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全国妇联授予我省路生梅2021年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称号,孙维等9人2021年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陕西省宝鸡市中级人民法院刑事审判第一庭等6个集体2021年全国三八红旗集体称号。
她们爱岗敬业、勇于创新、艰苦奋斗、甘于奉献,立足平凡岗位,取得了不平凡的业绩,生动展现了爱党爱国的崇高情怀和干事创业的巾帼担当。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近全国三八红旗手李梅,聆听她的感人事迹,感受她的巾帼风采——
“
被誉为“秦腔一枝梅”的她,谙熟秦腔、眉户、碗碗腔等多个剧种,她领衔主演了《迟开的玫瑰》《大树西迁》《再续红梅缘》等数十部大型优秀剧目,她戏路宽广、扮相俊美、功底扎实,表演炉火纯青,她曾两度获得中国戏剧“梅花奖”、“文华表演奖”,三度获得上海戏剧“白玉兰主角奖”,她就是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李梅。
”
红梅绽放向阳开
李梅出生于西安市一个普通家庭,姐妹四人,她是老大。1980年,11岁的李梅考入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开始了她的秦腔之路。
进入训练班的李梅比其他孩子都努力,对于每一个角色都仔细琢磨,认真体会,一遍一遍反复练习,正是这份努力,仅仅一年她便开始登台表演。14岁主演《杨七娘》,16岁成功塑造《游西湖•鬼怨》中“李慧娘”角色。为了能诠释好这个角色,李梅每天腿上绑上沙袋,口中唱着唱词,沿着练功场一跑就是几小时,正是凭着这种超人的毅力和对自己的“狠劲”,李梅练出一身文武兼备的扎实功夫,唱念做打俱臻上乘,在训练班里很快脱颖而出。
1996年8月,李梅在眉户现代戏《留下真情》中领衔主演,并一举荣获中国戏曲最高奖项——梅花奖,那年她27岁。然而,年轻的她并没有为荣誉所累,她不断地挑战自己对艺术的追求,不久便在被誉为“新时代里程碑式的作品”——大型眉户现代戏《迟开的玫瑰》中担任主演。
“那次去西交大的演出,让我记忆犹新,两个半小时的剧光掌声就有一百三十多次,几乎一两分钟就有一次掌声。”李梅开心地说道。
从艺四十余年,演出三四千场。无论是美丽的“复仇女神”李慧娘,“中国女将军”杨七娘,还是蔡伦之妻苦荷,李梅塑造了众多不同类型的人物,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的同时,也成就了她璀璨夺目的艺术之路,奠定了她在秦腔界无与伦比的艺术地位。
引领年轻秦腔人
《再续红梅缘》是为李梅量身定制的一部剧目,由知名女作家西岭雪编剧,国家一级导演韩建英执导,省戏曲研究院小梅花秦腔团以青春靓丽的强大阵容倾情演出。该剧取材于中国明代传奇作品,讲述了裴瑞卿与李慧娘、卢昭容的传奇爱情故事。李梅在剧中挑战了两项高难度“穿越”,即跨行当分饰两角,一个是静如秋月的青衣李慧娘,另一个是灿如夏花的花旦卢昭容,她以炉火纯青的演技,准确演绎出两个身份截然不同的戏剧人物。
秦腔剧种让人首先感到的是悲壮苍凉,但是在《再续红梅缘》中,李梅将秦腔的另一面表现得淋漓尽致,那就是凄美幽凉。她说,希望让更多的人知道,秦腔也可以娓娓道来,也可以委婉凄美。同时,她也想通过此剧,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传统文化。中国人是很浪漫的,如果用一句话概括《再续红梅缘》,那就是中国古典版的“人鬼情未了”。
李梅说:“通过这个戏,我希望能锻炼年轻的团队,培养人才。因为这出戏几乎融汇了所有旦角的技巧,以及四功五法,如果能将这样一出‘吃功’的戏,表演得好,非常培养年轻人扎实的功底,对他们以后的戏曲道路也有很大的帮助。同时,我也希望能够进一步精进艺术造诣,为秦腔非遗剧种的传承托举出更多优秀青年表演人才,让他们能够站在我们的肩膀上走得更远、飞得更高。”
李梅参加十四运会开幕式秦腔《华夏颂》表演
传承创新秦腔艺术
在陕西,以秦腔为代表的地方戏曲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作为第一大剧种的秦腔,流行于陕甘宁青新等地,在陕西有“三千万儿女高唱秦腔”的民谣,可见其受欢迎程度。
如何让戏曲的文化基因一直延续下去,是从事秦腔艺术41年的李梅一直在思考并且在身体力行地践行的使命。她说:“戏曲需要活态传承,秦腔这个拥有几百年历史的剧种要传承下去,就得靠人。很多艺术家,特别是老艺术家,他们的戏随着他们的去世而流失,所以一定要抢救这些传统文化。在抢救剧目的同时,通过音频、视频把老艺术家的东西保留下。继承和发展,传承和创新两条腿都要硬,秦腔的未来才能更美好。”
正因如此,李梅一直注重秦腔后继人才队伍的培养。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坚持人才兴院,下设的秦腔团、眉户碗碗腔团、青年实验团、小梅花秦腔团、演员训练班等单位,承担对青年演员的培养。
“任何事业都离不开人,戏曲事业也一样。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前身是陕甘宁边区民众剧团,创办于1938年。在84年的艺术实践中,我们逐渐形成了一套人才培养的模式,如今每10年招一批学员,这样保证了人员、剧目的赓续相传。在培养上,每个学员要经历5至7年的科班学戏,经过严格的科班训练,基本掌握戏曲的‘四功五法’之后才能登上舞台。”李梅说,“孩子们通过严格规范训练、实践演出、观摩学习,以戏出功、以戏托人,通过剧目一步一步走上更大的舞台,这就是一种薪火相传。”
从“小我”到“大我”
从一个秦腔演员到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再到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一路走来,李梅有着多种身份,她说“每一个身份都是社会价值的体现”,以前作为秦腔艺术家,她更多考虑的是自己的艺术道路的发展,但是现在作为陕西省戏曲研究院院长,从“小我”转变为“大我”,她会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行政工作中。
2020年初,当新冠肺炎疫情铺天盖地而来,李梅率先发声带头“以艺抗疫”,组织戏曲研究院的艺术家推出“秦声高唱共克时艰”系列节目,用秦声秦韵向百姓传递疫情防控知识,创作推出梅花版陕西戏曲抗疫情景剧《生命的光芒》、三集陕西方言广播剧《战“疫”者》,讴歌抗疫英雄。
“我们用观众熟悉的唱腔和旋律,结合抗疫需要填入新词,这样他们喜欢听,接受度高,便增强了传播效果。”李梅说,“院里的同仁不仅积极创作,还积极捐款,很多离退休职工也参与进来,很短时间便筹集了11万元捐给湖北。”而李梅自己更是捐出10万元,想尽办法在资源短缺的情况下四处购买蔬菜,最终捐赠500箱蔬菜给西安市碑林区抗疫一线的工作人员。
2021年全国两会期间,作为全国政协委员,李梅以陕西戏曲与旅游资源深度融合发展为例,向大会提交了《加强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提案。该提案还被评为文化和旅游部优秀办复提案。
李梅希望能够通过研学旅游等文旅融合的新形式,让戏曲走进学生群体,提升学生们的艺术水平,培养一批青少年戏曲接班人和爱好者。对于李梅来说,将秦腔艺术传承发扬,继续率领新一代秦腔艺术人才,开创陕西戏曲的美丽春天,奏响绵绵不断的戏曲乐章,那是她对秦腔、对艺术最深沉的爱恋。
原标题:《强国复兴有我 | 全国三八红旗手李梅:红梅向阳开,秦腔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