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狮醒国魂,击鼓振精神

国产动画电影《雄狮少年》上映即火热

大家有去电影院观看吗

随着这部电影热映

舞狮元素也引起了许多讨论

身为老广

你对此了解多少呢

快跟着科博士一起瞅瞅吧

舞狮知多少

狮舞,又称“狮子舞”、“狮灯”、“舞狮”。“舞狮子”,多在年节和喜庆活动中表演。狮子在中华各族人民心目中为瑞兽,象征着吉祥如意,所以,舞狮活动寄托着民众消灾除害、求吉纳福的美好意愿。

狮舞历史久远,《汉书•礼乐志》中记载的“象人”便是狮舞的前身。现存狮舞分为南狮、北狮两大类,北狮娇憨可爱,多以嬉戏玩耍为表演内容;南狮具有较多的武功高难技巧,神态矫健凶猛。

细心的网友考究发现:主角阿娟、阿猫、阿狗是广东人,电影里南粤文化极为突出,所以,他们舞的是广东醒狮。

醒狮,属于中国狮舞中的南狮。历史上由唐代宫廷狮子舞脱胎而来,五代十国之后,随着中原移民的南迁,舞狮文化传入岭南地区。明代时,醒狮在广东出现,起源于南海县。现流传于广东、广西及东南亚各国华侨中间;在广东境内主要分布在佛山、遂溪、广州等县市。

醒狮融武术、舞蹈、音乐等为一体。表演时,锣鼓擂响,舞狮人先打一阵南拳,这称为“开桩”,然后由两人扮演一头狮子耍舞,另一人头戴笑面“大头佛”,手执大葵扇引狮登场。舞狮人动作多以南拳马步为主,狮子动作有“睁眼”、“洗须”、“舔身”、“抖毛”等。

主要套路有“采青”、“高台饮水”、“狮子吐球”、“踩梅花桩”等。其中“采青”是醒狮的精髓,有起、承、转、合等过程,具戏剧性和故事性。“采青”历经变化,派生出多种套路,广泛流传。

↑↑↑

很熟悉吧

打开你的粤康码

看看你有没有小醒狮

广东醒狮

和广东人拜老爷的信仰习惯相仿,广东醒狮,十分具有仪式感。不止是单纯的舞动,整个流程分为贺庆、竞技、联谊、驱邪、阵式和演艺。

而在内部,也有三大分支,沙坑醒狮、佛山醒狮、遂溪醒狮。

沙坑醒狮来自于广州,其道具造型特点是:狮头额高而窄,眼大而能转动,口阔带笔,背宽、鼻塌、面颊饱满,牙齿能隐能露。表演分文狮、武狮和少狮三类。通过在地面或桩阵上腾、挪、闪、扑、回旋、飞跃等高难度动作演绎狮子喜、怒、哀、乐、动、静、惊、疑八态,表现狮子的威猛与刚劲。

佛山醒狮讲究动作迅猛和音乐的配合,佛山舞狮目前仍然保留着“抑扬顿挫”的基本鼓法,声音和动作搭配,更加能表现出狮子内心的感情,掌控表演的节奏和气氛。

遂溪醒狮一直在挑战极限,从来不停歇。遂溪醒狮在表演上从传统的地狮逐步发展到凳狮,由凳狮又发展到高台狮、高竿狮,由高竿狮又发展到桩狮。桩狮的难度也在不断增大,如增加了走钢丝、腾空跳等表演类。最高的桩接近3米,跨度最大达3.7米,充分体现了“新、高、难、险”的特色,被誉为“中华一绝”。可谓生命不息,攀越不止。

醒狮人的功底

01

基本功

老师傅说过练习醒狮必须双肩有力,下盘要稳,因此每一个醒狮人都经历过上千次俯卧撑、扎马步基本功的洗礼。有了基本功的支撑,练狮时就有了很好的保证。

02

步伐节奏

醒狮表演也非常考验狮头狮尾二人的默契程度,舞狮步伐分别有上步、退步、左右侧步、交叉步、跳步、碎步、小跑步、右仆步、双弓步、八字马、四平大马等。这几种步伐都比较容易,主要是考验狮头狮位二人对步伐统一的把控。

03

动作要领

相对于高桩醒狮来说,舞地狮的动作简单许多。但是两种表演类型的舞狮动作都是万变不离其宗。

·上马即是狮位下马(扎马步),狮头起跳踩在狮位的大腿上,同时高举狮头。

·上肩骑头即是狮尾下马狮头跃起坐在狮尾的肩膀及头顶。

·夹腰即狮头跃起腾空双腿用力夹紧狮尾腰部,狮尾拖住狮头腰间的腰带以保持平衡,随即醒狮原地旋转一周。

这三个动作中属夹腰与骑头最难练习,在有基本功的支撑下,还非常考验舞狮者的身体协调性与弹跳能力。

醒狮之乐器

舞醒狮可不单只有“舞”这么简单,舞狮表演时要配备专属的表演乐器。分别有锣、鼓、钹。而这三样民乐器又有大小之分。

在表演时除了舞狮人外,还需另外配置三人,分别持锣,鼓,钹在一旁敲打奏乐,起到伴奏与卡点的效果。这三样乐器也非常考验醒狮团队的配合程度。

钹、锣、鼓

敲锣打钹必须控制节奏,敲打的时机非常重要,是取决醒狮表演节奏好坏的关键。敲锣打钹有一套固定的节奏与口诀,一整套学习下来也需要花不少功夫,而且学习敲打过程中需要时刻领悟其中节拍的要领。

广东醒狮被认为是驱邪避害的吉祥瑞物

每逢节庆,或有重大活动

必有醒狮助兴

长盛不衰,历代相传

身为广东人

我们要像保护绿码一样

守护我们的醒狮文化

快到评论区和科博士一起分享

你看过的精彩的醒狮表演吧

本期内容到这里就结束啦

想看更多有趣又实用的内容

赶紧关注我吧

资料来源:传话短说、网易上流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非商业用途,仅作为科普传播素材。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原标题:《醒狮醒国魂,击鼓振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