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岁月能改变世界
但改变不了他毕生的追求
也许,光阴能蚀去记忆
但蚀不去他在中国导弹研制史上
浓墨重彩的一笔
黄纬禄,安徽省芜湖市人。我国航天事业的开拓者,著名火箭与导弹控制技术专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黄纬禄长期从事导弹武器系统研制工作,曾担任液体地地导弹控制系统总设计师,在这一领域做出了开拓性贡献。他领导了中国第一发固体潜地战略导弹的研制,提出“一弹两用”设想,将潜地导弹搬上岸,研制成功陆基机动固体战略导弹武器系统,填补了中国导弹与航天技术的空白。他先后担任中国首枚潜地导弹总设计师、中国第一艘核潜艇副总设计师、水下核潜艇固体潜地战略导弹总设计师,陆上机动车固体战略导弹总设计师和地空导弹武器系统总设计师。
学成报效祖国
黄纬禄怀揣科学救国之梦。他认为,虽然科学无国界,但学习科学的人有祖国。
1943年,二战期间,黄纬禄远赴英国实习。一颗落在英国伦敦的纳粹导弹险些令他死于非命,然而,这也深深地震动了这个无线电专业的实习生。
振兴国家、工业救国的信念愈发坚定。实习期满,他决定留英深造无线电专业。学成之后,他怀着报效祖国的理想毅然回国。
从零开始,发射中国自己的“争气弹”
1956年,钱学森的一场报告再次改变了无线电专家黄纬禄的人生轨迹。他穿上军装,开始了长达半个世纪的导弹研制之旅。
在党和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在聂荣臻元帅的指挥下,第一代航天人从零开始,发射了中国自己的“争气弹”。作为我国第一代固体潜地战略导弹总设计师,黄纬禄和他的团队始终奋战在导弹研制的第一线,在荒凉的戈壁滩上,风沙扑面、人迹罕至,而他和同事们在潜地导弹研制战线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
“导弹医生”的“剜肉补弹”
黄纬禄解决技术难题有妙招:在脑中画出故障树,从根到梢逐步判断,甄别一个解放一片……此法屡战屡胜,液体型号技术人员评价他是“故障分析一个准”的导弹医生。
一般情况下但凡名医,大都深谙养生之道,爱惜身体,规律生活。可是“导弹医生”黄纬禄却并非如此。
1982年,黄纬禄主持研制的新型潜地导弹发射成功。成功的背后,顶着巨大压力的黄老忍受着病痛折磨。到医院检查时,医生十分诧异,这个消瘦的人到底从事什么样的工作,会落得一身的病: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输尿管结石、心脏病……
那一年,66岁的黄纬禄体重减了11公斤。人们说,黄老是剜下自己的血肉,补在导弹上了!
而黄老自己却说:“11公斤相对于动辄以吨计算的导弹来说算不了什么,但是将这血肉‘补’在导弹上,成就的却是一个民族的希望和骄傲!”
“四共同”原则
“巨浪一号”研制期间,技术问题太多、太复杂,初始研制,经验不多,各部门希望“把自己的余量留的多一些、困难留的少点”的想法比较普遍。
在研制陷入瓶颈的关键时刻,黄纬禄召开了总师扩大会议,要求大家把各自口袋里的余量贡献出来,对指标进行重新分配。一时间,各方面抵触情绪接踵而至,黄纬禄顶着压力,苦口婆心地说服动员,反复与大家沟通协商,为了共度难关,大家要各自多承担一点困难。但是,在进行难点分解的过程中,可能会有单位通过极大努力仍达不到新指标要求,就将承担一定风险。那么这样的风险不由某个单位负责,而由所有单位来共同承担。黄纬禄明确表示:“作为总设计师,我首先要承担责任。”
“有问题共同商量,有困难共同克服,有余量共同掌握,有风险共同承担”。这是黄纬禄处理棘手技术问题的方法,最终成为航天科研战线解决协调问题的“金科玉律”。
回顾黄老光辉一生
原标题:《走进科学家 | 黄纬禄用全部生命写就的“导弹人生”——黄纬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