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乌素沙地,中国四大沙地之一。地处毛乌素沙地腹地的鄂尔多斯市乌审旗,是毛乌素沙地在鄂尔多斯市境内面积最大、分布最广、受危害最重的旗区。
毛乌素沙地中的漫漫黄沙。(来源:乌审旗摄影家协会)
曾经,乌审旗一度荒漠化、沙化土地达90%以上,其中强度沙化面积占到国土总面积的40%,森林覆盖率仅为2.6%。面对被漫漫黄沙无情地吞噬着的家园,一代一代乌审人就像“吃苦耐劳、一往无前,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蒙古马”一样,顽强而又执着地创造着一个个“绿色奇迹”,谱写了一曲又一曲人与自然和谐的“绿色歌谣”。党的十八大以来,全旗累计完成林业生态建设近18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32.92%,植被覆盖度达80%,先后获评全国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全国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绿色乌审”治沙群体,荣获“北疆楷模”称号。
20世纪50年代,“禁止开荒,保护牧场”草原建设方针;
20世纪60年代,大抓种树、种草、基本田建设;
20世纪70年代,“依靠社队治沙为主,积极开展国营治沙”造林绿化方针;
20世纪80年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鼓舞了农牧区群众的治沙热情;
20世纪90年代,“拉通联动、增收增效、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分区实施、梯度推进”的发展战略,植被建设成了最大的基本建设。
而今,植绿治沙、播撒绿色,已经刻入每一个乌审人的骨髓,打造“绿色乌审”成为了全民愿景。
昔日沙窝窝,今日变绿洲。(摄影:那仁朝格图)
昔日沙窝窝,今日变绿洲。几十年来,乌审人总结出了“前挡后拉、穿靴戴帽”“兴建草库伦”等治沙造林方法,创造和发展了“治理沙漠、建设草原”的独特经验,探索出适地适树科学治沙的发展路径,乌审旗也从中走出了乌审旗首位全国治沙劳模谷起祥、“牧区大寨”的带头人宝日勒岱、个人承包治沙第一人盛万忠、被誉为“中国骄傲、地球公民”的殷玉珍,还有新时代“治沙愚公”吉日嘎拉图、治沙小组乌云斯庆十三姐妹、在沙里“淘”出幸福生活的乌云达赖……不管是党员干部还是普通农牧民,他们都为“战一片黄沙、盼一星绿荫”苦苦坚守数十年,为绿色而奋斗、为绿色而奉献,他们用心血和汗水,在毛乌素沙地上筑起了一道“绿色长城”,让绿色成为了乌审最美的底色。
曾经,钱学森问宝日勒岱:“沙漠能不能成为我们的朋友?”
时光荏苒,今天,乌审人给出了一个肯定的答案。
近年来,乌审旗坚持把防沙治沙与产业发展结合起来,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认真总结推广毛乌素沙地治理经验,走出了一条荒漠经济发展路子,培育壮大林沙产业,延伸产业链条,提高科技含量,打造绿色品牌,逆向拉动生态治理,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文化、生态旅游,实现了生态生计兼顾、治沙致富共赢。截至2022年5月底,全旗林业总产值达到2.5亿元,每年农牧民来自林沙产业的收入人均达2378元以上。
位于乌审旗境内、总面积46600公顷的毛乌素沙地柏自然保护区,拥有我国长势较好、面积较大、较为集中连片分布的沙地柏,这片“绿色卫士”长期以来在毛乌素沙地发挥着蓄水、集水和保水等显著生态功效,解决了毛乌素沙地东南部人畜饮水和灌溉问题,并孕育了纳林河、海流图河、白河等河流,每年向黄河输水3.23亿立方米,也是黄河中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地。
波光粼粼,候鸟翩跹。近年来,随着乌审旗加大河流两岸生态修复治理,优化河湖生态环境,每年数以万计的候鸟都会来绿色乌审“打卡”“安家”。从划定自然保护区、湿地等生态红线,到“湿地资源保护”“自然保护区清理整顿”“保护过境候鸟”等多项专项行动,乌审旗下大力气还秀美山川海晏河清。目前,乌审旗境内野生动物种类繁多,截至2022年5月底,共监测到两栖纲、爬行纲、鸟纲、哺乳纲共195种野生动物,其中一级保护动物5种,二级保护动物24种。
绿色乌审召。(来源:乌审旗摄影家协会)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乌审旗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把保护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将“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作为铁规,全方位、全地域保护生态环境,全行业、全领域推动绿色转型,坚持产业发展服从并服务于生态安全屏障建设,优化国土空间、园区布局、城乡格局,一切发展都建立在对生态环境有效保护和能源资源高效利用基础之上。2021年,全旗空气优良率达90.1%。
从“千年沙漠”到“今日绿野”,从“沙进人退”到“绿色共舞”,乌审人久久为功,代代接力,用真抓实干走出了一条因绿而兴、因绿而富的发展道路。
原标题:《从“千年沙漠”到“今日绿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