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上海“四万亿”从何而来?

上海GDP破四万亿的消息,近日“刷屏”朋友圈。

1月20日,上海市市长龚正在上海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表示,2021年上海市全市生产总值突破四万亿元人民币,达到4.32万亿元,同比增长8.1%。

疫情之下的突围

2006年,上海GDP首破1万亿元,仅仅15年,上海实现了从一万亿到四万亿的突破, “上海速度”不负众望。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产业经济系副教授刘明宇向《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4万亿,是一个较大的体量。能达到这种水平,说明上海的产品和服务在全球分工中占了更大比重,也说明上海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得到稳步提升。”

“我们也要看到一点,生产这4万亿的产品和服务意味着我们有大量的投入,诸如资本、能源、原材料、人力……在此过程中,我们与全球分工体系有了更紧密的结合。” 刘明宇指出,“不仅如此,4万亿的体量,仅靠内部消费是不够的,意味着上海更深入地融入全球化。”

两年来,新冠疫情对全球经济产生了难以估计的负面影响,上海经济却能逆势增长,原因何在。

刘明宇认为,“上海在‘稳定预期’方面做得比较好。一方面,长期通过科学防疫手段给公众安全感,遇事不慌,经济秩序就不会混乱; 另一方面,上海不断出台稳经济政策,强调按照经济规律办事,企业在这种营商环境下自然更有信心,这对投资和企业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疫情之下,尽管上海的旅游、餐饮等行业受到很大冲击,但上海本地多数经济活动能够正常开展,包括长三角地区也持续加强协同发展,使得疫情对于上海经济的冲击被控制在可预期的范围内。

“上海能超额完成此前定下的GDP增长6%以上的目标实属不易。”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军表示,“目前,全世界GDP超过4万亿元的国家和地区仅有20多个,占比不到12.5%。上海的经济规模已经超过了拥有硅谷的美国旧金山,甚至超越了瑞典、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家,尽管和纽约、巴黎、伦敦、东京等国际大都市还存在一定差距,但这一里程碑式的跨越,标志着上海的经济发展迈入了一个新阶段。”

破解产业布局密码

制造业优势给了上海实现突围的底气。2021年,上海全口径工业增加值达10738.8亿元,拉动GDP2.4个百分点,占全市GDP24.8%。

有专家分析称,上海和北京有很强的工业部门,且一直极力避免产业空心化。具体来看,汽车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等不仅实现了超出全国平均的工业增加值增速水平,也成为上海工业增加值的主要贡献者,分别贡献了全市16.9%、5.1%、8.6%的工业增加值。

去年7月,上海出台先进制造业发展“十四五规划”,进一步瞄准“3+6”的新型产业体系,逐步减少钢铁、能源等传统工业行业,同时加快推进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2021年,这三大产业实现产值3255亿元,增长18.3%。

刘明宇表示,“上海主打的产业是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旅游、餐饮业只占较小一部分。同时,上海作为国际物流中心、科创中心,即便在疫情期间,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依然能保持全球流动。这样一来,上海经济稳定发展不仅为我国经济做贡献,而且强有力地支持了全球的供应链。

“我们可以看到,疫情下的中国仍是一个世界工厂,给全世界源源不断供应医疗物资、电子产品等,在全球供应链体系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稳定作用,是对全球的贡献。” 刘明宇强调。

同时,上海和北京一样,也是总部集聚的大城市。“因此,很多经济活动会归集结算到这里,使其在全球产业分工合作中成为重要的资源配置的节点,从而促进其在经济发展中发挥力量。”

此外,刘明宇表示,在未来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超大规模的城市仍然会快速发展,因为有更多的产业、人才、资金会向大城市集中,从而充分发挥城市的经济效应,深圳、广州、重庆等大城市都是成为下一个“四万亿”城市的“潜力股”。

(文中图片均由记者吴斯洁摄)

记者 吴斯洁

编辑 潘晟

原标题:《解码魔都,“四万亿”从何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