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力量】八年海外坚守,他是中国中铁2021年度境外先进个人

4月11日

中国中铁股份公司

公布2021年度境外业务评先表彰名单

中铁大桥局曾海平

被评为

中国中铁2021年度境外先进个人

“萨米娅总统给我们点赞。”在坦桑蓝跨海大桥桥面,坦桑尼亚总统萨米娅对中铁大桥局高标准、高效率的建设大加赞赏,项目经理曾海平难掩心中激动之情。“投身一带一路建设是我做过最自豪的事!”

▲通车典礼上,萨米娅总统为大桥通车剪彩。

►►►

借船出海,属地化建设卓有成效

1980年出生的曾海平从小就对桥梁建造情有独钟,2004年,毕业后的他毅然选择了建桥铺路这份事业。

武汉天兴洲长江大桥是曾海平参建的第一座桥梁,也正是在建桥之都武汉,这位怀揣梦想的青年在一线磨砺、成长,短短四年就从技术员成为了技术负责人。

在武汉二七长江大桥,曾海平的技术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主持的主塔快速施工技术、大跨度结合梁斜拉桥施工技术分获中铁大桥局科技进度二等奖和中国中铁科学技术特等奖。

“技术创新永远没有尽头。”此时的曾海平已是一名技术红人,对待技术工作,他永远保持了谦卑之心,以永不满足的追求不断提升自己的技术水平。

2012年,撒哈拉以南非洲最大的斜拉式跨海大桥——基甘博尼大桥开工建设,该项目也是中铁大桥局“借船出海”,打开坦桑尼亚基建市场的第一个项目。

同年,曾海平受公司重任,从国内项目调任到坦桑尼亚基甘博尼斜拉桥项目担任总工程师。

“国内的技术工作与国外还是很不一样的,在技术标准、规范等方面都存在差异。”曾海平在飞往非洲的路上就已经做好了迎接困难的准备。

“最开始比较难的还是沟通吧。”为了提高工作效率,曾海平强逼自己每天进行英语学习,尤其是那些专业词汇,除此之外还通过坚持和当地工人交流来提高自己的英文水平。凭借着坚持不懈的努力,曾海平迅速地进入了工作角色。“基甘博尼大桥为双塔单索面斜拉桥,全长680米,主跨200米,采用国际标准设计、施工,被坦桑尼亚民众誉为‘东非最壮观的桥’‘东非第一大桥’。”

面对这座具有特殊意义的桥梁,曾海平自我加压,立足实际,带领技术团队积极开展科技创新及技术攻坚,解决了海况桩基溶洞处理、超深淤泥地质大体积主墩钢板桩围堰施工技术及宽幅薄壁预应力混凝土量斜拉桥施工等一项项技术难题,为大桥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多项工艺工法、施工技术屡获中铁大桥局、中国中铁及公路学会荣誉。

“除了技术方面,我们在海外项目属地化管理探索上也积累了很多经验。”项目建设期间,曾海平还结合海外项目特点,深入探索、大力推进项目属地化管理模式。

“我们积极聘用当地工程技术管理工程师、现场工程师、人力资源管理、信函及文档管理工程师、验工计价及索赔管理工程师、材料工程师、安全管理员等,全面协助处理项目各类文件编制报批、计价基础资料收集、信函管理、现场技术沟通与协调,这种人员配置方式在当时既解决了项目管理人员紧缺的现状,又有效保障了项目建设的快速推进。”

▲曾海平与当地技术人员探讨技术难题。

而对于现场的人员管理,曾海平也提出了自己的想法。还通过采取分班组制,选拔管理能力强、工作主动的当地人员聘任为工长,采取当地人管当地人,中方技术管理人员管工长的属地化管理模式,成功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当地工长。

在劳务分包方面,为合理控制成本、加快施工进度,曾海平对主体结构钢筋安装及预制梁预制采取当地劳务分包模式,并取得了积极效果。该工程也因良好的施工质量及较好的经济社会效益获得境外工程鲁班奖,得到了坦桑尼亚政府的高度认可。

►►►

“客场”作战,化被动为主动

“常年在外,回家不过十来天就要赶回去。”2019年,曾海平的第二个孩子出生,请假回家待了12天的他因为工作便不得不从家人团圆的喜悦中返回项目部。妻子嘴上对他抱怨,其实更多的是担心他的身体,几年间,曾海平的头发增加了很多白色,身体也消瘦了不少。

▲虎年春节,坦桑蓝跨海大桥项目员工坚守一线。

2018年10月,曾海平时隔多年再一次奔赴海外。这一次,他换了一个新的身份——坦桑尼亚坦桑蓝跨海大桥项目经理部经理。初次担任海外项目经理职位的他再一次不负众望,以优异的项目综合管理能力赢得了业主、监理等国际单位的认可。

“国际工程项目的业主、设计及咨询单位采用的技术及合同条款均为国际上通用规范及条款。技术规范一般采用美标、英标、欧标,合同条款除Fedic合同条款外,还会根据项目特点有项目专用合同条款。”

坦桑蓝跨海大桥项目具有技术规范、合同条款内容涉及面广、语言能力要求高,合同、计划管理严格,施工资源少、组织难度大,属地劳工功效低等特点。

无论是国内项目还是国外项目,项目策划工作都决定着项目的成败。为此,曾海平针对施工组织、技术方案、劳务分包、物资机械组织、变更索赔及经营、财务等方面工作均制定了详细的策划书。计划细化到每个分项工程具体完成时间,每季度对总体施工计划进行复盘,偏差较大时每半年对总体施工计划更新一次并制定针对性的措施。

针对海外项目技术标准高、要求严的特点,曾海平通过成立结构计算、文件编制等专业小组的形式确保技术变更满足施工计划、现场进度及相关标准的要求。

在项目实施组织中对主墩承台、主塔及主梁根据施工方案分解所有施工工序进行工效分析,对关键点及难点工序进行详细策划,绘制施工步骤流程图,制定预案及措施并召开专题会讨论,以技术推动项目快速化施工有序进行。

按照技术先行、经济结束的总体原则,从技术方案制定、施工计划管理、施工进度管控、安全质量管理、物资计划管理及消耗控制、机械设备效率和工效管控、项目部经费管理、变更索赔、经济活动分析等进行项目全面管理。

“当地劳务队伍效率低是一个普遍的难题,我们也想了很多办法。”曾海平说,为了提高队伍效率,项目部积极发挥考核的指挥棒作用,通过制定当地聘用工程管理人员薪酬考核管理办法,对当地坦工实施每日定额工作量+单项总额承包的方式提高外方人员生产积极性。

“开展劳务竞赛活动也是一个比较有效果的方法。”在主梁悬臂施工过程中,曾海平根据项目工序分解及工效分析表,拟定斜拉索锚固节段13天,普通节段10天节点目标,并按照此标准开展大干攻坚劳动竞赛活动,实施过程中通过对完成目标的第一时间进行考核,实现了斜拉索锚固节段11天,普通节段8天的新记录,最终确保合龙时间将总体施工计划提前了45天,圆满完成项目主体工程施工。

►►►

实战促学,关注人才队伍建设

项目建设工作亮点频频,人才培养工作曾海平也没落下。为加快青年员工的成长,他经常到现场工地手把手进行指导,坚持每天在现场主持召开白晚班工作交班会,以问题为导向,对现场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总结,通过授课、“实战”促学的形式帮助青年员工迅速成长。3年以来先后培养了15名懂技术、懂管理、懂语言的优秀技术管理人才。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爆发并持续蔓延,曾海平带领团队坚守项目一线,积极抗疫,稳抓生产,圆满完成了2020年及2021年度产值任务。其中,2021年完成产值1.37亿,实现变更索赔166万美元。大桥于2022年2月1日顺利通车,是疫情爆发以来坦桑尼亚第一个如期完工的大型基础建设,得到了坦桑尼亚各界的高度评价,为中铁大桥局在非洲的滚动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萨米娅总统与大桥建设者合影。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更多的世界桥还需要我们去挑战。”坦桑蓝跨海大桥通车已过去几月,曾海平仍不时到海边驻足,回忆与兄弟姐妹并肩战斗的岁月。在他的心中,中国桥、世界桥的伟大梦想正在茁壮成长。

监制 | 舒智明

原标题:《【榜样力量】八年海外坚守,他是中国中铁2021年度境外先进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