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华录》导演杨阳:作品没有灵魂,一切表面的美都不会长久

杨阳的作品年表是时代变迁的缩影,从电视台到视频网站,从现实主义到偶像剧,从厚重到爽感,但重要的是,在艺术上仍然要追求往上走。

作者|王珊珊

这个夏天,《梦华录》成为很多观众的多巴胺来源。在水气氲氤的北宋茶馆,刘亦菲巧笑盼兮,陈晓眼神拉丝,带我们谈一场逃离现实的恋爱。

导演杨阳1983年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电视系导演专业,之后进入中央电视台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工作。她在影视行业工作近40年,代表作跨多种类型,包括婚恋剧《牵手》、战争剧《记忆的证明》、医疗剧《心术》。

2015年,杨阳担任金色传媒的董事和艺术总监。2018年,男频IP剧《将夜》在腾讯视频播出,那是杨阳第一次试水网络平台。

年轻受众想要什么样的节奏?对这位习惯给央视拍剧的国家一级导演是个新课题,她说没有别的想法,就是克服困难,跟环境互相博弈。

基于《将夜》的合作基础,腾讯视频拿着《梦华录》的剧本,找到杨阳执导,金色传媒也成为出品方之一。

杨阳的作品年表是时代变迁的缩影——从电视台到视频网站,从现实主义到偶像剧,从厚重到爽感。

一些评论始终怀念千禧年前后的「国剧巅峰」,感慨创作环境越来越趋于商业化。

杨阳感动于老观众的挂念,但眼下更要紧的事,是琢磨年轻一代的口味,在市场上继续占有一席之地,「我没有太多怀念的情怀,更多是一部一部戏走过来,不管什么环境都要不断给自己新课题」。

《梦华录》片场,杨阳给刘亦菲说戏,用的都是年轻人的词,「要那种blingbling的效果,动漫感」。

她一直以现实主义创作方式为主,但除了脚踏实地,她其实也很喜欢天马行空,倾向于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结合的化学反应。在艺术上,她仍然追求往上走,即便可能受到非议或者质疑,但觉得「只要自己在努力就好」。

「桥洞撒花」那一场,盼儿被表白后,狂喜之后转为惆怅,那种浪漫、快乐、伤感交织的情绪在一瞬间传递出来。杨阳说,光是浪漫、亲吻、快乐,还不够。盼儿从小都没有得到这样热烈的爱。她在极度的幸福和快乐后,应该是万般的感慨涌上心头,既有幸福,又有感激,又有伤感。

实际拍的时候,盼儿用泪光看着顾千帆,顾千帆像孩子般快乐地看着盼儿。「我自己就泪眼朦胧了。」杨阳说。

在她看来,不管何种类型,创作方法始终没变,都要根据阅历和审美做出自己的风格,「让自己先兴奋起来」。

以下是《新声Pro》(微信公众号ID:xinsheng-pro)和杨阳的部分对话整理:

新声Pro:「桥洞撒花」这段名场面,剧情本身其实挺老套,怎样能拍出浪漫的氛围感?盼儿在狂喜后有一个情绪转变,这段是怎么考虑的?

杨阳:那场戏(剧本里)原本是在马路边走边说,抛了一个硬币,窗台上的花就落下来了。但是马路不浪漫,所以很多戏放在水上。

但我一直觉得这场戏不能这样收尾,光是浪漫、亲吻、快乐,还不够。我就跟亦菲说,盼儿得到阳光之下的表白,她从小都没有得到过任何这样热烈的爱。她在极度的幸福和快乐之后,自己回到船舱里的时候,应该是万般感慨涌上心头,既有幸福,又有感激,又有伤感。

亦菲就说,明白了导演。盼儿用泪光看着顾千帆,顾千帆像孩子般快乐地看着盼儿。

我拍的时候,自己就泪眼朦胧了。

新声Pro:暧昧期的时候,盼儿也有一场哭戏,她跟三娘说……

杨阳:我好像喜欢上了他。

新声Pro:这种细节是最好看的,放入了一些现实拉扯的情感体验。下个镜头,顾千帆也在跟陈廉抱怨,说这个女人若即若离。

杨阳:对。因为现实的人,其实内心是很丰富又很脆弱的。当你真正很深地进到一个情感里的时候,会带着一种惧怕感,不知道应不应该走下去,但是又无比珍惜,所以她含着眼泪说这句话是非常对的。

新声Pro:言情戏既要脱离现实的浪漫,又得细腻,尺度怎么拿捏?

杨阳:我拍的戏多数都是以现实主义创作手法为主导,但是我其实喜欢脚踏实地和天马行空两种东西,倾向于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结合的化学反应。

新声Pro:如果只有一种情感体验,就会单调、无聊。

杨阳:所以是很多类似化学反应的结合,盼儿含泪说我好像喜欢上了一个人,很多这样的桥段放在一起,让大家觉得《梦华录》是不一样的。

新声Pro:赵盼儿反对恋爱脑,会权衡利弊。这种感情观与其说是保守,不如说是对标现代人的婚恋生活?

杨阳:这些都是张巍老师的创作。她是很成熟的编剧,在生活中有很多经历和思考,希望表达的是成熟的爱情观。

我理解的是,他们都是非常认真地对待这份情感,思前想后很多。盼儿有过惨痛的经历,很怕自己再受伤,同时也知道那个年代官员对商贩的看法。这一切其实都是他们在朦胧期的恐惧和慎重。

新声Pro:这算是您第一部古装言情剧?

杨阳:我不会给自己太多类型概念的框框,我就是按照剧作提供的主题,做比较深的挖掘,让自己产生一些思想的飞跃。

如果你作为一个导演,不能给这部作品注入灵魂,一切表面上的美都不会长久。这么长的一个戏,看几集就厌了,就是一些表面的美的堆砌,美的脸、美的光、美的服饰,完了你还有什么?

新声Pro:无论什么故事,挖掘灵魂是最重要的工作?

杨阳:我觉得不管是爱情剧,还是现实主义剧,或者战争剧,还是大玄幻,都要有深刻的挖掘。

导演的任务,是尽量深和宽地拓展。本来是一个宏大的作品,你的认知不够,把它拍小气了。也可能是相对比较小的作品,你可以使它变大,境界就很重要。

新声Pro:《梦华录》大的东西是什么?

杨阳:当我找到水的概念时,我的精气神一下子就来了。

本来只是一个小的女人戏,斗渣男、搞事业,好像没什么大事。但当我们把女人的概念和水的概念放在一起时,可以无限大,可以有无限的力量,也可以很柔弱,很多变。

这是内在的主题,然后再找外在的表现形式。我就想到很多戏要在水上拍,要看到波光粼粼,要有灵动感。

新声Pro:您会关注流行的元素吗?比如很多跟风的题材、网红式滤镜?

杨阳:存在即合理。这样的类型有受众喜欢看,就会有一定存在的价值。但是对每一个创作的个体来说,会根据阅历和审美做出自己的风格。如果所有作品都一样,观众也会腻。

新声Pro:演员们说您在片场从来不发火。

杨阳:温柔是表面的,不要被这个欺骗。

新声Pro:影视制作还挺需要拍板。

杨阳:你也可以很温柔地拍板。其实我的性格不太适合这个工作,没有那种叱嗟风云的气度,跟那种让人一看就望而生畏的外表。

我曾经拍过一些短片,每次拍完都会对职业生涯怀疑,就觉得自己的性格跟导演工作很矛盾。

新声Pro:怎么克服的?

杨阳:我第一次真正感到能在导演职业上游刃有余,是《牛玉琴的树》,那是我跟萨日娜的第一次合作,在沙漠上拍,真正让我找到另一种状态,就像是上天注入一种力量,跟自己和解了,就顺了。

没有办法使自己变成另外一个人,那就用本真的状态去面对所有人。

2019年,杨阳导演再次回访靖边,探望1995年拍摄的电视剧《牛玉琴的树》原型牛玉琴

新声Pro:90年代到2000年代初期的创作环境是怎样?

杨阳:那时候的目标就是上央视,也给我带来高标准,创作要达到一定标准,《牵手》《记忆的证明》都是那个时候的作品。

我特别感动的是,《记忆的证明》播了很多年,突然有一个人给我微博留言,他说今天是《记忆的证明》播出六周年。还有人发给我一个截图,《记忆的证明》9.1分,从那次我才知道有豆瓣评分。

新声Pro:《牵手》《记忆的证明》的灵魂表达是什么?

杨阳:《牵手》是想让每一个人在婚姻当中都反省自己,不是谁坏,谁才会产生一个婚外的感情。它就像感冒,每个人都可能得,但是得了之后怎么医治,这就是永恒的话题。

1999年播出的《牵手》由杨阳执导,获得了飞天奖和金鹰奖等多个奖项

《记忆的证明》原来不叫这个名字。我看了很多历史案例,我就想,所有物证都可以被抹去,证人都会死去,这个世界有什么可以证明?就是记忆。

新声Pro:您当时有精神偶像吗?

杨阳:电视剧中心有几位叱嗟风云的女导演,《蹉跎岁月》的蔡晓晴导演,《凡人小事》的赖淑君导演,《女人不是月亮》的潘霞导演、《西游记》的杨洁导演。当时这几位女性导演,是在中国数得上的值得骄傲的女导演,我从来没有想过能够达到她们那么强的状态。

新声Pro:从来不会觉得女导演的职业前途有什么劣势。

杨阳:天生就没有这种自卑。

新声Pro:您会怀念当年的创作氛围吗?

杨阳:我没有太多怀念的情怀,更多是一部一部戏走过来,就好像学没上完一样,每一部戏都是一次学习。我好像没有太在意周围的环境是什么样,更专注在作品上,自己是不是能够很用心。

新声Pro:从电视台到视频网站,怎么适应市场环境的转变?

杨阳:之前全是电视台项目,从《将夜》开始完全是网络平台,这对我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年轻受众想要什么样的节奏?就要去学习,这本身是非常有趣的事。

不管是什么环境,都要给自己新的课题,去克服困难,或者是去跟环境互相博弈。

新声Pro:拍过那些相对深刻的题材之后,再处理网剧,会不会觉得挺简单?

杨阳:没有一次觉得是简单的。因为如果你的认识有了一定深度,让自己兴奋起来后,一定会在制作上有更高要求,照本宣科根本就宣不了。

《梦华录》在影视城里不可以拍吗?横店那么多景,也能拍。但是当我想到水之后,我就一定要去无锡、象山、襄阳,把赵氏茶馆放在湖边,跟自然有密切的结合。

新声Pro:艺术上会不会有往下走的担忧?

杨阳:不会,你只要有想往上走的心态,怎么可能往下走?自己努力,不要随便放弃。太容易的事情,你如果去做了,就会给自己带来惰性。咱们讲知难而进,即便你可能受到了一些非议或者是质疑,但是你依然是在努力着,这个就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