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沙头车站于1910年建成,1947年改名为广州东站。1951年,广州东站改名为广州站,是目前为止能查到的正式使用广州站站名的最早文字记录。那么,后来广州站为什么要择地另建呢?
1955年 首次申请报建
据《广东省志·铁路志》记载,为配合当时将广州建设成为“东方巴黎”的设想,1950年作为配套措施被提出。
1953年,原广州南站(黄沙车站)至石围塘站的铁路轮渡建成使用,使广三铁路的车辆可以实现与粤汉、广九铁路相互过轨。而从广州南站及广三铁路方向进入市区的列车必须经广州北站(今棠溪站)折角运行终到广州站。
1954年,为了让来自原广州南站(黄沙车站)及广三铁路方向的列车缩短运行距离和时间,原广州铁路局修建了连接广北联络线流花桥和粤汉铁路广州西站的流西联络线,并在广北联络线上设置了流花桥线路所。这个流花桥线路所,就是后来广州新客站(今广州站)的前身。
1955年,原广州铁路局首次向原铁道部上报《广州枢纽技术设计任务书》,其中包含在流花地区建设广州新客站的内容。但当时铁道部认为广州地区各站能力尚有富余,未批复建设,仅要求“及早做出远期方案”。这是第一次报建。
1958年 再次提出申报
武汉长江大桥落成通车全景图。
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京汉铁路和粤汉铁路合并为京广铁路。京广铁路全长2300多公里,是联通南北的交通大动脉,作为中国的南大门,广州站此时在全国交通战略地图中的地位又一次被凸显。
建站模型图。
1958年5月,在全国大跃进的形势下,原广州铁路局再次向铁道部申报。获批立项兴建,选址在流花桥。
上世纪60年代珠江大桥。
1960年,广州西南大桥(后更名珠江大桥)建成,广三铁路与京广、广深两路接轨,地处大沙头的广州站进一步发展成广三、广深、粤汉3条铁路干线的旅客列车到发站,客流高峰时达到每天2至3万人,这样的状况使得历经多次扩建的广州站仍不堪重负。
1961年4月,广州新客站建设者在停工的修建处合影留念。
1960年3月1日,获批立项的广州新客站破土动工。至1961年3月,新客站的站场和站前广场的土石方大部分已经完工,但因大跃进运动对国民经济造成的损害,压缩建设投资规模,新客站工程被迫暂停。
1963年 第三次报请复工
1965年元旦,旧广州火车站(原大沙头车站)运转室,背景为蒸汽机车。
1963年,原广州铁路局第三次上报,要求复工。1965年,复工后的广州新客站,在建到第二层时又被迫停了下来。原因是原设计方案高度太高,会影响白云机场的飞机安全降落。
在此期间,为了应对持续上升的区段列车密度,流花桥线路所于1965年升级为会让站,称流花桥站,并始发部分旅客列车。
1971年 第四次申请兴建
1974年4月10日,新广州站竣工。
1971年,原广州铁路局第四次上报,广州新客站终于获批为大中型项目,准予建设。1974年4月10日竣工。
1974年4月12日,新广州站建成启用,广州铁路枢纽布局也相应做出调整。广州新客站正式命名为广州站,位于大沙头的原广州站恢复名为广州东站。其所有客运业务逐步移至广州新客站,暂时改作简易客车技术整备作业站使用,并撤销了原流花桥站,同时广深铁路、京广铁路起点改为广州新客站。
从构想到落成,广州火车站建站前后共申请报建4次,相隔了整整19年。
1974年新广州站建成时,高架桥尚未建起,视野开阔,不远处的白云山清晰可见。
中国铁路广州局集团有限公司融媒体中心
广州车站融媒体工作室
携手呈现
文图:通讯员 贾思瑜 刘建军
原标题:《历时19年,广州火车站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