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获小儿外科界的“诺贝尔奖”,他带领中国小儿外科走向了国际

以下文章来源于中国科学家 ,作者采集工程

中国科学家.

依托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所搜集的珍贵史料,展现老科学家们的学术生涯、精神世界及突出贡献。弘扬科学精神、培育科学文化,打造中国最有影响力的科技人物专题宣传平台。

2015年1月,北京儿童医院来了一位患者,他腹大如球,肚子里长满了大大小小的肿瘤,生命垂危。这时,一名满头银发的老人匆匆赶来,他和主刀医生探讨各种可能性,精心制定手术方案,最终顺利把肿瘤一一取出,挽救了病患的生命。这位老人就是被国外同行誉为中国“小儿外科之父”的张金哲。

2000年,张金哲获得素有小儿外科界“诺贝尔奖”之称的丹尼斯·布朗金质奖章,颁奖主席卡皮拉教授称他为“中国小儿外科之父”,这不仅是因为其高超的小儿外科技术,更是因为他为中外合作交流做出了突出贡献。

对于赞誉,低调的张金哲却总是强调他只是我国小儿外科创始人之一,而且戏称所有荣誉的获得只是因为他活的时间最长。

开启中外交流的大门

1978年改革开放后,两位世界小儿外科代表人物,美国著名《小儿外科杂志》主编甘兹,世界小儿外科技术援助会主席布朗斯特,先后到访中国。

在来中国之前,甘兹便对张金哲有所耳闻,还曾邀请张金哲参加太平洋小儿外科学会(PRPS)年会,后因出国手续没办妥未能成行,但张金哲的论文《巨结肠环钳吻合术》被刊登于《小儿外科杂志》。直到1980年甘兹来中国作报告时,二人才第一次见面。

张金哲向甘兹展示了自己发明的一个手指头套,这个手指头套类似顶针,前面还带个指甲盖。这个器械虽然小,但用处却颇大,医生戴上它便可以利用手指头套抠、摸肚子里的瘤,解决了手术时因戴着手套导致的一些不方便的操作。试戴后的甘兹,赞扬这是天才创造,惊叹中国人有自己的方法,不仅简单还实用。

自制指套刀(铁指甲)

甘兹还对这个装置提出了建议,张金哲按照他的意见完善后赠送了一个给他,而甘兹也送给了北京儿童医院一台小儿腹腔镜,这也是中国的第一台小儿腹腔镜。

这次交流给甘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认为外国医生能做的工作,中国医生都能完成,效果和水平都差不多,并且中国人有自己的方法,有他的特殊性,自己制作的一些工具也非常简单且实用。之后,他还正式聘请张金哲作为《小儿外科杂志》的中国编委。

张金哲与甘兹共同看腹腔镜 来源:《中国工程院院士传记——张金哲传》

世界小儿外科技术援助会主席布朗斯特,是经卫生部部长崔月犁的推荐与张金哲相识的。那时候,来华的小儿外科学者都住在北京儿童医院的家属宿舍楼里,凭借独特的地理优势,张金哲经常与他们进行学术交流,并表演他的“张氏钳”和“张氏瓣”手术法。

布朗斯特看到后大受启发,并设想用来改进自己的手术方法。在张金哲的帮助下,布朗斯特在他的实验室里做了实验,效果非常满意,后来他还写了一篇论文《张氏瓣的利用》。

张金哲与布朗斯特还彼此介绍了各自国家的小儿外科发展情况,并达成一个协议:每隔一年会派小儿外科相关人员来中国访问,同时布朗斯特也会介绍中国医生去美国、澳大利亚等地进修技术。

频繁的中外交流

张金哲认为,一个国家要强盛必须要重视国际间的学术交流。于是,在甘兹和布朗斯特访问之后,我国与国外小儿外科的交流开始越来越多,张金哲也开始频繁地出现在国际小儿外科的舞台上,并凭借其独特的人格魅力与外交智慧结识了众多世界著名专家。

1982年,张金哲等人前往美国访问了全美七大儿童医院,结识了很多儿科专家,并多次邀请他们到中国访问。在费城儿童医院访问时,时任美国总统卫生署长的库普(Koop)教授听说张金哲来访的消息,还特地来到费城与之相见。后来,他三次来访中国时都曾前往北京儿童医院进行讲学。

通过这次美国之行还奠定了之后北京儿童医院在国际交流中的地位。

张金哲与Koop教授合影

美国访问结束后,张金哲还顺道访问了加拿大多伦多,并通过中国科协邀请多伦多代表团来我国访问。

同年,张金哲应邀参加日本第19届小儿外科年会,在会上他报告了胆肠防反流矩形瓣,并向国际同行学习了空肠间置代胆道;之后他又访问了东京、大阪、神户、仙台等,结识了不少日本学者。

有了这样良好的交流基础,1984年和1988年,张金哲协助天津儿童医院组织了两次小儿外科国际学术会议,开创了我国小儿外科领域组织国际会议的先例。

在1984年的这次会议中,张金哲结识了伦敦皇家学院的外科教授利斯特,在他的介绍下,我国儿外学会顺利加入国际儿外学会联合会。

此后,在张金哲的带动下,我国小儿外科医生国际交流日益深入。

20世纪90年代起,张金哲带领团队几乎出席了每一届亚洲小儿外科大会,并争取到了1998年15届亚洲小儿外科年会及1999年23届太平洋小儿外科学会年会的举办权。两个大型国际会议均以张金哲的名义召集并取得圆满成功,得到了广泛的国际赞誉。

国际医学界的认可

在张金哲等专家的带领下,我国小儿外科从零起步,获得长足发展,并在国际小儿外科界拥有了话语权。

1986年,张金哲出席加尔各答第8届亚洲小儿外科会议,由于迟到一天,理事选举已过。亚洲小儿外科学会的创始人洪文宗力荐张金哲为理事,提议受到全体代表的同意,张金哲也自此连任10年理事。

1989年,张金哲应邀请参加罗马尼亚小儿外科国际会议,在会上,他被授予了罗马尼亚医学科学院荣誉院士。

张金哲(左)获罗马尼亚医学科学院荣誉院士证书

2000年,第47届英国小儿外科国际年会在意大利苏连托举行,张金哲获得素有小儿外科界“诺贝尔奖”之称的丹尼斯·布朗金质奖章。

颁奖主席卡皮拉教授在会上介绍了张金哲的事迹,称他为“中国小儿外科之父”。颁奖词中写道:“代表了13亿人口大国3000多小儿外科医生作出了国际认可的技术水平成绩;所领导的小儿外科对世界有贡献,特别对发展中国家有特殊贡献。”

2000年张金哲(中间)荣获英国皇家学会“丹尼斯布朗金奖”在颁奖大会上留影

2002年,张金哲又被授予印度小儿外科甘地金奖,以及香港外科学院及英格兰外科学院授予的荣誉院士。

2020年,与泛太平洋小儿外科学会(PAPS)有着深厚渊源的张金哲,荣获学会终身成就奖,为他传奇百岁人生又增加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来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官网

“张氏钳”“张氏膜”“张氏瓣”,这些以张金哲名字命名的治疗方法,有些至今仍然应用在临床中。在以张金哲为代表的小儿外科工作者的共同推动下,我国小儿外科专业从无到有、快速发展,从单一学科发展为泌尿、肿瘤、骨科、心脏外科等十几个学科,并站在了世界的前列!

张金哲

(1920.9-)

小儿外科学专家

中国工程院院士

原标题:《荣获小儿外科界的“诺贝尔奖”,他带领中国小儿外科走向了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