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台翻车机,4台堆料机
20条皮带机,加上变电所和附属设备
这就是田振东所在班组的维修场地
从一个作业点赶赴下个作业点
在近30米高的堆料机上下几个来回
田振东的身手
比一些年轻人还要敏捷
4月28日
2022年全国五一劳动奖表彰名单公布
田振东榜上有名
从一个“电小二”
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这条“逆袭”之路
田振东已经走了整整33年
1989年,刚满18岁的田振东来到日照港,第一次走进翻车机电气室,看着配电柜里密密麻麻的电器元件,顿时傻了眼。
“我职业学校毕业,知识技能都差得远。刚开始,师傅让我干啥我都不会,他就问:小田你不是学机电的吗?怎么什么都不会啊?”
师傅的一句话,让田振东红了脸。
理论知识匮乏、设备操作手生,田振东就一边工作一边给自己“充电”。
“天下没有啃不下来的硬骨头。那时候资料也少,师傅把他珍藏的一份港口设备电气原理图借给我,我就一个元器件一个元器件、一条连接线一条连接线地硬背下来,后来手绘了一千多张运行线路图。”田振东告诉记者。
每次维修都冲在前面
会的抢着干、不会的跟着学
三年学徒期
不到两年
田振东就能独立顶岗了
股份一公司是最早开工建设的煤炭码头,设备来源复杂,系统匹配性差,号称“八国联军”。
“有一台日本制造的金属分离器,主板损坏无法使用。联系技术专家维修,都说修不好的,还是换设备吧。当时换这个分离器,要20多万。”
怎么办?就这么认输?
田振东一咬牙,自己修!
他带着班组吃睡在现场,重新设计线路板,自行购买了元器件,硬是做了一套主板,花了还不到2000块,这台分离器又使用了20多年。
为确保金属分离器继续安全稳定运行,田振东又改造了其检测装置,改进了线圈结构,采用具有抗拉性、耐腐蚀的玻璃纤维制成检测线圈本体,内部线圈采用铜芯软线,代替了以前的铜芯硬线,不仅能抗干扰,也更耐用,填补了国内空白。
如今,这台分离器依然在“服役”,性能比原来还要好。
“这条生产线已经30多年了,同样的生产线,有的港口20年前就淘汰了,我们不仅还在用,而且一直运行良好,用最低的维修成本,保障最好的设备技术状况。”田振东说。
田振东外表随和,但了解他的人都知道,田师傅有股倔劲儿,认准的事儿,轻易不放手。
2002年9月,田振东负责监理煤二期设备的安装和调试。
安装结束时,田振东要求校对电缆后再送电试车,安装单位一开始态度强硬不同意,在田振东的坚持下,最终做出让步。结果发现:有两台取料机高压进线被接错。
“电气维修既有交流6000V的强电,又有直流24V的弱电,一旦疏忽大意,后果不堪设想!”
田振东的细心与责任心,化解了一场危机,避免了一场事故。
设备点检、故障抢修
调试机器、记录数据
……
30多年的岁月里
田振东重复了无数次类似的操作
“我们电修工人,可以说是‘刀尖上的行者’,必须把每一次维修工作都当做第一次来对待,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程规范操作。在很多人看来,这些设备是冷冰冰的。但其实,机器都是有生命的、有灵性的,只要你认真正确地对它好,它也会设身处地为你着想,工作时也会少撂挑子。”田振东说。
33年来,田振东积极开展科技攻关和创新实践,先后主持参与了大型设备技术改造21项,创新成果121项,获国家专利42项,保障设备完好率始终保持在98.5%以上。
其中,自主研发的“港口堆取料机无线遥控装置”,减少8名操作司机,每年可节省人工成本100万元;“皮带机金属分离器检测装置”每年可节省维修费用30万元,填补了国内空白,累计为公司节约维修费用1200余万元;参与攻关的“翻车机机器人清车系统”,减少劳务用工70%,成为全国港口首创。
田振东原来所在的电修二班,被同事们戏称为“电小二”。
2020年,“电小二”服务品牌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注册,电修二班也成为大家心中的自主维修标杆班组。
2008年底,田振东动了一场大手术,这给他带来前所未有的危机感,他开始琢磨,如何将自己的技能传给更多的年轻人。
重回电修岗位后,田振东投入到劳模创新工作室和技师工作站建设中,“田振东劳模创新工作室”成为公司创新创效的“孵化器”,累计培养出32名岗位技术能手,各级首席技师、工匠等13名,创新成果115项,获国家专利128项。
“把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33年扎根一线,对我而言,不仅仅是年龄的增长、经验的积累,更重要的是我亲眼见证了港口的发展,并能够为之奉献自己的力量。”田振东说。
田振东拥有许多身份和荣誉:山东港口日照港一公司卸车队电修工段长,高级工程师、高级技师,齐鲁工匠、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获得者、山东交通大工匠、齐鲁首席技师、山东港口集团劳动模范、首届“日照工匠”等等。
4月28日,2022年全国五一劳动奖和全国工人先锋号表彰名单公布,田振东榜上有名,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尽管重重身份和荣誉加身
但在田振东心里
分量最重的
还是“港口工人”这个身份
“我只是千千万万普通劳动者中的一员,时代在发展,港口的智慧化、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我们港口工人也要立足岗位、不断创新,将平凡的事做到极致,这就是我们的匠心与初心。”田振东如是说。
岁月流逝
初心不变
对田振东来说
“劳动者”的身份
就是最美的荣耀与勋章
全媒体记者 陈潇
“日照日报视频号”上新了!
原标题:《33年匠心路,一个“电小二”的“逆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