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来源于金山区博物馆 ,作者王茜
金山区博物馆.
金山区博物馆/金山区规划展示中心:金山大道1800号(57953310) 上海南社纪念馆:张堰镇新华路139号姚光故居内(57212910) 金山卫抗战遗址纪念园:金山区南安路87号(37262031)
目前,疫情还在高位运行。被封家中,必须要耐住性子同疫情周旋。
但是,这个愿望在短时间内估计没法实现了。宅在家里时间长了,脑子里难免会有稀奇古怪的念头冒出来。如果在疫苗和“莲花清瘟”方剂之外,会有一种祥瑞之兽(鸟)能够镇压瘟疫,那新冠的“奥密克戎”不就一下彻底消遁了?
我知道这是因为这些日子宅家时间有点长,读了《山海经》之后的负作用在起效了!翻开关联《山海经》的各种书籍,那简直就是古灵精怪的大本营。当然,不一样的阅读理解者会有不一样的想象空间。
比如——
颠覆传统想象的青丘“姑姑”九尾狐,它叫声像婴儿哭,能吃人,很阴毒;
颠覆了威武想象的山神,人面马身神、人面牛身神,四条腿,一只胳膊,拄拐行走,但奔走如飞,很可怕;颠覆了仙姿想象的西王母,形貌像人,长着豹尾、虎牙,善于长啸,掌管天上灾异和无刑残杀,很诡异……
但是,大部分精怪都还是有自己的隐藏属性的。如山中有一种禽鸟,形状像一般的鹌鹑鸟,但长着黑色的花纹和红色的颈毛,名称是作栎,据说人食其肉可以治愈痔疮;
山中另一种鸟,其形状像鹞鹰,长着人一样的脚,它的名字叫数斯,吃了它的肉能治疗脖子上的大瘤子病;
当然,更猛的还有一出现就会发生大水灾的比翼鸟蛮蛮,还有形似狐狸,身生翅膀,声似大雁的獙[bì]獙,一出现天下就会发生大旱。
除了猛兽,书中还是有很多寓意很好且大有作为的瑞兽的。言归正传,在金山又有哪些地方可以看到《山海经》中的“大怪兽”呢?看金小博帮您捋一捋。
石桥上的“大怪兽”
地处秀丽江南的金山,自古河道纵横,水网密布,素以“水多桥多”著称。一座座历经岁月、古风犹存的桥,见证了金山千百年来的沧桑巨变,形成金山独特的历史文化符号。在桥上出现的瑞兽,多带有镇水属性。
1
吕巷寿带桥
寿带桥,又名油车桥,带桥为单孔石拱桥,黄砂石质,位于上海市金山区吕巷镇西市,始建于宋代,明代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进行修缮,为浦南最古老的石桥之一,现为金山区文物保护单位。寿带桥的桥头和桥身上都有狮子的存在,但中国本身没有狮子,到了汉朝时才首次有少量的狮子从西域传入。
2
干巷红木桥
在干巷老街的街口,有一座石桥,名红木桥。桥身刻有浮雕,形似龙,其实它是蚣蝮,龙之子。
《山海经》中龙的形态多样,出现的频率也很高,蚣蝮作为龙之子,自带水属性,平素喜欢戏水,据说它的嘴很大,肚量更是海量,有着吞江吐雨的厉害技能。正因如此,蚣蝮还有一个名字叫做避水兽,功能是镇水,防止洪水侵袭。
蚣蝮形象之一
传说蚣蝮的祖先被贬下凡,作为看守运河的神兽,在龟壳下面整整压制了千年。千年之后,蚣蝮重获自由,人们为了纪念它的功绩,将蚣蝮的形象刻于河边的石墩上,寓意镇压河水,四方平安,祈求风调雨顺。正所谓,蚣蝮河边立,惊涛须低眉。
牌楼上的“大怪兽”
牌坊是中华特色建筑文化之一。是封建社会为表彰功勋、科第、德政以及忠孝节义所立的建筑物。也有一些宫观寺庙以牌坊作为山门的,还有的是用来标明地名的,又名牌楼,为门洞式纪念性建筑物,宣扬封建礼教,标榜功德。牌坊也是祠堂的附属建筑物,昭示家族先人的高尚美德和丰功伟绩,兼有祭祖的功能。
金山区尚存两座保存较为完好的牌坊,今天说到的是陈胡氏节孝坊。
◉
陈胡氏节孝坊
位于枫泾镇新黎村(原黎明村6组),为雍正六年(1728)陈静源为妻胡氏所立。四柱三间式牌坊,花岗石质,通高4.4米,面阔7.3米,坊柱厚0.45米,占地面积为3.3平方米。大小额枋上浮雕有“双龙抢珠”、“狮子戏球”及瑞兽等图案, 为金山区不可移动文物。
狮子在前方石桥的介绍中已提到,这里我们说说瑞兽中大boss——龙。《山海经》中龙的出现不是单一形态,烛龙、应龙、蛟龙、夔龙,还有龙头人身、人头龙身的各类神灵。不管形态如何,被赋予龙属性的角色在中国古代神话中,无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人们在艺术表达中,“双龙戏珠”象征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在牌坊中出现,也多表示祝颂平安与长寿的含义。
屋檐上的“大怪兽”
屋檐上瑞兽最多的地方当属故宫,太和殿作为最高级别的殿宇屋檐垂脊顶端是骑凤仙人,后面依次排列的是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狎鱼、獬豸、斗牛、行什。
骑凤仙人是谁?据说他是齐湣王的化身,东周列国时的齐湣王,仓皇出逃四处碰壁,走投无路,危急之中一只凤凰飞到眼前,他骑上凤凰渡过大河,逢凶化吉。
但民间传说更有意思,传骑凤仙人是姜子牙的小舅子,想借着他的关系往上爬,姜子牙看出了他的居心,而且知道此人才能有限,便告诉他再往上就会摔下来。后人将此人放在屋脊的边缘,以表示无路可走的意思。
◉
东林寺
东林寺原名观音堂,元至大元年(1308)由僧妙因始建。皇庆二年(1313)西林寺元智僧来开山,改额为东林禅寺。明清时期,多次损毁重建,现存的东林寺大殿为道光九年重建后遗存至今。
1998年5月由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出资予以修缮。殿坐北朝南,砖木结构,重檐歇山顶,鱼龙脊,每条戗脊有3只蹲兽,外檐饰一斗六升斗拱,殿前后共12根檐柱。东林寺大殿是上海地区佛教建筑中单体体量最大的古建筑。
1
先来说说这鱼龙脊
它的原型是鸱吻,也称螭吻,龙九子中的幺儿,又名鸱尾,鱼形的龙。九子中,螭吻被认为是来源于印度佛教。相传大约在南北朝时,由印度摩羯鱼随佛教传入后变化而来。其寓意在佛家为护法,有驱凶辟邪的作用。因螭吻属水性,特别喜欢在险要处东张西望,也喜欢吞火,人们常把它用作建筑物的装饰,尤以作屋脊镇火的兽头为多,中国民间也称鰲龙。
在《山海经》中,这样形容“鸱”:山中有一种鸟,长着一个脑袋、三个身子,形状与[乐鸟(左右)]鸟相似,它的名字叫做鸱。宋代的《事物纪原》则说,海中有一种怪鱼,长得像鸱,能喷浪降雨(难道是鲸鱼?)。就这样,鸱吻的造型经过了长期的演变,从鸟到鱼再到龙,逐渐确定为现在的鸱吻形态。
2
再说说蹲兽
圆通宝殿的三个蹲兽形象不够具化,我们可以把目光转到圆通宝殿另一侧的一座大殿——文殊殿。
这座大殿的殿檐上坐着七小兽,分别为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狎鱼。小兽越多,建筑级别越高,常见为9、7、5、3不等,均为奇数。龙和凤是中国最典型的两种祥瑞之兽,《山海经》中自歌自舞,见则天下安宁,所说的就是凤凰。狎鱼,是古代汉族传说的海中异兽,传说它和狻猊都是兴云作雨,灭火防灾的神。
除此之外,寺庙中还有很多有瑞兽出没的屋檐殿宇、照壁窗棂,就等你去发现啦!
原标题:《【金小博说】宅家读书,我们一同寻找在金山“出没”的山海精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