成红色核聚力,达到党建促发展、发展优党建的良性循环。成都芯谷研创城高品质科创空间亦成功入选2021年度全市党建引领城乡社区发展治理示范社区,示范带动产业功能区高质量发展。“我们现在还是一个年轻的产业功能区,但电子信息产业的后发优势给我们很大信心,我们终究会成为被‘五湖四海’围绕着的‘芯谷新城’。”上述负责人表示。

优化营商,筑巢引“龙头”

央地合作,锻造产业“强链”

产业“建圈强链”非朝夕之功,上下游要素是否能高效聚集,决定了企业的发展成本,决定着城市的发展动能。

目前,成都芯谷已落地全球第四的EDA企业华大九天,中国电子集团核心金融IT企业中电金信,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中电九天,网络安全行业龙头中国网安和人工智能独角兽云知声等知名企业,头部引领产业集聚成效初显。

此外,成都芯谷也引入了信通院成渝研究院5G检测认证及北斗系统基础设施普遍应用平台、成都市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应用创新推广平台、OVU创客星等服务平台,支撑研发创新、技术交易和项目孵化。据统计,截止目前,整个成都芯谷已拥有“四上”企业58家,高新技术企业21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4家,创新平台16个。

成立于2017年3月的澜至电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是成都市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准独角兽企业、新经济“双百工程”重点培育企业,双流区总部型企业,专注于为家庭娱乐提供高集成度的智能芯片解决方案。目前,澜至电子已在成都芯谷研创城7号地块建成澜谷科创园,项目建设用地面积76.44亩,总建筑面积93986.74平方米,是四川省和成都市重点建设项目。

“去年我们的产值大概在3.7亿元左右,其中近3亿元是国外市场所得,在这一领域,我们大概占据了发达国家近七成的市场份额。”澜至电子(成都)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企业还处于“爬坡”阶段,随着澜谷科创园的建成与投入使用,“我们希望能带动上下游企业一起入驻双流、入驻芯谷,依托这里独特的产业优势、完善的产业链条和高效的营商环境,尽快形成完整的产业集群。”

为了进一步完善园区的功能分支,2020年5月,成都芯谷OVU创客星正式运营,作为中电光谷旗下产业孵化平台,OVU创客星致力于为创业者链接一切资源,为地方经济培育双创动能,构建“央企带动,大中小微企业联合创新”发展格局。

进入OVU创客星楼栋,处处可见活泼轻松的元素和智能化设备。除了标准的办公区域外,创客星还为各个规模的小微企业与创业团队提供了可容纳2至3人的“迷你办公室”和开放空间的共享工位。“因为很多初创团队其实只有两三人,那么这种月租金在1200元左右的小办公室和500元一个的工位可能更加符合他们的实际情况。”OVU创客星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给予创业团队更强力的支持,创客星根据申请公司的条件设定了四档优惠政策。其中,符合要求的企业可享受的最高优惠比例达到百分之百。

双流在推动成都芯谷建设中,坚持大力实施产业建圈强链行动,不断增强产业生态集聚力、产业链建构力、高端要素运筹力,加快推动高能级项目落地发展,让不少企业实现了自身的发展壮大。

以银河·596科技园为例,该园区是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在新时期践行国家发展战略而重点建设的军民融合型战略科技创新基地。目前,园区已建成国内目前唯一的相干自由电子激光强太赫兹源、国际一流的集成微系统工艺实验室、国内最优秀的太赫兹科学研究平台、国内领先的动态飞行模拟器、国际上最先进的精密光学元件加工中心等大科学装置与平台,已形成多学科交叉的高效协同创新能力。

银河·596有关负责人表示,园区在做好基础性、前沿性、交叉性技术研究的同时,也在大力推进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毫米波高频段无线高速通信连续刷新世界记录,高端单模和多模光纤激光器、超精密金刚石切削装备、磁流变抛光技术与装备、增强氧化消杀技术等重大科研仪器与装备项目研制成果在园区成功孵化。“园区先后引进、培育、孵化了100余家企业,已经具备了快速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能力。”

他表示,银河·596高速发展的核心推动力之一,是以牵头实施科技部、军委科技委“科技创新汇智平台(四川)”和工信部“面向关键器件的创新成果产业化公共服务平台”两个国家级平台建设为主要抓手,以四川省“双创”示范基地、四川省十大军民融合产业基地(创新)、四川省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四川省军民融合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四川省军地联合实验室等若干省级平台为支撑,与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各级政府及各领域的合作伙伴联合打造了科技创新创业生态,完成了产业链、创新链、服务链等多链的有效协同。

根据成都市统计局数据,2022年1-5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4%,其中,电子信息产业增长12.4%。这一年,是成都加快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也是进位赶超、不断提升位势和能级的重要时期。在媒体报道中,这段话被反复提及——“能不能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决定了城市发展的动能足不足、质效强不强。”

对于成都的集成电路产业而言,成都芯谷必将成为一股重要的产业增长动力源;对于中国的集成电路产业而言,成都芯谷也将为“中国芯”输送能源。当前,成都芯谷正以打造“电子信息产业生态创新引领区”的目标,不断加快产业聚合,着力构建全链条、全要素的集成电路产业生态,依托川渝双城经济圈建设与成德眉资经济圈建设的大环境,逐步形成联动发展的产业发展新格局。成都芯谷发展服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成都芯谷力争到2025年底,引进电子信息产业链项目达到千余个,聚集产业人口10万人次。

今年1-3月,双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48.9亿元,新签约引进亿元以上项目21个,协议总投资164亿元,其中50亿元以上项目2个。在这片沃土之中,成都芯谷千亿级电子信息产业生态圈正加速构建,“双流区将始终坚持着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围绕产业链龙头企业需求,用开放式的应用场景培育市场,持续丰富产业建圈强链新场景新产品。”双流区有关负责人说道。

来源:成都市双流区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