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说地图|松江:从河道名到政区名的演变

原创 何俊宇 图溯上海

华亭(《松江老地名与地方文化》)

上海古称华亭、松江,亦有云间、谷水、莼乡、鲈乡等别称。其中,“松江”一名至今仍作为行政区名沿用,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清代学者钱大昕曾对“松江”这一地名进行过简短的辨析,所著《十驾斋养新录》内《松江》一条记载:“唐人诗文称松江者,即今吴江县地,非今松江府也。松江首受太湖,经吴江、崑山、嘉定、青浦,至上海县合黄浦入海,亦名吴松江。唐时未有吴江县,则松江上流为吴县南境。士大夫游宦,自苏至湖、杭二州,皆取道焉。《吴地记》:‘松江,一名松陵,又名笠泽’;张翰在京师,思松江鲈鱼脍;张志和《渔父词》:‘松江蟹舍主人欢’;陆龟蒙《松江蟹舍赋》,杜牧《松江夜泊》诗:‘震泽平芜岸,松江落叶波’,皆谓吴江也。韩退之《王仲舒碑》文云:‘在苏州,隄松江,路害阻滞’,盖隄于吴江,非华亭也。元升华亭县为华亭府,后为松江府,自是松江之名移于华亭,遂不知吴江之为松江矣。”我们不难发现,钱大昕所引前代诗文中的“松江”皆属河道名,而非政区名。其实,“松江”一名首先是作为河道名而存在的,在漫长的历史中逐渐转变为行政区名——松江府。

元代松江府(《上海历史地图集》1999版)

淞江、吴淞江、吴松江皆为松江的异称,在史书中存在松江与吴淞江二名并用的情况,如北宋郏亶、郏乔父子所著的《水利书》。南宋时期的《云间志》载“松江东注,委蛇曲折”,此处“松江”一词亦指吴淞江。而松陵江、笠泽江等名则属于该河道的段落名称。如唐代陆广微《吴地记》载:“松江,一名松陵,又名笠泽。”明弘治《上海志》卷二《山川志》“松江”条注:“一名‘吴淞’,因水患去水从‘松’。”及至近代上海开埠,来沪的英国商人又将这条河道称之为苏州河(Soochow Creek)。这一名称至今仍在沿用,一般以北新泾为分界线,以东河段称为苏州河,以西河段称为吴淞江。

云间第一楼(《松江老地名与地方文化》)

徐恭时先生《松江名源与别称》指出:“一个县治的名源与别称,它反映着当地的历史、地理、经济与人文等多方面的内涵与特征。以松江之名源论,系从古代境内一条主河道上取用。”至元十五年(1278),元王朝改华亭府为松江府,实际上是“取吴松江而名”。至此,“松江”实现了由江河名到政区名的转变。“松江”既已成为行政区名,人们因此把这条河流称为吴淞江,以示区别。

月夜下的吴淞江旧貌

“因水为名”是中国古代地名重要的命名原则之一。东汉时期刘熙《释名》首先提出了“借水以取名”的说法,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提出“因水以名地”,进一步丰富了相关理论。最终,唐代李吉甫《元和郡县志》将这一命名原则概括为“因水为名”。松江府一名取自其辖区内的吴淞江,正是“因水为名”原则的生动体现。

为何取吴松江而名松江府?我国古代典籍《禹贡》载:“三江既入,震泽底定”。“三江”究竟指哪些江河,历来众说纷纭。著名史学家顾颉刚先生曾将历代旧说归纳为四类,其中最晚近的学说以长江之中江入太湖,再分吴淞江、东江和娄江三江入海。清初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江南一·三江》认为:“三江皆太湖之委流也。一曰松江,一曰娄江,一曰东江。”但顾颉刚先生指出,古代“三江”“五湖”之语多为泛称,不一定确有所指。其实,东江、娄江约在五代时已经湮没,仅存的吴淞江也较为浅狭。学者缪启愉指出,宋代以后两江既无对证,因而又有人以白茆、浏河、吴淞或者以浏河、吴淞、黄浦江为三江。谢湜认为,“太湖三江”论乃是在唐宋江南的历史语境下,对悬而未决的“禹贡三江”说的改造和发挥,其核心目的不仅是为考据,而是为了凸显江南水利的重要性。

扬帆黄浦江

何为“三江”,历来说法不一,但无论是哪一种版本,吴淞江一般都在“三江”之列。这固然与其它河流湮没而吴淞江长期存在有关,但还需要注意的是,唐宋以降,江南地区的水利事业得到发展,社会经济随之日益繁荣,兼具航运、灌溉、泄洪等功能的吴淞江在古代经济社会中所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作为当地具有重要地位的河流,元朝改华亭府为松江府时,自然会选择“取吴松江而名”。

清末松江府华亭县、娄县范围

元代初设松江府时,仅领华亭一县。至元二十七年(1290),松江府知府仆散翰文以华亭县“地大货多,民物繁庶难理”为由,向朝廷奏请析华亭东部之五乡置新县。第二年,朝廷批准了这一提议,遂析长人、高昌、北亭、新江、海隅五乡为上海县,松江府得以领二县。明清两朝,松江府的行政隶属以及辖区范围有所变动,甚至还一度撤销,但大体上得以延续,故有谚语称“先有松江府,后有上海滩”。直至1912年,松江府被正式裁撤,属地并入华亭县。民国三年(1914),华亭县改称松江县。1949年,松江解放,又设松江专区,专署驻于松江县,至1958年该县划归上海市。1998年,松江县撤县设区,今为上海市十六个区之一,社会经济、文化等事业繁荣发展。

撤县设区时的松江街头

地名是传承地方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回顾历史,“松江”作为政区的地名传承至今已有七百余年,它不仅揭示了政区变动的历史轨迹,还间接反映了上海深厚的文化底蕴,值得我们深入研究、传承与保护。

参考文献

(清)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上海书店出版社,2011年。

上海市松江区规划和土地管理局编:《松江地名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4年。

谢湜:《高乡与低乡:11—16世纪江南区域历史地理研究》,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5年。

周武:《从渔村到都会:古代上海的历史变迁》,据上海档案馆编:《上海档案史料研究》(第23辑),上海三联书店,2017年。

华林甫:《〈元和郡县志〉的地名学研究》,《北京社会科学》1999年第2期。

上海市测绘院

地图文化品牌

新品发布|叙说地图|上海故事

作者丨何俊宇

编辑丨李晨虹 毕亦辰

审核丨忻⿰静 叶⿰草

原标题:《【叙说地图】松江:从河道名到政区名的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