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语文教育大会|温儒敏: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与语文教学改革的几个关键点

2022年1月8日,中国写作学会、课堂内外杂志社联合主办“首届语文教育大会”,这是继“全国中学生创新作文大赛”之后双方的又一合作成果。本次大会以“迎接语文教育新挑战,探索素养发展新路径”为主题,通过系列专家讲座、名师示范等交流研讨活动,探寻语文教育突出问题的解决思路与方法,促进专家学者、教研员、一线教师等语文教育工作者的深入沟通交流。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副主任、课程教材研究所副所长陈云龙,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写作学会会长方长安,课堂内外杂志社党委书记刘信中在开幕式上分别致辞。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温儒敏、汪锋,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崔峦、顾之川、王本华,华东师范大学副教授倪文尖等专家出席大会并发言。他们的发言主要围绕义务教育及高中阶段的语文教育,特别是课程标准、统编教材等问题展开,探索新时代语文教育素养发展的新路径。现将温儒敏、崔峦、顾之川、汪锋在大会的发言整理发表,以飨读者。

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

与语文教学改革的几个关键点

温儒敏

活动主办方邀请我讲讲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这些题目太大了,我想集中一些,讲几个比较具体的问题。这是个人的意见,而且属于会议发言,内容是漫谈式的。

我最近出的一本书叫《语文课改守正创新》(山东教育出版社2021年版),并不是要做广告,只是告诉大家:我今天讲的内容在那本书里面都有,发表的内容是经过推敲的,而在会上的发言可能比较随意。如今网上经常抓住我的一句两句话就炒作,说实在话,我也有点怕这些东西。

今天我讲几个具体的问题。一是讲讲古诗文的教学。

在座的有小学教师,也有初高中的教师,古诗文教学这个问题是他们感兴趣的。新教材的古诗文篇目是有所增加的,主要增加在小学阶段。小学教材一共收了128篇古诗文。从一年级开始就有,以前没有这么多。但其实作为课文的古诗文只有78篇,要求背诵的并不多。现在网上都在炒作,说以前规定背14篇,现在要求背72篇,我背上了这个黑锅。

说高中课标以前要求14篇,是举例,实际上是15篇。现在新的高中课标明确下来了,必须要背诵72篇。有些人说太多了,而且想当然地得出结论说小学的古诗文也太多了。我告诉大家:小学教材的古诗文篇目确实增加了一些,总数是128篇(这里的绝大多数是古诗,一首诗就算一篇),实际上作为课文的只有78篇,要求背诵的并没有128篇那么多。不妨算一算,小学一到六年级,平均一个学年只有20篇,一个学期十几篇,量并不大,具体到背诵篇目,就更少了。

初中、高中古诗文增加的量大概占40%—50%。这个量大吗?跟以前差不多,高中背诵的量反而比以前还少了。大家背诵的量事实上还是按照教育部规定的高考的要求走的。

这个问题我多说了几句,因为网上炒这个问题炒了4年了。其实大家可以放心,新教材要求背诵的古诗文篇目并没有那么多。小学比以前多了一点,但孩子小时候的记忆力是最好的,应该利用这个时间多吸纳一些东西,感受一下优秀的古典文化。一个学期也就十几篇,多数还是古诗,实在不算什么负担。

下面我要讲的是怎么教好古诗文的课。我认为:在小学阶段,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孩子反复地诵读,将古诗文读得滚瓜烂熟。老师不要进行过多的解释,也不要组织太多的活动。很多老师在课上讲得很多,讲得很具体。讲《春晓》,就讲春天到来感觉怎么样,诗人有什么想象力,讲怎样珍惜春天的美好之类,其实没有必要这样做,这也不是一二年级孩子所能理解的。其实,只要让孩子读、背这首诗,他大致上就能懂,因为小学的古诗文一般都很好懂。讲王维,不一定要往“热爱大自然”上面靠,读王维的诗,能够静下来体会一下诗中所写的那种“静”就可以了。当然它本来讲的是佛教的那种静,但没有必要给小学生讲这个。对小学、对初中,甚至高中的学生而言,古诗词最重要的作用之一,就是感受汉语的音韵之美。汉语之美可能说不太清楚,但孩子沉淀下来,读得多了,就会有感觉了。总而言之,小学课堂教古诗文,不要太烦琐,老师上课如果像做外科手术那样讲解,就会把古诗文的美破坏了。

对于小学生来说,古诗文教学的要求也不要太高,老师没有必要在主题思想、意义、价值、艺术手法这些方面讲太多。现在许多小学老师一讲古诗词就“三段论”——知作者、解诗意、想画面,这种教法有点过于死板了。我们的古诗文教学还是要放手让孩子去读,去想象,去感受。

还有一个问题,不要以集体朗读来代替个人的阅读和吟诵。朗读和吟诵不太一样,朗读往往是读给别人听的,而吟诵,摇头晃脑也好,闭目陶醉也好,都是读给自己听的。朗读不能替代自主性的阅读和吟诵,老师应该留一些时间让孩子自己读,给他们一定的空间去品味。

另外,学古诗词,学文言文,还有很重要的一个作用,就是帮助学生理解现代汉语(也就是现在我们应用的语言)的来路、缘由。学习文言文,也是在寻找语言的根。现代汉语,特别是书面语,本身就有文言文的基因,包含很多文言文的成分。所以,我们学文言文也是为了学好现代文,帮助自己提高语言表达的能力。还有一点,我们有了古诗词、古诗文的底子,写文章的时候就更有文气、有底气。还有更重要的一点——优秀的古诗词、经典的文言文里有我们传统文化的一些因子。这些经过历史沉淀下来的东西,是每个中国人都应该懂的,也只有中国人才能懂。这是一个民族文化传承的问题,非常重要。网上经常说:“文言文已经过时了,学那么多干吗?它能够造飞机大炮吗?”我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第一,文言文的确不能够造飞机大炮;第二,你不学文言文,也不一定能够造飞机大炮;第三,作为一个中国人,你总要有自己的文化基因。那种语言,那种感觉,是每个中国人应该了解、学习和尊重的。更多的道理我就不在这里多说了。

关于中学文言文的教学,也应该加强诵读,把诵读作为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手段和环节。我听过一些课,主要都由老师进行串讲,一句一句去讲,把难懂的词都说通,还要讲一下语法,做一些古今词义的比较。这个有必要,但是我们不要停留在这方面,不要花过多功夫去把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然后再做古今异同的比较。这个方法虽然也有一定的必要,但不是文言文教学最好的方法。

教文言文,应该有相当的时间安排给诵读。如果两节课,我认为可以用一节课来诵读,让学生反复读,读得很熟;剩下一节课,由老师进行讲解。文言文中有些虚词、实词,还是需要讲解的,需要老师给大家仔细讲。文言文,特别是选入初高中教材的文章,让学生自己去读,参考注释也能大致读懂,能够达到阅读中常有的那种“会意”的状态。会意是什么?体会的“会”,意思的“意”。会意的状态,就是知其大意,但也说不太清楚,这就很好了,不妨碍学生理解整个作品。

现在我们不是老讲“整体感知”吗,对文言文学习来说,诵读能够让学生形成语感,对文章形成整体的感觉,这就是基础。所以我主张:文言文教学可以有一些串讲,但不要先译后背,也不一定要字字落实、字字翻译,应该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去诵读。很多课文都可以做到当堂成诵——学生当堂就背下来了。当然,也有些文章比较长,难以做到这一点。不要全部都安排为集体朗读,应该留些时间让学生诵读。诵读可以是自我陶醉式的,是一种独处式的诵读。现在一个班的人数太多,老师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小声地诵读。

说完古诗文教学,我们来说第二个问题。

现在有个新词叫作“学习任务群”,这是最新一版的高中课程标准中提出的一个新术语,目前初中也提了。高中的必修课、选择性必修课一共有十五六个学习任务群,搞得很麻烦,也要试验一段时间,看看行不行。现在小学、初中的义务教育课标也出来了,做了一些改动,也讲学习任务群,但只有五六个。

“学习任务群”是个新的概念、新的事物。其实,这虽然是新概念,但这件事却不一定是完全新的,在近十多年的课改实践中,其实已经不同程度地在做了。比如说主题教学、综合性活动、大单元教学等很多做法,其实就和学习任务群有相似之处。现在提出的“学习任务群”概念,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但要注意,还是应该以课堂教学为主,还是要教听说读写,以前我们熟悉的教学经验,经过调整和改革也依然派得上用场。

学习任务群的提出有什么学理根据呢?我想,它就是想改变一篇一篇讲课文的那种老的教学方法,想打破老师讲述为主的教学方式,想把听说读写的训练分布到各个教学环节中去。现在学生自主性的学习不够,读书太少,学习任务群也想改善这个问题。以前的课太零碎、太重复、太随意,现在提出任务群的概念,老师的教学任务就变得比较集中。现在高中说的学习任务群,是通过“学术任务”来整合单元,突破单篇教学的固定模式,让学生在自主的语文学习实践中去学习、去建构语文的核心素养。学习任务群有它的好处,初衷就是用这种形式来减少“灌输式”的讲解,匀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带着问题学,拓展阅读面,解决读书少的问题,从而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以上是好的方面。但是我们也应该明确:“学习任务群”不等于“任务群学习”。比如说,小学生有五六个“学习任务群”。哪五六个?语言的学习积累和梳理、文学类的阅读和欣赏,还有应用类文章的阅读、实用类文章阅读,还有整本书的阅读,等等,分成几个大类。其实跟以前差不多,跟高中相比,更集中一点。老师在讲课、备课的时候,不要认为学习任务群就是搞一个任务放在那里,然后就放手让学生去自学,不是这样的。另外,学习任务群提倡“群文学习”,一个单元一组文章,并不等于说有了学习任务群以后,老师就不用精讲了,有些课,特别是文言文,老师还是必须精讲的。

群文学习也不能完全代替单篇的教学,这二者各有所长,要看具体课文的情况,还有教学任务的需要。学习任务群是一种新的教学方法,但还是应该以课堂教学为主,老师还是要教听说读写,将以前我们熟悉的那些教学经验做一些调整、改革,仍然用得上。教学“任务群”主要是以单元为单位进行教学,比以往有更完整的结构。但在具体操作中,因学校不同、学情不同,可以做微调,不一定要死抠。现在有些人认为都要用这种全新的方法来教学,以前的方法都不行了,这是一种误解。

另外,也不一定把所有的课都安排为任务驱动,不能说老师布置一下任务,然后就放手让学生讨论,搞很多活动,课文也不讲了。其实,有些比较深的课文,特别像文言文,或者是有些议论性比较强的经典文章,还是需要老师先帮学生读懂读通课文,然后才谈得上让学生完成某些讨论的任务,解决一些问题。

有些课老师可以先讲,讲得多一点,这方面不要限制,也不要硬性地规定比例。不过老师的讲解也应当力求指向教学目标,要有针对性,在讲课过程中老师要启发学生进行自主性的学习。

我们再讲讲阅读经典的问题。

教材的很多课文都是经典的,我们也应该鼓励学生去接触经典,接触经典、阅读经典就是教学要完成的一个目标。老师们不能完全把课文、把这些经典作品纯粹当做解决某些问题、完成某个任务的材料,或者说支架。课文的教学任务可能只是、也只能是一个两个;但经典本身可能很丰富,它的内容所包含的问题不止一个两个,老师要引导孩子去更深入、更广泛去接触经典,引发他们的兴趣。我们在完成学习任务群的时候,要警惕一边倒,要尊重学生个性化的阅读,要留给学生更多感受和理解的空间,不要被“任务”捆绑了。

群文学习也有这个问题——单篇教学和群文学习应该是并存的。对那些很难的文言文和比较深奥的经典文章,还是要开展单篇教学,老师还是要组织精读。一个单元里面有多篇课文,精读的、略读的、自读的,应该分开对待,应该根据课文的内容来决定教学的方法。

我们看,初中、高中每一课后面都有学习的提示,特别是高中,课后提示能帮助学生了解课文的重点和难点,教材编写在这方面是下了功夫的。

语文教学,包括作文教学,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特别是书面表达的能力,要求他们能够写通顺的、清晰的文字,这是最主要的。至于文笔、文采不是最主要的,起码考试不会考这些东西。但事实上,多数老师在教学训练中可能偏重于文笔。老师们在帮助学生准备考试的时候,中考也好,高考也好,不要把精力放在把文字写得多么漂亮,用些什么套式,加上什么格言、历史掌故等,故作深沉地去吸引改卷老师的目光,这并不是正路。

写作是什么?写作主要是一种思维训练。即便是抒情文,它也体现了一种思维,直观的、与审美有关的思维。这个问题要引起我们的重视。大家对写作非常重视,从小学到高中到大学,甚至公务员考试都要考写作,为什么?因为写作不光能考察一个人的文字表达能力,更能体现表达能力背后的思维能力,看一个人写的东西,就能知道他的脑子是不是清楚的。一些高中生的作文成绩老是上不去,为什么?主要是立意太浅,视野太窄,他了解的东西都是人所共知的那些掌故,写出来的东西总是千篇一律。这些学生写的作文结构相同,说穿了不是“写”的问题,而是“思”的问题,这说明他们在平时写作的时候,并没有把思维训练放在重要的位置上。

写作,其实是训练大脑,头脑清楚明白,表达才能有特色;作文的立意、视野都要靠平时的写作来训练。怎么训练?进行综合训练。脱离了阅读,脱离了平时的积累,写作是没法教的。如果说作文满分是60分,老师教写作,教你写到30多分40分是可以的,也就是个及格水平。但再往上,你想得高分,想写得更好,就要靠积累,要靠个人的阅读,大量的阅读,大量的体会和感悟。这一点很重要,说到底,写作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

有的学生从小学开始就学写作,到了高中写作成绩还没有上去,为什么?就是没有注意思维训练,它是一种非常必要的综合能力的训练。在国外有人对高中两个班的学生做不同的写作教学的试验,一个班是每周写一篇作文,老师认真改,另外一个班是三周写一篇作文,但有大量时间让他们自由阅读。一年下来这两个班学生的能力都有进步,但以阅读为主的那个班学生的进步更明显。由此看来,多读比多写,更能够有效地提高写作的能力。就是说,写作的次数本身不会增加学生获取信息的总量,写作是信息输出行为,写作时要考查学生怎么筛选信息,怎么去表现自己的立意。如果这个学生平时阅读太少,什么都不太知道,到考试时肯定是不行的。

现在高考的阅读题与写作题,涉及的面都是相当广的,也很关注社会。如果孩子除了课本什么都不知道,考试就要吃大亏。所以,现在的写作教学一定要把背后的思维训练放在第一位,然后再考虑写作技巧——基本的格式,怎么修辞,怎么润色,等等。培养写作能力还是离不开大量的阅读,读和写应该紧密结合起来,老师要帮助学生去体会。

另外,现在写作教学的套路练习比较多。比如,仿写有一定的必要,但不要把仿写都搞成套路,搞成八股。模仿式的作文教学,对低年级的孩子而言是有好处的,能帮助他们形成基本的表达能力,但再往上就不行了,对于现在中考高考来说,仿写是行不通的。

写作学习其实在教材里有自己的一个系统,这个系统只是提供给老师们做参考,协助他们安排课程。但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一定要靠平时大量的阅读,有了阅读打底,作文的立意和视野就不一样了。写作教学应该是一种综合训练,写作能力也不是靠写几次作文就可以解决的。老师们要把思维训练放在很重要的位置,扩大孩子的阅读面,增加他们的阅读量,加上适当的文字训练,慢慢会有收效。

当然,老师们自己也应该喜欢写文章,要敢于和学生一起写作文,不一定要写得多么漂亮,但起码要会写,这样,你的写作课才能有针对性,也不至于套式化。

今天因为时间关系,我就讲这几点意见,都是比较具体的问题。大家有兴趣可以看看我以前发表的文章,其中有些是在培训的时候讲的,最近出版的《语文课改 守正创新》里也详细谈到了这些问题。今天的探讨就到此为止,谢谢大家。

作者简介

温儒敏,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教育部统编本中小学语文教科书总主编。

原标题:《首届语文教育大会|温儒敏: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与语文教学改革的几个关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