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30万条信息录入 师生异常状态自动感知告警 这所高校大数据防疫可监测“时空伴随者”

新黄河记者:曹莫  

区域内300多个数据信息终端,每天30万条数据录入,每个人进出大门或建筑物前后一定时间范围内的“时空伴随者”都能准确识别……这不是什么影视文学作品中的高科技场景,而是山东建筑大学利用大数据防疫的日常。2020年疫情暴发以来,该校便与企业合作开发了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精准防控系统并不断迭代,实现了校内外学生健康数据上报并识别是否处在中高风险区域,异常情况自动感知告警,多系统联动防控等,为校园疫情防控筑起科技屏障。

每天30万条信息采集 人员异常状态可追踪

3月24日上午9点半,山东建筑大学东门外,安保人员逐一查验入校人员的通行证、车牌等信息,访客须完成入校流程审核。新黄河记者便亲身体验了一把高校相对封闭管理期间的“入校难”。

3月初以来,高校疫情防控措施升级,因业务原因入校的临时车和访客,再也没有“一次审批多次进入”的可能。为了本次采访,新黄河记者通过学校线上系统递交入校申请,除了填写个人信息,标明访问部门、事由、时间等内容外,还需提交实时的健康码、行程码截图以及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截图。申请提交后,须由接访部门负责人及学校主要领导两级审批通过后,生成临时通行证,方可入校。

在山建大应急指挥中心的大屏幕上,平安校园数据智能系统中的园区人员统计信息实时跳动更新,园区总人数、各类人员统计、当日出入流量等数据一目了然。各校门、每栋建筑出入口,只要有数据信息终端的地方,都能看到任意时间点的进出人员情况。

“目前学校有近300台生物识别与体温数据采集终端,每天采集各类数据近30万条。”该校信息中心主任王兆文介绍,全校每天出入校园、校内建筑物的人员数据,后台都可统计分析。“终端抓拍与注册信息进行相似度识别,设备基本为无感抓拍,即便戴了口罩也能识别出来,并备注是否规范佩戴口罩。”

王兆文演示平台操作

自动识别“时空伴随者” 接触人员可有效排查

这一系统还有一个“逆天”的功能,就是能自动识别一定时间范围内经过同一个识别终端的“时空伴随者”,这是支撑山建大精准防控的基础之一。

打开平安校园数据智能系统的“接触人员查询”专区,王兆文以自己为例,在后台输入他的姓名后,系统便显示出24日上午9点12分左右,他进入办公楼一处出入口时被记录的图像信息。人员关系图显示,以王兆文为“圆心”,在他被记录的时间前后5分钟内,共有12人在此处被记录,与他相隔时间最近的为“后27秒”,最远的为“前4分56秒”。

由于数据库信息存量较大,人员时空关系查询时间间隔可进一步拉长。新黄河记者看到,早上第一节课前,7点半左右为学生进入教学楼的高峰期,一名学生进入的前后5分钟内可查询到上百个“时空伴随人员”。

除无感抓拍外,在学校大门、图书馆、宿舍楼的进出口安装闸机,学生非必要不离校,确属特殊情况要离校的,必须线上请假,经辅导员和学院领导批准后,才可在请假约定的时间段刷脸出校和返校。闸机还安装有红外线测温仪,若进出人员体温异常,则闸机就不会“开门”。

“时空伴随人员”监测示意图

升级APP风险管控 师生定位异常系统可告警

2017年起,山建大开发“智慧建大”APP并在此后几年中多次更新换代,现已有200多项校园办公和各类服务功能。疫情暴发后,这一客户端更成为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支撑,通过APP,学生居家学习期间每天上报健康信息,返校后每日上报体温三测。

“学生在校外相邻两天填报信息的位置不同,后台也会标注,如果学生处在中高风险地区或未按时提报,都会直接向辅导员推送短信提醒。”王兆文说,系统会通过官方渠道抓取风险地区信息并同步更新,学生定位中有中高风险地区关键字的则列入风险控制名单;还可在后台设置某区域为低风险地区,若师生离开该区域也可系统告警,通过一正一反两种方式进行管控。学生在返校前须通过APP提报申请,通过后方可返校,若未经许可返校,校内识别系统记录到后也会自动告警。

“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助力下,学校疫情防控工作某些方面的精确性和效率有了不小的提升,但相对于复杂而严峻的疫情形势,我们做得还不够,信息化助力学校高质量发展也才刚起步。下一步,我们还将完善信息平台,继续在数字化赋能学校发展上不断探索”。王兆文说。

 

编辑: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