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剥衣黄金”麻竹笋,挑起清远百亿产业

编者按

经过多次调研,清远市委、市政府明确,将集中力量推动清远鸡、英德红茶、连州菜心、连山丝苗米、麻竹笋等“清”字号特色农产品扩量提质塑品牌,打造成5个百亿元产值农业产业。

为了助力“清”字号农产品打响农业品牌,清远发布联合清远日报策划推出“十大行动方案进行时”之“打造5个百亿元产值农业产业,打响‘清’字号农产品农业品牌”系列报道,探寻百亿元产值梦想的可实现路径。本期聚焦清远麻竹笋产业。

三月春意正浓,英德市西牛镇的漫山翠竹层层叠叠,溢出春的气息。

竹林下待破土而出的是一个每年动辄出口上千万美元的农产品麻竹笋,它衍生的产业链带动数十万户农户增收;它风靡日本数十年,拥有世界最先进的生产加工技术,被人们称为“剥衣黄金”。

英德市西牛镇赤米村下洞村小组,竹林里新冒出的麻竹笋。吴明 摄 (资料图)

今天,麻竹笋产业在清远人民手里大放异彩。其中,英德以山为依托,大力发展麻竹笋产业,奏响了一曲催人奋进的食品产业发展之歌:全英德市麻竹笋种植面积达62万亩、年产量100万吨、从业人员达7.29万人、麻竹笋产业经济总值约32亿元、西牛镇成为“中国麻竹笋之乡”,“西牛麻竹笋”成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2022年是英德麻竹笋发展腾飞的关键之年。近期召开的清远市政府常务会议提出,要集中精力推动农业主导产业发展,围绕清远鸡、英德红茶、连州菜心、丝苗米、麻竹笋等打造五个百亿产值产业。英德力争在两年内,把麻竹笋打造成为百亿支柱产业。

01

困境

麻竹笋加工企业

尚无省级农业龙头企业

“麻竹笋浑身都是宝,能加工成笋尖、笋干、笋衣和酸笋等,产品分为调味笋、笋干和酸笋三大系列,产品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远销日本、东南亚、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等地区。”对于麻竹笋如今的发展,西牛镇党委书记罗亚生与当地笋农一样如数家珍。

英德市西牛镇花田村委会山边组,晒麻竹笋的村民。清远日报签约摄影师 李阳桂 摄

数据显示,常住人口约3万人的西牛镇,就有2万多人是麻竹笋行业从业人员,笋农户均年收入15万元。

虽然,西牛镇是全国麻竹笋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交易量最大的地区,鲜笋年产量达到25万吨,但干笋年产量不到2500吨。干笋只是粗加工产品,精深加工产品更加乏善可陈。

这与从事麻竹笋生产加工企业较少有直接关系。目前,全市7家麻竹笋规模加工企业均在西牛镇,且多以粗加工为主,资源利用率不高,尚未对麻竹笋废料进行深度开发利用。

“我们的主要问题不在一产种植端,而是在二产上,没有做起来,大部分企业都是在给四川等地的大企业做贴牌生意。”罗亚生坦言,目前,西牛镇很多麻竹笋企业都在为国内一些大品牌麻竹笋深加工企业做贴牌,这是产业发展难以避免的过程,在产业发展初级阶段,贴牌也为当地打下了产业发展的基础,让农户种植的产品也能销售。

英德西牛镇连江沿岸生长着茂密的麻竹林,它为食用竹笋加工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资源。李作描 摄 (资料图)

记者从市农业农村局了解到,目前,全市没有一家从事麻竹笋生产加工的企业获得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称号,麻竹笋加工业亟待加强。

“种植面积与产出严重不匹配,产品缺少精深加工、品牌建设缺失、带动辐射作用偏弱。”农业部门分析,虽然麻竹笋产业近年来带动了不少农户发展致富,也具有不少的市场前景,但仍面临缺乏龙头企业带动、麻竹笋加工以农产品粗加工为主、产业产品的科研力度不足、产业规范管理不完善等问题。值得关注的是,位于清新区龙颈镇的骆坑笋也是清远麻竹笋的组成部分。有笋企估计,骆坑笋也有近10万亩的种植面积。

02

探索

申报2022年英德市麻竹笋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即食麻竹笋方便随身携带,饿了从口袋拿一包出来充饥,而且麻竹笋是粗纤维吃不胖”,在西牛镇大西牛电商产业园内,主播童敏怡会定期在短视频平台上直播带货:“现在年轻人喜欢小包的即食麻竹笋,有一次直播4小时卖了10万包。”

3月17日,在西牛镇大西牛电商产业园内,童敏怡会定期在抖音等平台上直播带货卖麻竹笋农特产品。(清远日报记者 邱炜民 摄)

经过近30年的发展,精加工的即食竹笋成品逐渐替代过去原料粗加工时代,传统的线下销售模式也演变成了线上卖货。英德市大粤北食品有限公司位于西牛镇,是由几个年轻人去年创办。与一般的合作社不同,该公司正在打造一个麻竹笋公共服务平台,为麻竹笋产业电商化提供各种定制服务。

公司负责人刘冠然介绍,当地麻竹笋企业传统的生产模式是接到大批量订单、收购、生产、发货,普通农户或行业外的人员难以参与到市场终端。“我们想打破这种模式,让更多行业外的人参与到麻竹笋产业。公司可以为从事电商的客户提供麻竹笋的定制服务,包装、口味、形状、订单量都可以选择。客户可以自己打造品牌,也可以用公司的品牌,甚至生产完后可以由公司直接快递到消费者手中,减少客户租赁仓库的成本。”

刘冠然表示,这样的模式一方面能够进一步扩大本地麻竹笋产业的从业人员,另一方面可以提高英德麻竹笋在电商市场的竞争力,打响英德麻竹笋的品牌。

电商销售是麻竹笋行业近年来在销售端的初期探索。

直面“增产不增收,优质不优价”问题,麻竹笋产业还将迎来更大的发展。“麻竹产业是一个富民产业,英德市委、市政府有信心、也有决心发展好麻竹笋产业。”英德市委书记张杨彬日前在麻竹笋产业发展座谈会上指出,英德要通过注重顶层设计,加强麻竹笋产业发展研究,强化为民情怀,树立系统思维,逐步形成以龙头企业为骨干,农业经营主体为纽带,农民专业合作社和专业种植大户为基础的多种生产经营主体共存的新型农业经营格局。

据悉,英德已立足本地的生态区域优势和麻竹笋特色产业基础,拟定以西牛镇为核心区,辐射水边、浛洸、石灰铺、石牯塘、横石塘等镇,申报2022年英德市麻竹笋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依托省级产业园建设平台,加快推进全市麻竹笋产业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

03

展望

探索打造

竹笋、竹材、竹叶、竹壳充分利用全产业链

作为清远将致力打造的五大百亿产业之一,清远将通过强化科技支撑水平、制定地方标准、推动产销对接、实施强链补链延链工程,探索打造竹笋、竹材、竹叶、竹壳充分利用全产业链。

日前,英德市农业农村局、英德市麻竹产业协会、英德市农商银行三方签订了《麻竹产业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英德农商银行将以创新拳头产品“金竹笋”贷款,为麻竹笋产业群体授信20亿元并提供利率优惠,支持满足广大企业、农户在笋产品种植、收购加工、销售等环节的资金需求。

3月16日,英德源丰农副产品加工厂,麻竹笋加工成即食品山椒脆笋出售。(清远日报记者 邱炜民 摄)

在一系列的利好政策推动下,英德麻竹笋产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英德市鸿德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郭伙敏决定率先抓住机遇转型升级。

“以往公司没技术没品牌效应,只能做代加工,一吨利润才200多元,这是在贱卖英德麻竹笋。因此公司准备在近期停工三个月,把所有机器设备进行升级改造,引入全自动化生产线,做自己的品牌”,郭伙敏介绍,与其帮别的企业代工让别人赚走利润,不如趁着百亿产业的东风做大做强自己的品牌,让公司利润翻倍。

在西牛镇,与郭伙敏有同样想法并行动的企业不在少数。英德市鼎胜竹笋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5年,主要负责收购农户的麻竹笋进行粗加工,每年接到柳州螺蛳粉相关企业4000万订单,该合作社负责人陈金元表示,柳州螺蛳粉爆火后,合作社接到的订单供不应求,工人每天都是超负荷工作。面对麻竹笋不愁销路的行程,今年合作社将建设无菌化车间,加建厂房扩大经营,预计升级改造后产值可以达到8000万元。

为了保证英德企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少走弯路,英德市农业农村局近期已与广东仲恺轻工食品学院沟通,意向由该学院作为英德的技术服务单位,协调完成麻竹笋种苗培育技术规程、栽培技术规程、麻竹笋加工技术规范、卫生标准等地方标准和技术规范,对竹笋从生长到产出新鲜竹笋的全过程严把质量关,同时在生产全流程保障了竹笋制品的高品质,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档次,增强市场竞争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上文有删减

原标题:《“剥衣黄金”麻竹笋,挑起清远百亿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