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时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职业发展问题应引起各方重视

在提升职工技能、促进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职业发展问题上,企业(平台)应该有长远眼光,承担起责任。必须认识到,推动新业态发展的关键因素是人才,其发展需要高素质的、稳定的职工队伍。

今年全国两会上,人大代表一句“少送外卖,多进工厂”的呼吁一度冲上热搜。这句话背后的含义,显然是指年轻人从事快递、外卖的多了,肯进工厂做工人特别是做制造业工人的少了。然而,人社部发布的2021年第四季度“最缺工”的100个职业中,“快递员”却居于第10位。这种现象说明什么?

一边是从业人员不断增加,一边是用工紧缺,反映的是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流失率较高的问题,其背后涉及入职门槛低、技能要求不高、陷于“算法困境”,劳动强度大、缺乏对职业的认同感等多种因素,归结到一点,即职业发展路径狭窄、前景不明,以致流动频繁。

如果说,入职门槛低、技能要求不高,是因为新业态发展尚不成熟,还缺乏必要的条件和需求,那么,不合理的平台规则——严苛算法却明显使从业者为完成定额承受着身体负担、精神压力和安全风险,因此,频繁“跳槽”在情理之中。

算法问题已经引起了各方关注。去年7月,十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落实网络餐饮平台责任 切实维护外卖送餐员权益的指导意见》提出,以“算法取中”等方式替代“最严算法”,以合理确定订单数量、准时率、在线率等考核要素,适当放宽配送时限。此后,各外卖平台对外卖骑手考核制度进行了改革试点。如美团外卖近日发布《骑手服务评价规则》,试点“服务星级”阶梯化激励机制。新机制根据骑手月度积分排名确定星级,骑手每月的“服务星级”越高,单均奖励越多。对差评、超时等情况的处理,从原来的扣款改为扣分,骑手后续还可通过加分项弥补。加分项包括安全培训、模范事迹等。对于跑单时间较短的骑手,新机制还设置了一定次数的免扣分机会。数据显示,在算法规则中给骑手预留更多容错空间,引导骑手提高服务质量,骑手的配送体验显著改善。

算法的改进只是迈出了第一步,如何拓宽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长远职业发展道路,提升其职业技能,稳定这支劳动大军,是比改进算法更重要的问题。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国家将投入1000亿元资金支持稳岗和培训。这一举措有助于各地政府、各类企业和职业院校积极参与到推动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职业化的工作中来。去年底,人社部发布的《网约配送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首次为外卖骑手提供了可循的职业发展通道。各地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职称评定的探索也在进行。利好消息是,2019年,天津市就将快递工程专业纳入了职称评审范围;今年2月,有194人通过了吉林省首批新职业(新业态)职称评审。

在提升职工技能、促进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职业发展问题上,企业(平台)应该有长远眼光,承担起责任。必须认识到,推动新业态发展的关键因素是人才,其发展需要高素质的、稳定的职工队伍。为职工提供培训并不会增加多少经营成本,而通过培训提高职工的素质和工作积极性、稳定性却肯定有利于企业发展,这是一种双赢,何乐不为。

当然,职工也需要有学习、提高的自觉。毕竟,社会的发展使就业有了更多的选择,要成就自己,实现个人价值,劳动者自身的努力和进取是必不可少的。

□张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