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外骨骼机器人从科幻走进现实,人人皆是“钢铁侠”

原创 晓旻 复旦商业知识

在《钢铁侠》《明日边缘》等科幻影视作品当中,人类通过穿着外骨骼机械甲获得巨大的力量和战斗力,赋予了大众无限遐想和向往。

人类对于可穿戴机械甲的想象,大约是始于1830年英国插画师罗伯特·西摩的一副手绘画作《Walking By Steam》——画中的人物被安装了一个以蒸汽为动力的辅助行走装置,并得以上天入地,这一画面点燃了无数科学工作者的灵感。徐振华也是其中之一,39岁的他在形象上完全符合大众对年轻理工男的设想,但在外骨骼机器人领域,他已经连续三次创业,是一位经验老道的资深选手。徐振华于2018年创办傲鲨智能,通过对产品的研发迭代,令外骨骼机器人进一步精密化、轻量化,使其适应多种应用场景,让科幻想象照进现实生活。

傲鲨智能徐振华与其研发的外骨骼机器人

在上海杨浦财大科技园区内,我们见到了这种外骨骼机器人诞生的实验室和生产线,所有操作都显得整齐而有条不紊。但在实验室门外的书柜上,摆设有复古变形金刚手办、无人机、遥控器,甚至将老得泛黄的《水浒传》《三个火枪手》《福尔摩斯探案全集》《十万个为什么》与《机器人学导论》《机甲概念设计解析》《智能辅具及其应用》等专业书籍摆放在一块,似乎略显突兀。但在徐振华向我们侃侃而谈他所擅长的外骨骼机器人时,他对于机械的热情、所展现的执着与情怀,让这一切变得有迹可循。

《管理视野》

徐振华

傲鲨智能创始人、CEO

对 话

《管理视野》:2000年左右,国外的外骨骼机器人行业开始走向商业化,正好您也是2000年进入上海交通大学,学习机器人相关专业,当初为什么会选择这一专业呢?

徐振华 :算是源自从小的兴趣爱好吧,很多男孩子都喜欢机器人。我从大一就开始参加机器人比赛,对这块也比较有感情。当时交大有个机器人所,我们很多项目就是从那里开始的。但那时还没有外骨骼机器人,更多的是常规型的机器人和一些工业机械手臂,或是偏向于学习性质的机器人。2004年毕业之后,我先去了发那科(FANUC),做工业机器人,但感受到日本企业比较封闭,无法接触到有些技术资料。所以很快我就去了通用,做汽车零部件的研发。

《管理视野》:是什么契机导致您从工程师转型成为创业者呢?

徐振华 :当时我的一个学长正在创业,我利用周末时间参与了他康复机器人的研发项目。我们最早在一个民房里做康复型机器人,一边上班一边做。2012年项目成型之后,就联系了医院去做进一步的实验。当时,常州钱璟康复公司看到了觉得不错,就投资创办了璟和机器人。几年之后,由于与合作方项目结束,我和学长又出来做了傅利叶智能,往轻型化设备去的方向去做研发,应用场景依然是在医用领域。但我自己其实是有工业背景的,在发那科、通用都是做偏工业领域的,我个人也认为外骨骼机器人在工业用、民用领域的应用会更广泛,所以几年后又出来创办了傲鲨智能。

《管理视野》:外骨骼机器人在工业用、民用领域应用更广泛,您为什么做出这样一个判断?

徐振华 :因为中国的人口结构出现了变化,年轻工人越来越少,年纪大的工人面临疾病、伤痛,工厂存在客观需求。能不能用更少的人去干更多的活?同时还要避免工人受伤?这是一个节能增效的问题。我们提供的解决方法是人机结合,机器人的优点是力量大、重复性高,人的优点是聪明、智慧、灵活度高,外骨骼就是让机器去跟随人的动作、放大人的力量。

《管理视野》:但也有观点认为,未来是纯无人化的天下,人机协作设备只是一种过渡。您认同这种看法吗?

徐振华 :很多非结构化场景还是需要人来参与。比如说在机场,伦敦希思罗机场和香港机场有两个全自动机器人工位站,由机器人通过机器视觉来实现行李的抓取,但这没办法推广,成本价格是一个问题,另一个问题就是智能化、柔性化程度不够高,它不像人那么灵活,速度、效率以及容错度和人的差别很大。万一发生故障,一整条行李线就要被迫暂停,所有行李就都出不去了。顺丰萧山机场的工人一晚上卸上千件货,这些东西大小、重量不一,纸箱、非纸箱、管状物都有,后来请我们去做了测试,用人加外骨骼机器人的方式去提升效率。另外像电力系统和煤矿都在地下,环境多变、狭小,也没有电,没办法装全自动机器人,用了外骨骼机器人之后,就可以用更少的工人下到煤矿井,减少风险,设备里的传感器和电机还可以把人的运动数据传输出来,让地面知道工人在什么区域干活、需不需要帮助、有没有发生意外。

《管理视野》:外骨骼机器人的应用一直伴随着二次伤害的争议,傲鲨是如何保证安全性的?

徐振华 :安全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外骨骼机器人毕竟和人体直接接触,电机的力量是超过人类的,如果助力方向错了,它就可能对人体产生伤害。我们肯定是把安全性放在第一位的,一般是通过三个方面来保证安全:第一是软件,我们会在软件里设定参数,去保证它的冗余性;第二,我们会安排一些机械结构,一些线位或者结构卡位件,保证它转到这个地方就转不过去了;第三是预破坏设计,我们会在机器人的减速箱或是结构器里,预设一个薄弱部件,当前两条都失效,就把这个薄弱部件打碎掉,到这一步机器就损坏了,但至少保证了人的安全。

《管理视野》:从最初创办璟和到现在,通过您的视角看到行业发生了什么变化?

徐振华 :2012年创办璟和的时候,很多零件还是我自己画、自己加工,当时很难找到好的供应商,就算找到了,他们也不太乐意帮你做单件的加工。但是到了2014-2015年,我突然发现供应链变细变完善了,很多供应商已经能提供编码器等很细的零部件,这就意味着我们的产品设备可以做得更加精细,这对成本控制肯定是有优势的。

《管理视野》:这是不是从侧面反映出外骨骼机器人产业在趋向成熟?

徐振华 :其实是吃到了一点手机行业的红利。以前的手机都是塑料的,到苹果时代,很多手机壳开始使用铝合金材料,这就导致大量多轴数控机床的普及。机床不只可以做手机,还可以做我们要用的零部件。供应链在成熟,伴随着芯片商解决方案门槛降低,再推动半成品成熟,整合零部件推动了伺服电机、控制器、减速箱的成熟,整机才会更加成熟。未来,机器人的应用一定会高速发展。

《管理视野》:这两年,本土外骨骼机器人企业慢慢涌现,面对大量入局者,傲鲨有什么竞争优势?

徐振华 :硬科技公司的竞争优势在于技术本身,一方面是技术的迭代速度,以及一些软件的核心技术。另外就是数据,比如特斯拉,它有几百万台车在全世界跑,它拿到的数据量是后来者没法比的,这一点我们是有先发优势的,有数据才有子弹,利用这个数据,你可以分析外骨骼怎么和人的行走步态更好地做匹配,也可以帮助工厂去分析效率,比如说这个工人今天干了多少活,他有没有额外的、不需要的动作,数据会给你很大的想象空间。

《管理视野》:傲鲨也有进军海外的计划,和海外的成熟企业相比,傲鲨的优势是什么?

徐振华 :我们在海外要做差异化竞争,像美国的Sarcos,它的背后是实力雄厚的美国军方和防务公司,和它去拼全身型、军用类的外骨骼,我们肯定拼不过,那我们就做轻量级的设备,做助力三十公斤的设备。日本也有个产品卖得也很好,叫Atoun,它自重大概4.5公斤,但它的助力很小,只有十公斤,我们要和它形成差异,做到产品助力更大,但自重更轻,这样我们就有技术优势。另外,我们的动作也更丰富,除了传统的弯腰,还可以行走、爬楼梯等等,后续还可以做数据回收,帮助客户分析工作效率。

《管理视野》:到目前为止,傲鲨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

徐振华 :我们遇到过很多问题,技术难题是最常碰到的。有时候一些技术点卡住的话,可能需要把整个设计推翻重来,当中的时间成本,包括资方和客户对你时间节点的要求,就会有冲突。因此要求我们很快的设计、调试、修正我们的产品,同时又要保证它是好的。另外需要平衡的是资金问题,我们获得过两轮融资,但硬科技烧钱很快,当然我们也有收入。有时候矛盾点在于,一方面要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营,收支平衡,但另一方面要去拓展海外市场,要有相对激进的态度,不然就会被市场淘汰。

《管理视野》:从在日企做工程师,到如今自己创业,您有没有感受到外资企业和本土企业在管理上的异同?

徐振华 :傲鲨的管理方式其实是参考发那科的。比如说在有些样机、尤其是模具等重大物品的确认方面,我们是参考日企的流程去做的,需要来回确认。有人可能会觉得比较繁琐,但这样可以避免一些重大失误。很多小公司的弊端是没有流程,可能工程师一个电话打过去,对方就开模了,这个模具背后是五十万到一百万的金额,过两天发现有问题再停下来,损失就很大了。当然,用日企这一套也要避免过度死板,傲鲨人不多,很多地方就扁平化管理,工程师的邮件可以直接发送给总经理,一封邮件全部通知到。在员工激励方面,我们目前给期权的效果是比较好的,我们不只会授予,也会剥夺,这样就会对员工有一个动态的考核,人的问题就是一个持续激励的问题,安逸了就容易没有动力。

外卖骑手穿着外骨骼机器人送外卖

《管理视野》:您如何看待外骨骼未来在军、工、医、民等细分场景中的发展潜力?

徐振华 :我觉得更多的还是在工业用和民用。民用的话,比如老年人的辅助行走。中国正在迈向老龄化社会,外骨骼设备可以帮助老年人每天锻炼,也可以反馈老年人的状态,万一他们摔倒了可以及时发出信号。我们现在就是在往低成本走,做一些轻量化和小型化的设备,这样做的好处就是成本下降。未来民用外骨骼可能会做到千元级别,工业用、民用设备的毛利率肯定比不上医用设备,但医用设备很昂贵、数量需求少,从底层逻辑上来说,任何一个东西,你想要通过它给这个世界带来一些改变,你就得有量和一定的适用群体。

举个例子,电动螺丝刀以前只有工厂会买,但价格下来之后,有需求的老百姓也可以购买。我对于工业外骨骼机器人的概念是,现在工厂先给工人买,以后便宜了,工人觉得这个东西对我的生活有帮助,那我就自己买。就好比大疆无人机,用来玩也可以,用来救援也可以,只不过应用场景变了。我希望外骨骼机器人未来会成为一个通用化技术,大家都可以用得上,做得轻巧一点,老年人可以用,年轻人也可以用来辅助登山徒步,让技术去改变人类生活。

□ 采访、整理/晓旻

□ 编辑/伟洁

□ 图/傲鲨智能官网

IFBK 0105 The End

原标题:《当外骨骼机器人从科幻走进现实,人人皆是“钢铁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