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两会观察|两会报告点题,菏泽“后来居上”

伴随此番步入“两会时间”,菏泽在履行“突破菏泽、鲁西崛起”等重大战略的进程中,更具完成自身使命的底气。

图片来源:菏泽网信办

文|逯文祺

刺猬乐队的《火车驶向云外,梦安魂于九霄》中有句歌词:“一代人终将老去,但总有人正年轻。”

汉字的博大精深就在于此,一则真理可包罗万象,对人或者城市的发展来说亦如此。多少盛城曾辉煌一时,又有多少城市不甘落后,奋起直追。

在今年,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持续推进突破菏泽、鲁西崛起,坚定了菏泽市“后来居上”的决心。

如今的菏泽市,较之五年前综合实力大幅攀升,质量效益更加突显,经济总量由全省第13位跃升至第8位。伴随此番步入“两会时间”,菏泽在履行“突破菏泽、鲁西崛起”等重大战略的进程中,更具完成自身使命的底气。

建设现代化菏泽:产业转型激发新动能

一座城市的发展,需要“引擎”的拉动,这里所谓的“引擎”包含产业、人才等多种因素。在当今的时代,打造城市发展所需“引擎”,还有一个名词,叫做新旧动能转换。淘汰旧产能,引进、培育新产能,是当下各大城市更新迭代、增强竞争力的不二法宝,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

近年来,菏泽一直在瞄准这个方向持续发力,例如生物医药产业。规上企业产值突破600亿元,“一港四园”新增产值过百亿。现代医药港进入收获期,累计签订项目40个、总投资130亿元,正在成为新的经济增长极。

而生物医药产业崛起的背后,是菏泽产业发展的百花齐放。

据了解,在过去的五年里,菏泽淘汰退出了化工企业30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51家。其中,7个产业集群、7家企业分别入选省“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和领军企业,“四新”经济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8%,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37%,鲁西南大数据中心获批省级数字经济园区,大唐5G微基站项目系中国信科集团覆盖全国的5G网络运营总部。新动能正在成为菏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一座城市的发展需要投资,需要高质量的市场主体支撑其产业的发展。

据悉,菏泽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9.5%。累计争取上级转移支付资金1681.7亿元、直接拉动社会投资3000亿元以上。133个10亿级、3个百亿级重大项目落地建设。与此同时,吸引返乡创业就业34.4万人,领办创办企业14.4万家,返乡创业工作获得国务院表彰。淘宝村、淘宝镇数量持续位居全国地级市首位。

显然,透过城市产业转型所迸发的新动能,正是建设现代化菏泽所依仗的发展支柱。

打造乡村振兴菏泽样板

山东是人口大省、农业大省,而菏泽也是农业大市,全年粮食总产157.5亿斤、居历史第2位。新增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2家,规模以上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企业超过1000家,营业收入增长36.4%。

此外,有着“中国牡丹之都”称号的菏泽,其牡丹特色产业也入选了省“十强”产业“雁阵型”集群。

提到农业,一定离不开乡村振兴战略的加持。而履行这项国家战略,也一定少不了现代农业转型升级、农村产业发展的推动。之于菏泽,此次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用了一句话来形容菏泽的乡村振兴工程的进程:乡村振兴全面起势,农业农村焕发新生机。包括刚刚提到的全年粮食总产再创新高、农业企业创收破新、牡丹特色产业取得新成就等,都从不同领域佐证了菏泽农业农村发展所焕发的勃勃生机。

在此前菏泽公布的党代会报告,便明确提出,乡村是菏泽实现后来居上的重要突破口。

近几年,菏泽城乡融合加快推进,其中有12个乡镇新入选省级农业产业强镇,20个重点镇形成“一镇一品”产业格局。

同时,在此次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菏泽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严格管控“非粮化”,新建高标准农田132万亩,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1700万亩以上。做强擦亮牡丹产业品牌,大力发展山药、大蒜、芦笋、木瓜、中药材等优势特色产业,积极创建2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6个农业产业强镇。

通过统筹城乡区域发展,促进农业高质高效,探索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成为菏泽“后来居上”的打算。

落实民生工作,红利与民共享

厚积发展动能是为了增加经济体量,振兴乡村也是为了提升农村地区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菏泽近年来所做的一切努力,也是为了这个大方向。

据了解,菏泽在过去的五年时间里累计投入民生领域资金2349亿元,年均增长7.6%,全市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达到78%,真正做到了“富城富民”。

在就业方面,菏泽累计新增城镇就业35万人,稳住了基本盘;在社会保障福利方面,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通过国家验收,成功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食品安全市,入选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全国双拥模范城实现“三连冠”,同时完成贫困户危房改造4.3万户,建成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168个。

改善民生就是要从桩桩件件小事做起,然而改善民生本身从来不是件小事。

在过去的五年里,菏泽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91所,新增学位4.9万个,招聘教师4076名;市立医院脑科院区等36个医疗项目竣工投用;实现医保卡省内“一卡通行”、看病就医报销“市域一体化”;新增护理型养老床位1544张;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1.5万场,创新建设城市书房14座;创新采取“并行办理”方式,有效解决27万户城镇居民和109家民营企业土地房屋产权历史遗留问题;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全市PM2.5平均浓度下降到48微克每立方米,空气优良率达到63%;8个国控河流断面优良率达到87.5%。

这一桩桩一件件,无一不在释放着菏泽将发展红利与民共享的信号。

可以看到,正全面起势的菏泽,从履行国家战略到产业转型升级,再到厚植民生事业,志在“后来居上”的菏泽,通过持续创新探索蹚出的特色发展之路,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