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传统产业如何高质量发展?看文成摊大“伯温烧饼”

省第十五次党代会上提出,要“一县一策”推动山区高质量发展,打造新时代文化艺术标识,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优质均衡发展,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文成不断挖掘历史文化名人资源,由此推出的“伯温烧饼”,与上述文化产业发展的要求十分契合。当下,文成“着眼小产业,着力大市场”的谋篇布局,已经迈出关键性的一步。

“伯温烧饼”,源于刘基所著的《烧饼歌》和《多能鄙事》:

明太祖朱元璋在内殿吃烧饼,刘基进见,太祖便以碗盖住烧饼问刘基:“先生深明数理,可知碗中是何物件?”刘基掐指一算,说:“半似日兮半似月,曾被金龙咬一缺,此乃饼也。”

这是《烧饼歌》的开头,而作为预言后世的《烧饼歌》,也成为“伯温烧饼”的源起。而在刘基所著的《多能鄙事》一书中,则记载了山药胡饼、肉油饼、酥蜜饼、七宝卷蒸饼、金银卷煎饼等各类烧饼的制式、配料以及制作工艺等。

作为伯温故里的文成,在全方位挖掘和弘扬刘基文化过程,基于《烧饼歌》演绎、《多能鄙事》工艺的“伯温烧饼”横空出世,这也成为刘基文化在当地挖掘、放大、利用过程的又一成果。

文化注入带动产业兴盛

文成以刘基(刘伯温)谥号为县名,因此,“伯温”元素在县域中无处不在。正是这种文化传承,让文成拥有了“刘基贡茶”“伯温家酒”“伯温家宴”等各色产品,也拥有新晋的“伯温烧饼”。

在南田镇武阳村的“野舍”民宿,老板黄琳琴把“伯温家宴”搞得风生水起,这家宴的“开场头通”,就是声名鹊起的“伯温烧饼”。黄琳琴介绍,她家的烧饼,主要是就地取材,基本以当地咸菜、本地猪肉为馅,几年下来,已是远近闻名。现在的生产基地,还布点到了西坑的让川,每个烧饼2.5元,一天能卖出上千个。

民宿主人黄琳琴制作的伯温烧饼

黄琳琴从事旅游20多年,一路走来,一方面寄情文成的山水,另一方面,则在地域文化——包括畲族文化、伯温文化、侨乡文化中,汲取了许多灵感和创意。在她参与让川整村民宿开发前,让川籍籍无名,生意也不温不火。“后来慢慢发现,城里人出来玩,更在意‘吃’,于是便在餐饮上花心思,开发推出了长桌宴,并在长桌宴中融入一些当地的特色文化,一桌带动一村,让川立马就火了。”

畲家长桌宴的成功,让黄琳琴看到旅游与文化深度融合所产生的巨大效应。从让川到武阳,长桌宴也逐渐变成了“伯温家宴”,这个家宴成就了一个文旅融合的范例,其中的“伯温烧饼”,也在这宴席中拔得头筹。黄琳琴说,这几年疫情对旅游业带来很大冲击,但“伯温烧饼”却是“热度”不减。今年疫情期间,她教会了20多名农村妇女一起手工制作烧饼,其中一个月,就卖出5万多个。

制作各种馅料的伯温烧饼

除了“长桌宴”“伯温烧饼”“伯温家宴”之外,与文化联姻的旅游或其他产业,在文成随处可见。如黄坦镇培头村、周山等畲族婚庆、对歌等活动。创新文化设施+乡村旅游的形式,在武阳村、下石庄等游客集中的景区村庄,定期开展彩带编织、研学旅游等各类民俗文化和传统文化活动,都在不断助推着乡村振兴和全域旅游业的发展。

产业发展营造系列主题

“伯温烧饼”虽然有据可查、有史可依,但在时间长河中,打捞这些零零碎碎的记忆,组合出历史的原形、原汁、原味,却有相当难度。

但在推行工业化的生产模式之前,这种一张白纸上的“画饼”,却也给了“伯温烧饼”极大的想象空间和创意灵感。

在文成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张健看来,伯温烧饼有文化典故,而现实包袱少,产业化相对容易。它的做强做大,起码在当下具有几大契合点:文成正在构建生态产业体系,其中发展饮料、食品等大健康产业,是新兴的重点产业;目前预制菜站上风口,给包括“伯温烧饼”在内的诸多食品带来机遇;建立具有文成区域特色的中央厨房,实现一二三产的深度融合,时机逐渐成熟;在共同富裕的背景下,类似“伯温烧饼”的地方小吃,将会成为农民致富增收的“大产业”,政府的支持力度将会加大。

饼是中国历史上最常见的食品,这些年不少地区对此的重视程度在不断提升,温州有永嘉麦饼、桥墩月饼(属时令性食品),省内有缙云烧饼、建德烧饼,而全国各地的烧饼更加不胜枚举。与这些烧饼不同的是,“伯温烧饼”的文化底蕴无可替代,历史名人背书所形成特殊性,为“伯温烧饼”找到了比较清晰的发展肌理,因此,“一口烧饼一口文化”,“一个烧饼半个天下”的文化注入,将是伯温烧饼最大的卖点。这种文化优势和由此转化的文化自信,将形成“伯温烧饼”的独特性、唯一性,在做成文化产业、旅游产业后,会形成更大的品牌优势。

市政协委员、温州市小吃协会会长郑光雨对“伯温烧饼”,也赋予了自己的理念。他说,未来可以对“伯温烧饼”进行多维度的文化整理,确立区域公共品牌的文化脉络。在历史留存的基础上,为“伯温烧饼”建立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文化小吃”。同时让“伯温烧饼”“文成文化”“伯温家宴”“瓯越文化”与中国文化建立一种内在联系。他还建议,以“伯温烧饼”IP品牌输出,打造出伯温烧饼的系列产品,如福禄礼包、素食饼、状元包、诚意包、同根同源包、寿喜包等多制式的烧饼形式,推广“伯温烧饼”品牌。

近期,文成将推出“伯温烧饼”系列主题活动,构建烧饼的产品标准化、品牌标准化、服务标准化体系,深挖一批烧饼匠人,打造一批烧饼门店,以“伯温烧饼”为IP亮点,在融合过程擦亮文成小吃金名片。

伯温烧饼成了民宿的伴手礼

推出“一饼知天下”的包装,打造成民宿特色小吃、伴手礼,接续“伯温烧饼”的历史脉络,挖掘刘基《多能鄙事》一书中关于烧饼的制作工艺,面向全国音乐人,广泛征集以“伯温烧饼”为主要元素的音乐原创作品……

眼下在文成,“伯温烧饼”成为了一个热门。该县提出,要把“伯温烧饼”培育成带动山区发展的特色产业,并形成具有文成辨识度的特产——包括包装、品牌、工艺、制式等,并选择最快速度、最便捷方式,让“伯温烧饼”进入更广阔的市场。

以差异化推动后发崛起

借预制风口助烧饼产业

目前市场上的饼类小吃,不论味道差异,都有一个共同点:现做现吃,才能体现最好的风味。这种对消费场景和时效的高要求,限制了它们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而这正是“伯温烧饼”跳出竞争红海,打造自身个性化、实现后发崛起的最大机遇。

其中的关键切入点,是将传统烧饼和当下兴起的预制菜产业相结合。文成瞄准的“伯温烧饼”,将用传统皮和现代馅把烧饼摊大,从现做为主,转向预制为主;从制作热饼为主,转向冷热兼顾。

如今,当地已经开始研制有别于传统的做饼工艺,更多考虑当下流行,以符合大众口味喜好为基础,在制作样式、馅料配比、整体形象等方面形成统一的“伯温烧饼”形象标识。同时,和有关部门、食品科研机构一道,以变应变,不断改良现有配方,研发适合工业化生产的产品,通过使用日常家庭烹饪手段,还原大部分特色风味的半成品,以成品和半成品的两条腿走路,尽早修建“伯温烧饼”的出山之路。

打造产供销完整产业链

带动更多居民就业增收

除了挖掘本土从事饼类食品制作的经营者、手艺人来还原“伯温烧饼”的历史真实外,文成也在招引有实力的食品企业前来落户、兴建厂房、扩大规模。从适合工业化、流水线作业的角度出发,生产销售统一标准规格、适合长途运输储藏的“伯温烧饼”预制产品。

文成博海食品有限公司,正是该县对接洽谈开展烧饼预制生产的企业之一。该企业已经在当地投资建厂,用于加工面食和芋类预制菜产品。公司负责人表示,从生产角度,只要明确规格和要素,用这些设备制造饼类预制产品,并没有技术方面的障碍。关键在于,一旦生产线落地,就必须要有充足的原料供应,来保障设备常年开工运转;同时要有足够的渠道,来保障生产出的产品被市场消化。

同样对伯温烧饼产业感兴趣的,还有浙江花城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公司总经理郑明誉认为,这个产业有潜力,像嘉兴粽子那样,通过半成品、预制的方式进入千家万户,成为知名地方特色小吃。进而在面食、馅料等原材料供应上,辐射更广泛的农村和居民。花城公司可以将自身在食用花卉上已经探索成熟的新型农业生产组织模式,“复制”到烧饼原材料供应领域。助力强化对食品安全的把控,防止出现因原料质量缺陷,给产业带来的打击。

正如这些生产型市场主体所谈及的,文成致力培育的“伯温烧饼”产业中,将有两条并行不悖的主线。其一,是以线下体验和现做现卖的形式,让大众品尝到原汁原味的地方特色风味小吃;其二,是以预制生产为核心,集原材料供应-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

尤其是后者,将以食品生产项目落地,来促进民间投资、带来就业岗位。同时,在原材料供应上,引导企业和农户、村集体、专业种养殖合作社等开展合作,让更多只拥有土地和劳力的农户,获得资源变现的机会。

有关专家认为,在这条“伯温烧饼”的产业链中,关键词是“规模”或者说“产量”。只有达到了相应的规模,才能降低生产成本,进而控制价格、抢占市场份额,带动更多人参与原材料供应和市场销售,使整条产业链处于良性循环之中。

“白面一斤,熟油二两半,猪羊脂各二两,酒一小盏,与面同和,如硬,入羊骨随(髓),分作十剂……”这个肉油饼的做法,来自刘基《多能鄙事》一书。书中同时记载的饼,还有山药胡饼、酥蜜饼、七宝卷蒸饼、金银卷煎饼等饼的制式、配料以及制作工艺等。

正是《烧饼歌》的传颂,以及《多能鄙事》的记录,“伯温烧饼”才有了出处而归于“正统”,又多了偏方而传承了技艺。

文成县非遗中心主任郑文清说,《多能鄙事》涉及的许多内容,都可以为今天的文成所用,希望文成借助更多“伯温”元素,让历史记录和传承在今天“修成正果”。

烧饼引发的系列创新

《多能鄙事》全十二卷,为刘基撰类书。书分十一个部门,收录了日常生活中必备的知识。其中卷一至卷三与饮食有关,卷一饮食类的制造法,包括了造酒法、造醋法、造酱法、造豉法、造酢法、醃藏法等内容。酿造工艺中,则有蜜酒方、羊羔酒方、花香酒法、煮酒法、止酸酒法等。卷四记述了食疗养生方,方子简单实用,就地取材却又别出心裁、独树一帜……

郑文清介绍说,制饼技艺只是《多能鄙事》中极小的一部分,如果“伯温烧饼”真能打响名号,冲出山门,那就意味着《多能鄙事》中的很多技法,都能在“伯温”名义下,将实用价值和传播价值进一步放大。

比如说,现在“伯温家宴”还未得刘伯温的全部精髓,其中养生食疗,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如果把《多能鄙事》中的食疗养生方,与时下盛行的养生相结合,能不能开发出“伯温养生宴”,与文成长寿之乡融合,让游客多一个留在文成的理由?文成诸多酿造厂,能不能开发出伯温系列酒、醋、酱、豉、酢等产品,以明代秘方制造今天的味道?能不能在“伯温烧饼”中,研发出刘基方子标注的山药胡饼、酥蜜饼、七宝卷蒸饼等品种,给“伯温烧饼”以更大的想象空间?

当然,对于伯温资源的利用,还可以不断拓面。刘基一生著作颇丰,有《诚意伯文集》20卷传世,收有赋、骚、诗、词1600余首,各种文体文230余篇。其主要作品《郁离子》《复瓿集》《写情集》《犁眉公集》《春秋明经》《卖柑者言》《活水源记》《百战奇略》《时务十八策》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后人。在郑文清看来,如此浩瀚巨制,被文成拿来利用到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至今挂一漏万。

当地文旅部门负责人也认为,现在可以把“伯温烧饼”看成是一个“药引”,这个饼一旦“烧”好了,“伯温”品牌就能越过烧饼的局限,在形成燎原之势后,对当地特色产业包括珊溪鱼头、糯米山药、茶叶、酒业等带来利好。同时,对当地旅游知名度和美誉度的提升,将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现在的关键,是需要在利用中不断充实内涵和扩大外延,单就这点来说,“伯温烧饼”的意义,就已经逾越了小吃、食品的范畴。

高山芋头

国师鱼

名人激起的多方效应

文成县名,以刘基谥号命名,这个基础条件,让“伯温”“刘基故里”的名人资源,在当地各个领域被不断挖掘、利用,并取得了不小的成效。特别是作为县域主题文化,刘伯温这一文化IP,早就开枝散叶。

这样的人文环境具有“恒温效应”,对于任何一种产业的发展,都是非常有利的。文成打造“伯温烧饼”的先决条件,也在于此。

这些年来,文成将刘伯温文化视为最独特的主题文化,2021年出版的《走近刘伯温》一书,被列为当地小学生的必读乡土教材。文成县有关部门还收集到刘伯温传说400余篇,并在此基础上选录376篇,结集成《刘伯温传说》出版。

问道刘基馆 刘伟 摄

依靠文化的“外围”助力,围绕“伯温”“刘基”展开的文旅产品层出不穷。“刘伯温传说”“太公祭”作为刘伯温文化传承的两大核心动力担当主角,“伯温文化+侨乡文化”“伯温文化+红色文化”和“伯温文化+乡村旅游”等文旅产业融合工程如火如荼。值得一提的是,刘伯温故里景区获批国家级5A景区后,“伯温”效应进一步彰显。此外,“刘基贡茶”“伯温家酒”“伯温家宴”的产品,也在不同领域绽放异彩……

总之,文字教化与产业之间正在形成一种默契,新鲜出炉的“伯温烧饼”可以表明的一点,任何产业一旦具有历史传承的内涵,都将会产生不一样的感召力。现在,文成“着眼小产业,着力大市场”的谋篇布局已经拉开帷幕,“伯温烧饼”有望成为新的引领者。

对烧饼的期待,就是对产业的期待,对产业的期待,就是对山区发展未来的期待!

原标题:《山区传统产业如何高质量发展?看文成摊大“伯温烧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