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看懂新苏南

原创 赖镇桃 江南智造总局

作者 | 赖镇桃 南风窗长三角研究院研究员

编辑 | 陈莹

2022年1月,恰值江苏惠山高新区获批筹建“周岁”。

这座年轻的高新区位于锡西大门洛社镇,千年运河穿城而过,“小无锡”之称道尽古时“人物往来之盛、商贾辐辏之多”的盛况。20世纪80年代,再迎高光时刻——“洛社镇模具厂”以及后来的斯达新能源、博耳电力、韩光电器等大批工厂企业从田间地头冒出,洛社成为了乡镇企业的发祥地之一。

随着乡镇企业、集体经济之风吹过整个苏南,社会学家费孝通不由喟叹,乡镇工业可谓中国农民的一个了不起的创举。

但时过境迁,在现今高质量发展的命题下,苏南模式也显现出一些“不合时宜”:乡镇企业产业结构偏向传统,资源利用粗放低效,同质化现象严重。

苏南模式丧失竞争力了吗?显然不能妄下判断,但不妨回到苏南乡镇工业的诞生地——无锡市惠山区洛社镇,在惠山高新区获批成立一周年之际,看其如何破局,书写蝶变故事。

破解“散乱小”

2021年1月9日,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复在洛社镇筹建惠山高新技术开发区。这是无锡自2006年之后获批筹设的第一个省级高新区,可见洛社作为老工业镇之厚积薄发:两次荣获“中国乡镇之星”称号,拥有近2500家工业企业,其中亿元企业53家,上市公司4家。

上世纪末的制造业积淀,对于洛社而言既可谓先发优势,但也是历史包袱。一方面体现于布局散乱,常用于描述苏南模式的“村村点火、处处冒烟“,反映的是散点布局,欠缺社会化分工,产业集群化、规模化水平低。另一方面在于结构传统,乡镇企业普遍位于产业链中下游,自主创新能力弱,单位经济效益低。洛社镇受空间资源制约尤甚,全镇国土面积开发强度已达50%。

平地起高楼不易,螺蛳壳里做道场亦难。

无锡市惠山区委副书记、惠山高新区党工委书记、洛社镇党委书记程松,决定以“两条腿走路”的方式走出原有桎梏,即“外科手术式”土地腾挪与盘活存量用地并举。高新区外围着力散乱污整治,内部腾退亩均产出低、环境效益差的工业企业,更新改造老旧厂房。2021年,洛社镇完成45.57万平米拆迁,接近“十三五”期间的总和,预计到2024年底,将有上万亩的连片开发用地,这在寸土寸金的苏南,意味着广阔的开发潜力。

转型往往要经历阵痛期,但洛社2021年还是交出了亮眼的成绩单:地区生产总值站上了200亿大关,同比增长11%,规上工业总产值达432.5亿元,财政总收入和一般预算收入分别高达35亿元与20亿元,全国百强镇排名上升了8位,居于38名。处于腾笼换鸟的换挡期,还能加速赶跑,洛社做对了什么?

2021年9月,三大基金牵手惠山高新区

首先在于,服务存量,做大做强。原有的乡镇企业中不乏明星企业,稍加扶持便能成长为某一细分赛道上的“隐形冠军”,成为国内经济的中坚力量。仅在去年,惠山高新区新增高新技术企业44家,近百家企业完成市“雏鹰”、“瞪羚”培育入库,2家企业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全年申报各类专利2158件。

与此同时,绘好蓝图,招引“凤凰”。面对苏南模式下乡镇企业散而乱的布局,惠山高新区不惜下重金,首抓顶层设计,编制《惠山高新区总体发展规划》,确立“一廊两带三心四片五园”的空间结构和以航空航天、未来汽车、智慧物流为主导,补充发展工业互联网、增材制造、数字孪生等N个新赛道的“3+N”现代产业体系。其遵循的思路是先打好底子、搭好架子,再引“凤凰”来。程松介绍,2021年惠山高新区在京津冀、上海和大湾区举办了多场专题招商推介会,长三角工业互联网产业先导示范基地、腾讯云(无锡)数字经济产业基地、锡西万达超级城市综合体等18个重大产业项目落子落地,到2022年将实现百亿级重大产业项目零的突破。

五园规划图

值得一提的是,惠山高新区拿下了全市唯一一块“无锡航空航天产业园”的金字招牌,展露出向制造业“皇冠上的明珠“进军之决心。航空航天产业的培育,虽为从无到有,但惠山高新区有深厚的精密制造、装备制造基础,兼具南航无锡研究院等平台为智力支撑,因此大胆瞄准制造水平高、技术难度大的“两机”领域,明确“两机”、机载设备和商业航天三大重点发展方向,招引来航空航天产业研发机构和重大产业项目7只,总投资59.5亿元。预计到2023年底,一批围绕“两机”布局的研究院、实验室、创新中心等将相继建成投用。

围绕“一年成名,两年成型,三年创成”的目标,定位“全国智造区”的实业核心区、“华东科创谷”的集成创新谷、“苏南枢纽地”的流通样板地、“锡西花园城”的幸福模范城,惠山高新区正在重塑经济增长的内生动能。

重新定位乡镇坐标

反思发展模式时,曾有学者鲜明指出,原有的苏南模式下,资本、科技、人才、创新等各种生产生活资料要素的流动性、融合性、协同性较欠缺,使地区发展遭到制约。

洛社镇也有相似困惑:新兴产业对资本的投入要求极高,如何寻得“金融活水“带动产业转型、创新突破?老工业镇历史悠久,随之而来的则是老龄人口变多,老龄化程度达到28%,如何集聚高端人才、年轻人才,激活产业和乡镇?

传承“四千四万”精神的洛社人,总有一股韧劲,面对千难万险而百折不回。

资本方面,惠山高新区正以“基金+产业+产业园”的强链模式,招引匹配度极高的资本和产业项目。高新区成立一年内,便实现了产业基金从无到有的突破,母基金已增加到10亿元,引进国盛、金浦、复星等多家重量级金融机构,总额超200亿元,打造产业、资本、科技等要素融通活跃的创新生态。

2021年9月,“基金+产业+产业园”模式在惠山高新区正式落地

人才集聚方面,则在软硬环境上做文章。人才流动的底层逻辑,与产业的导入、兴衰密切相关。但城市的外在形象、内在气质,也会左右人们“用脚投票”的结果。惠山高新区硬环境的搭建,既包括“三创”载体(创新、创业、创意)的建设,筑巢引凤,孵化育成,也涵盖城市设施的完善,广邀吸引年轻群体的商业设施入驻,聘请来自世界各地的规划设计师对公园、广场、景观、建筑进行颠覆性设计,体现国际化新城形态。

软环境的构建,核心在于乡镇文明的再发掘。洛社的建镇史可溯千余年,期间名人大家辈出,王羲之曾于池边涤砚、亭上观鹅,晚清爱国将领李金镛、中国近代实业家匡仲谋生长于斯,厚植历史沃土,惠山高新区正借城市更新重焕“运河明珠”旧时华光,洗砚湖滨、西接阳山、东临匡村的杨市片区,以COD、EOD理念打造为高新区后花园,大运河洛社段恢复沿河寻常巷弄,复原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风貌,化“锈带”为“时光秀带”,以文化引人、留人。过去五年,洛社镇已集聚起数十名省双创人才、市太湖人才、区先锋英才等高层次人才,仅2021年便引进引进大学生1652人。

2021年11月,惠山高新区举行“江南运河文化公园”开工仪式

当资本、人才等创新要素近悦远来,惠山高新区亦从新的维度诠释苏南乡镇的城市化。

改革开放年代,农民洗脚上田,进入乡镇工厂,农业剩余劳动力转化为生产制造的工人。“苏南模式实际上开辟了中国在国家工业化以外的另外一条工业化道路,那就是农民在乡村从事工业化的道路。”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刘守英曾这样总结。

但这样的模式下,工业化远走在城市化之前,农民洗脚上田进工厂,更多还只是一种外在身份的转变,得到的发展红利有限。

洛社镇如何求解?一是建民生保障网“兜底”,2021年发放各类民政救助补助 1306 万元、社会福利 753 万元,同时面向全镇相当比例的老年人,构建完善“中心+驻点”养老服务体系。二是优公共服务“普惠”,推动宜居住房建设、医疗配套提升、教育设施投入、生态环境改善等多项民生事业向深层次迈进。2021年,新开工建设25万平方米安置房以住有所居,升级惠山区人民医院、社区卫生院以病有所医,投入13.6亿元升级中小学校硬件设施以学有所教。三是借企业之力“共富”,发扬洛社企业家回馈社会的传统,如慈善基金会联合企业在社工服务站共同提供社区服务。

2021年12月,无锡市惠山区人民医院正式转设为三级综合医院

“城市的希望在于城市之外”,上世纪著名城市规划理论家刘易斯·芒福德在《城市的未来》中提出上述观点,虽只是一家之言,但也时常得到现实验证。

往日,苏南乡镇企业有如异军突起。今天,来自城市外围的创新变革力量同样不容小觑。

赖镇桃

在都市冒险中寻找新空间

微信号 : zita_123123

加微信请注明来意

作者 | 赖镇桃

编辑 | 陈 莹

排版 | Danielle

图片 | 部分来源于网络

E N D

『南风窗·江南智造总局』 出品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欢迎分享至朋友圈

商务合作:0510-8810272 / 18925369074(微信同号)

投递简历:dinglq_nfc_wuxi@163.com

推荐阅读

区域观察

政策观察

产业观察

时事观察

会议观察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南风窗长三角研究院创立于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发源地江苏省无锡市,由被誉为“中国政经第一刊”的《南风窗》与长三角区域新锐无锡经济开发区联合共建。

南风窗长三角研究院专注于长三角新兴产业发展、区域一体化和城市营商环境改善的研究与观察,在中央权威政策解读、政商学媒“四维一体”资源对接、区域发展战略第三方咨询和城市及企业品牌传播等领域,为政府、企业和社会机构提供一流的智库服务。

『江南智造总局』为研究院官方微信公众号。

原标题:《在这里,看懂新苏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