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丽水是一方有着光荣革命传统、丰沃革命精神的红色热土,23年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缔造了伟大的浙西南革命精神。在风雷激荡、波澜壮阔的浙西南革命历程当中,一大批宗教和民间信仰活动场所场所被党和红军作为办公、驻地、召开群众会议所用,留下了丰厚的红色印记。这些红色记忆是丽水宗教界坚持宗教中国化的鲜活本土素材,蕴藏着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独特精神密码。为弘扬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丽水统一战线》微信公众号特推出“红色文化记忆·宗教场所巡礼”专题,与大家跨越时空,一同追寻宗教和民间信仰场所的红色记忆,重温革命精神永不过时的时代光芒。
四果庵,位于丽水市莲都区大洋路南端与大猷街丁字路口。东、北邻城关镇新建村,西临大洋路,南为江滨公园、南明湖,闹中取静,交通便利,环境宜人。
四果庵始建年间不详,据《丽水县志》(1994年4月版)记载:“四果庵,在城东下沙门外,明天启七年(1627年)县人光禄卿王一中建观音阁于后,民国23-24年重修大殿及两侧厢房,建国后佛事一度停止,1980年重新开放,现为佛教活动主要场所。”由此可窥四果庵的前世今生及部份历史渊源。现存的四果庵是达道师太于民国23-24年(公元1934-1935年)在荒芜已久的原四果庵旧址空地上重建。
丁志谦(1889-1965),缙云县靖岳人,1934年在杭州落发出家为尼,法名“达道”。丁志谦年轻时曾参加辛亥革命,后又积极从事妇女解放运动和慈善事业,是缙云县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之一。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杭州沦陷,战火烧至四果庵旁。佛门净地无法再清静于世外。当时的省地方银行、省邮政局、省辑私队迁至四果庵办公。由于日机轰炸不断,百姓常来庵内躲避休息。丽水抗日救亡卫生队成立后也驻进四果庵,昔日青灯念佛之地,转眼成了抗日救亡卫生救护培训场所。达道师太和从杭州逃难在庵的悟园、贤妹、悟真等师徒都参与救护伤员。1942、1944年,日军先后两次入侵丽水期间,达道师太一人留守庵内应付,曾多次设法帮助地下抗日负责人的求救,度过劫难。
抗战胜利后,达道师太应邀至杭州城隍山脚祗园寺住持。1946年,缙云籍地下党员钭炳荣同志被国民党关押在杭州,达道师太利用辛亥革命的老关系,四处奔波营救,成功营救其出狱。
1961年10月,达道师太以辛亥革命老人身份应邀参加浙江省暨杭州市纪念辛亥革命50周年纪念活动,受到省委书记江华、省长李丰平等领导亲切接见并合影留念。1963年,达道师太从杭州迁回家乡安度晚年,1965年4月在缙云东川西岩头普觉庵病逝,享年77岁。
★
供稿:宗教处
原标题:《【红色文化记忆·宗教场所巡礼】莲都区四果庵 :一处佛教场所的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