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最早的锤敲镜照的手工探伤
到手推式探伤仪
再到现在的钢轨探伤车
铁路快速发展的背后
是大量高科技设备的不断更替和投入
为列车安全运行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钢轨探伤作业的发展
1
手工探伤
2
手推式探伤仪
3
钢轨探伤车
钢轨经受长期碾压,难免会因磨耗和疲劳而产生擦伤、纹裂、核伤等内外部伤损,如果没有及时发现,将会影响列车运行安全,及时识别并准确上报伤损部位,对保障行车安全十分必要。
GTC-80型钢轨探伤车配备有钢轨超声检测系统、轨道状态巡检系统,作业时速达80公里,不仅能对钢轨内部伤损进行准确检测,还能对钢轨轮廓、外观磨耗等参数进行准确测量。
钢轨探伤工的职责
就是驾驶着钢轨探伤车
对线路伤损进行检测
人们称他们是“钢轨B超师”
等待最后一列动车组飞驰而过
探伤车从车站缓缓驶出
开始夜间探伤工作
作业过程中
司机严格执行作业标准加强瞭望
钢轨探伤车乘务员
严格执行“十六字令”
确保夜间行车安全
超声探伤检测系统
车体两侧各有3个探轮
可利用超声波检测钢轨内部伤损
系统自带的伤损自动识别功能
还能有效提高伤损判别效率
轨道高清成像系统
基于激光、可见光光源成像技术
对钢轨表面擦伤、裂纹等损伤
以及钢轨表面光带
进行高清成像
钢轨内部伤损
会通过不同颜色和形状的标记
实时反映到车载电脑显示屏上
数据分析员时刻紧盯屏幕
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检测钢轨内外部是否存在伤损
钢轨探伤车不仅速度快
而且检测精度高相对于以前人工推小车
效率提高了近30倍
不仅能探伤,还能吃住
别看“家”小
可“五脏俱全”
车上还配备干净的厨房
和宽敞的软席
因为衣食住行都在车上
因此
车组人员轮流做饭
他们下班后化身为“大厨”
配备有整洁的双人间
职工下班可以充分休息
算是他们的“温馨之家”
施工结束后
认真对设备进行深度“体检”
及时消除设备隐患
时刻紧绷安全弦
牢固树立“高铁无小事”的思想
用实际行动保证高铁作业安全
万家灯火时,铁路不眠夜
这群“高铁密探”在云岭千里铁道线上
不停地穿梭忙碌
一丝不苟地为钢轨“把脉问诊”
用日复一日地辛勤付出
换回亿万游子的返乡坦途
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有限公司融媒体中心
图文:朱翔 刘浩 陆继存
原标题:《穿行在黑夜中的“钢轨密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