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离现实的探险——剧本杀为何爆火?

撰文/张东一(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硕士生)

        陈向欣(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硕士生)

运营/王云汐

最受年轻人欢迎的线下娱乐活动是什么?除了看电影、KTV等传统活动,“剧本杀”这一新型娱乐方式已然成为年轻人的新宠。

剧本杀起源自欧洲的“谋杀之谜”,本质上是一种以逻辑推理为核心的游戏,兼具独特的互动模式——玩家需要阅读自己的角色剧本,代入第一人称视角,讲述自己的故事,倾听他人的故事,与其他玩家共同探讨剧情、交流线索、还原人物关系等,从而揭开故事背后的秘密,找出“杀人凶手”。为了满足玩家的多样化需求,剧本杀从传统模式逐步衍生出硬核推理类、情感沉浸类、机制对抗类等多种类型,每种类型均拥有大量忠实爱好者。

近两年来,剧本杀一路走红。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剧本杀行业市场规模超过百亿元,同比增长68.0%;2020年受疫情影响,各大行业均缩水的同时,剧本杀市场规模却逆势增长,只不过增幅回落至7.0%。国家工商系统数据显示,2020年,国内已有超过6500家企业名称或经营范围含“剧本杀”,而这一数字还在持续增长。“大众点评”上,经营剧本杀的店家随处可见,周末场通常早早便被预订得所剩无几。

 

剧本杀能够从众多娱乐方式中突出重围,在国内娱乐消费市场占据一席之地,既是一种奇迹,也是一种必然。从心理学角度看来,剧本杀将悬疑推理与社交互动结合的模式,以及对当代年轻人需求特征的把控,都是推动它迅速走红的重要因素。

事实上,剧本杀与悬疑电影、密室逃脱等都具有推理特征,其受众也具有相似画像,即追求新奇体验和刺激感受的人群。美国心理学家Zuckerman提出,这类人群往往有较高的感觉寻求特质,他们愿意参加跳伞、攀岩等活动,来追求新异刺激。而剧本杀这类以悬疑推理为核心的游戏,可以作为他们获取新奇体验的“能量补充站”。层层悬念的设置与铺垫,能够让玩家在代入角色、推进情节与推理真相的过程中,不断接收新奇刺激。即使对于不那么追求刺激的玩家,几小时的推理沉浸也能帮助他们打破日常生活“沉寂如水”的局面。

剧本杀的魅力还在于玩家能从最初的一头雾水到逐步揭晓真相的过程中,体验到愉悦感。当看似混乱的信息被联系起来时,玩家会恍然大悟。玩家往往会将注意力放在与自己的故事主线相关的信息上,却忽视了许多重要细节。与此同时,人们的记忆也在捣乱,许多存进记忆的信息被扭曲,而真相逐渐浮出水面时,很多信息被重新加工与理解,玩家不由得感叹“原来是这样”,由此产生酣畅淋漓感。

除了剧本杀自身的特点,当代年轻人的需求也使剧本杀的走红合情合理。首先,剧本杀满足了人的社交需求。人们希望与其他人建立情感联系,希望归属于某一个群体。而剧本杀恰好为年轻人提供了一种有趣又不尴尬的方式来满足其社交需求。剧本杀不仅可以迅速拉近陌生人之间的距离,还可以让原本相识的朋友在游戏中升华友情。玩剧本杀常常有“拼本”现象——剧本杀有人数要求,有时三两好友相约去玩剧本杀,店家会因人数不足而帮忙凑人,因此人们常常会与陌生人一起玩。游戏中,大家可以与有相同爱好的陌生小伙伴充分互动,在交流中快速破冰,可能会因此结交新朋友。另外,因为剧本杀具有较强的互动性,人们不需要尴尬地找话题,就可以与一桌同伴侃侃而谈。

其次,剧本杀还给人提供了情绪宣泄的出口,这也是许多年轻人所需要的。在一场5小时甚至更久的剧本杀里,你可以摇身一变成为古代君王,成为民国间谍,成为拥有魔法的超能力者;你可以穿越时空到其他年代,置身于一桩凶杀案或事件迷局中,沿着侦查推理的任务线,体验精彩各异的人生。在剧本杀里,玩家体验了第三种人生,从上帝视角来审视这个世界。通过扮演不同角色并且沉浸其中,人们可以短暂逃离现实,忘记生活的烦恼和不快;通过在不同人物的故事里大笑、流泪,宣泄情绪与疲惫。

另外,剧本杀中,推理正确时的兴奋感会大大满足人获得成就的需要。剧本杀的推理,需要对人物心理有全盘把握,看似简单的人物关系中,往往暗藏玄机,玩家在游戏中需要不断思考,甚至感觉到“烧脑”。但不管过程如何艰难,当推理逐渐接近真相时,人们都会收获成功的快乐。剧本杀还常常需要玩家展开心理博弈:是选择通力合作保全彼此,还是孤注一掷寻求自己利益的最大化?最终合作成功、推理正确的玩家,会在挑战和刺激中体验到强烈的成就感。

 

有趣的是,在心理学上,有一种与剧本杀颇为相似的疗愈方法——心理剧。心理剧是一种团体治疗方式,已经有一百年的历史,它使用戏剧性行动来探索个人、团体和组织的担忧、希望和梦想。参与者将自己代入某个角色中——或许是自己的母亲,或许是窗台下的一朵玫瑰花——采用体验的方式自由想象,探索自己究竟关注什么、想要什么,从而找出心理问题的根源。心理剧鼓励参与者在角色扮演中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并且解决问题。而在剧本杀中,玩家同样需要将自己代入某个角色,酣畅淋漓地表达自己。这一过程往往会让玩家沉浸其中,回味无穷。

由此看来,剧本杀的火爆有多方面原因——一方面,剧本杀本身充满了悬疑与推理的魅力;另外,作为一种新型社交方式,它满足了人在社交、情绪宣泄、成就感等多方面的需求。不过,需要提醒的是,尽管剧本杀可以带给我们休闲与放松,但仍要适度游戏,毕竟在剧本杀上花费太多的“五小时”,也很可能会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困扰。

 

参考文献

郭叶琳绯. (2019). 心理情景剧和理情教育团辅改善研究生焦虑的研究. 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王晓慧, 刘爱芹. (2020). 心理剧:社会工作可用的专业方法. 社会工作与管理, 2, 65-70.

吴艺星. (2021). 线下剧本杀:反群体性孤独的“限时梦”. 视听, 5, 137-139.

周楚, 杨治良. (2004). 错误记忆研究范式评介. 心理科学, 4, 909-912.

McKay, S., Skues, J. J., & Williams. B. J. (2018). With risk may come reward: Sensation seeking supports resilience through effective coping.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121, 100-105.

Wang, Q., Ding, F., Chen, D., Zhang, X., Shen, K., Fan, Y., & Li, L. (2020). Intervention effect of psychodrama on depression and anxiety: A meta-analysis based on Chinese samples. The Arts in Psychotherapy, 69, 1016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