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特拉教在罗马帝国的传播:路径、特点和失败原因

原创 社科文献 社科文献

下文为《密特拉教在罗马帝国的传播:路径、特点和失败原因》,作者何立波,节选自《宗教信仰与民族文化(第16辑)》。

密特拉教(Mithras)和伊西斯教(Isis)、库柏勒教(Cybele)、基督教等是在罗马传播的东方宗教,密特拉教在罗马从1世纪末流行到5世纪,对罗马社会产生了很大影响。对于密特拉教在罗马帝国的传播,目前的研究很不够,笔者愿进行探讨,求教于方家。

一 密特拉教在罗马帝国的传入路径和时间

1.密特拉教的教义和特点

密特拉教早在公元前14世纪就已经在雅利安人中出现。密特拉(Mithra)原意是“契约”,被视为“契约之神”。密特拉是古代印欧-伊朗神,长期受到米坦尼的波斯人和印度的雅利安人的笃信。密特拉教研究的先驱库莫特认为,密特拉是琐罗亚斯德教主神阿胡拉-马自达的副神之一,司职条约、忠诚和太阳等,《阿维斯塔》中存在大量礼赞密特拉的篇章。在宗教信仰内容上,密特拉教以激励与恶魔作战的士兵为己任,阐扬最高道德,保证其士兵毕生与恶魔作战,认为人死后必须出现在密特拉的审判席前;不洁的灵魂交给黑暗神阿里曼,洁净的灵魂则经由七重天而上升,由阿胡拉·马兹达引入天堂。很多文献和碑铭材料显示,密特拉生于岩石,生活于岩洞,以捕牛为生,左手举火炬,右手持短剑。密特拉教的长老或祭司只将教义传给教徒,不向外人传授。据希罗多德记载,波斯人不供奉神像,不修神庙,不设祭坛。为保护密特拉教神秘宗教的隐私性,早期密特拉教祭祀场所设在了岩洞(又叫太阳洞)中,多小于10平方米。学者拜克认为,密特拉教的岩洞中布置各种星相符号,模拟出一个宇宙空间,以感知神明意志和取悦众神。密特拉教仪式以杀牛为特征,象征着某种神秘主义的生生死死的循环世界观。教徒行入教礼时站在一个屠架下面,架上杀牛,血流到入教者身上。据说血中能产生新生活,教徒也在牛血中进行沐浴。乌兰西认为,屠牛图意味着密特拉向世人宣告自己重建了宇宙的秩序。艾尔瓦指出,屠牛是将光明和生命从黑暗的束缚下解放出来。

密特拉信仰的两种形象

罗马,西元二世纪到三世纪

2.罗马宗教具有宽容性,能够接受密特拉教

罗马宗教在发展过程中融入了意大利、希腊和东方宗教的成分。密特拉教能够在罗马世界广泛传播,是和罗马宗教的多元性和宽容性分不开的。早期罗马人近乎痴迷地笃信自己的宗教观念,波里比乌斯写道:“宗教信仰在罗马人的公私生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而且可以说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著名史学家爱德华·吉本认为,罗马人对宗教和文化一直采取宽容态度,不仅带来了相互宽容,还带来了宗教上的和谐。罗马宗教不是由单一民族独立创造的,而是在吸取多元民族文化基础上逐渐形成的。罗马宗教起初包括拉丁、埃特鲁里亚和希腊三种来源,共和晚期更增加了埃及、波斯等东方民族的宗教。宗教成分的复杂性与罗马内部民族成分有很大的关系。从公元前6世纪末开始,罗马引入希腊的阿波罗、密涅瓦、赫尔墨斯神。公元前217年,罗马引入了维纳斯和朱诺神。罗马对东方神的接纳始于布匿战争期间,此后厄流西斯教、狄奥尼索斯教、奥菲斯教、密特拉教、伊西斯教、犹太教、基督教等开始在罗马传播,使得“那些仅仅适合于罗马城的狭小圈子的神也灭亡了”,“企图除本地神以外还承认和供奉一切多少受崇敬的异族的神,这种企图清楚地表现了拿一种世界宗教来充实世界帝国的需要”。

密特拉教具有兼容性,是罗马境内最为复杂的宗教之一。密特拉教实施的神秘仪式和占星术,与传统宗教和现世秩序相伴存在,每个传统神祇均能在密特拉的宇宙体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密特拉教所倡导的正义观,也能够和罗马宗教相适应。从奥古斯都时代以来,罗马传统宗教并没有随着官方的推动而复兴,神秘宗教仪式获得了越来越多的追随者,其中密特拉崇拜尤其突出。奥姆斯特德认为,密特拉象征着太阳,是太阳神。密特拉是白天之神,是最早的黎明之神,最早登上山峰,俯视所有雅利安人国家,保障其和平与富足。密特拉崇拜仪式始终保持神秘性,无公开仪式,也没有专门的祭司。当庞培将密特拉教带回罗马的时候,一位希腊艺术家为密特拉画了一幅画:密特拉双膝跪在牛背上,用匕首刺入牛头,这变成一种普遍的信仰象征。每星期的第七日,人们会对这位太阳神举行一次圣祭。在每年12月底,教徒们为密特拉庆祝圣诞日。在冬至日,庆祝每年一次击败黑暗势力的胜利。密特拉教传播到罗马后,和罗马的神结合,逐渐转为太阳神崇拜。艾尔瓦认为,密特拉教为罗马人提供了一套系统的信仰体系,能够用来解释星座尤其是七大行星、十二大行星和人类生活的关系。

微信豆购买 微信扫一扫付费阅读本文

可试读31% 微信豆购买 微信扫一扫付费阅读本文

原标题:《密特拉教在罗马帝国的传播:路径、特点和失败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