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巍山:移民搬迁 搬出群众幸福感

阳春三月,走进巍山县牛街乡阿备举移民搬迁安置点,干净的道路,崭新的民居,绿色的山林,悠然自得的村民,勾勒出一幅温馨的新农村画卷。

牛街乡位于巍山县西南部,距县城62公里,辖4个村委会96个村民小组,属于小湾电站库区移民工作重点区域,淹没和淹地影响区广,涉及移民人口众多,是巍山县小湾库区移民工作主战场,境内小湾库区移民涉及爱国、爱民、牛街3个行政村34个村民小组725户2238人,建成阿备举、阿波玉、笔架山、板桥、杉松哨、喜鹊箐6个集中安置区,集中安置搬迁群众356户1384人。

茶永伟

移民搬迁群众

原来水、电、路都不方便,房子也只是茅草房,现在村里也有养牛、养猪大户,房子也是砖木结构,很好住。在县委政府的关心下,我们现在生活得很幸福。

2020年1月,牛街乡在巍山县率先试点和探索完善“龙头企业+村集体经济组织+移民群众”的三方受益模式,投入429.3万元财政资金,同时吸纳社会投资,高标准建成牛街乡阿备举移民搬迁安置区软籽石榴种植示范基地,并引进龙头企业合作发展,盘活移民安置区种植资源,创造就业岗位,提高移民收入,打造高品质高原特色软籽石榴产业,创建优势品牌,壮大村集体经济,同步示范带动周边农户增收致富。

茶兴华

移民搬迁群众

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争取了移民后扶项目来发展石榴基地,现在不仅增加了群众的务工收入,还有土地流转的收入。明年或者后年挂果后收入会增加的更多,群众的日子将蒸蒸日上。

2011年至今,牛街乡共实施移民后扶项目75件,投入移民后扶资金7250万元。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充分挖掘特色资源,有效衔接乡村振兴,以肉牛、生猪、软籽石榴、冬桃、柑橘等特色优势产业为重点,在全乡6个特色产业发展基地,配套建设基础设施,村容村貌和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

张宏修

牛街乡副乡长

牛街乡始终坚持以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生态得保护的总体目标任务。通过政府引领、企业示范、农户参与、全民带动的发展模式,真正实现了产业基地化,生产标准化,管理组织化,产品品牌化,销售市场化,增加了村集体收益,促进了移民增收,推动了全乡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

大仓镇共有福庆水库库区移民2418人,分布在幸福、同兴、甸中、小河、永福、团结、大仓6个村委会。2011年至今,共投入移民后扶资金7649万元,涉及项目101件,现在正在打造的苍鹭谷田园综合体项目计划总投资15.8亿元,项目2020年4月开工建设,项目区涉及大仓镇和马鞍山乡,主景区坐落于幸福村委会福庆水库库区,涉及移民群众1341人。目前,巍山县整合大仓镇移民后扶项目6个,投入资金3747.81万元,实施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公厕、牌坊、美化亮化绿化、景观河道打造、万亩红雪梨提水灌溉等项目,提升苍鹭谷田园综合体基础设施建设,力争打造成为国家级乡村振兴典范。

李自章

大仓镇幸福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

通过移民后扶项目,整个村的村貌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农田灌溉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农业生产效益得到了较大的提升,村容村貌也得到了较大的提升。

巍山县自2004年开始搬迁安置移民,涉及福庆水库、徐村水电站、小湾水电站、乐秋河水库、锁水阁水库5座大中型水库。自2006年开始实施移民后期扶持政策以来,截至 2021年底,巍山县累计实施移民后期扶持项目364件,项目主要有避险解困项目、基本口粮田建设及农田水利设施配套项目、基础设施及社会事业项目、生态建设及环境保护项目、劳动力技能培训和职业教育项目、生产开发项目、美丽家园移民新村项目等,通过后期扶持项目的实施,交通及水利基础设施、人畜饮水、活动场所、村庄环境、产业发展、移民群众生产生活等得到了明显改善,移民人均收入逐年提高,达到了“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记者:张勇

原标题:《【乡村振兴】巍山:移民搬迁 搬出群众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