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简子
邯郸的著名,与其成为战国时期赵国的国都分不开。说到赵国,首先提及的一个人便是赵简子。
赵简子,名鞅,是“赵氏孤儿”赵武之孙,春秋时期晋国的正卿。他的政治、军事活动与社会改革,为赵国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可以说,简子是赵国历史的实际开创者。
春秋后期,晋国内大夫之间的斗争十分激烈。公元前500年,卫国攻伐邯郸午(午与简子同族,因封地邯郸,故叫邯郸午)于寒氏城,赵简子与邯郸午出兵围卫,卫惧,于是以卫贡500家而言和。当时,这500家安置在邯郸。过了三年,赵简子向赵午索要500家,准备迁往晋阳。赵午当即答应了,可给父兄一说,却遭到了反对。赵午只好按父兄主意办。结果简子大怒,将赵午捕杀于晋阳,并派人通知邯郸赵氏另立大夫。赵午之子赵稷及赵午家臣涉宾遂举兵反叛,简子又命上军司马籍秦包围了邯郸。
赵简子的举动遭到了两个新贵族范氏和中行氏的反对。邯郸午是中行氏荀寅的外甥,范氏、中行氏又是姻亲,他们为了反对赵简子结成了联盟。这样,不但邯郸解了围,赵简子还败离都城绛,退守晋阳。过了几个月,晋国的新贵族韩简子、魏襄子和智文子又联合范氏内部的反对派,突然又向范氏和中行氏进攻。范氏、中行氏一败涂地,逃到了卫地朝歌。这一下,帮了赵简子的忙,赵简子不仅重返都城绛,还与韩、魏、智结成了反对范氏、中行氏的联盟。公元前496年,以四家为基础组成的晋军开始向盘踞朝歌的范氏、中行氏进攻。范氏、中行氏北逃到邯郸。公元前491年赵简子又攻占了邯郸,范氏、中行氏奔柏人(今河北省隆尧县西),简子又攻下柏人。从此,简子在西北有晋阳,东南有邯郸两大据点,不仅扩大了势力范围,也加强了政治影响。
赵简子善于选贤任能,常把一批敢于直谏的大臣引为知己。他与大臣周舍的交往便颇为典型。周舍原来与简子并不认识,为了晋见赵简子,竟“立于门下三日三夜,简子曰:‘子欲见寡人何事’。对曰:‘愿为谔谔之臣,墨笔操牍,从君之过,而日有所记,月有所就,岁有所效也。’”就这样,周舍成了赵简子的臣子。后来,“周舍死,简子每听朝,常不悦,大夫请罪。简子曰:‘大夫无罪。吾闻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诸大夫朝,徒闻唯唯,不闻周舍之谔谔,是以忧也。’”
赵简子在虚心纳谏、召用贤土的同时,对貌似忠驯,实为奸侫的臣子进行了打击。他的属下有一个叫鸾徼的人,特别能揣摩赵简子的好恶,而后想方没法来满足他的要求。他先后为简子找来了歌女、良马,修建了宫室台榭,却在六年时间里没有举荐过一个人才。简子终于明白了鸾徼的做法只能是助长自己的过错,埋没自己的长处。于是下令将其沉到黄河。
摘自:邯郸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