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理群|“眯眯眼”与“辱华”背后,谈谈鲁迅对自大的爱国者的质疑

原创 钱理群 活字文化 收录于话题 #钱理群讲鲁迅 2个

近日,有网友晒出三只松鼠2019年10月份的产品宣传海报,因海报中模特的“眯眯眼”妆容,部分网民认为该品牌在故意丑化中国人,事件在微博上引发争议。批评的一方认为三只松鼠确实丑化中国人,“必须坚决抵制这种故意迎合西方丑化国人形象审美观的广告”。另一方则认为审美多样化,不必上纲上线,还有网友晒出丹凤眼的关羽像、乐山大佛像、以及唐代仕女图,质问:这算不算辱华?

这些年,主旋律影片的火爆足以说明,我们正处在这样一个荣辱与共的时代,人们希望在电影、音乐、体育、时尚这样能体现软实力的行业中,让世界听到中国的声音。这次,人们对“辱华”的敏感某种程度上体现的也是主体意识的增长,要求夺回属于自己的文化解释权。但正如鲁迅所说,把爱国主义推到极端,就会产生巨大的危险。

打着“爱国”的旗号,“把国里的习惯制度抬得很高,赞美的了不得”,并拒绝向外国学习、吸取与自己不同的世界文明,大谈中国“道德天下第一”,“外国物质文明虽高,中国精神文明更好”,“外国也有叫化子”,最后发展到“中国便是野蛮的好”,就走向“爱国的自大”。今天,活字君与书友们分享《钱理群新编鲁迅作品选读》中相关篇章。

* 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和处理“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的关系?欢迎在留言区评论。

钱理群,一九三九年生。当代著名学者,北京大学中文系资深教授。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研究、二十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精神史研究。对二十世纪中国经验和中国道路的总结和反思,受到海内外的高度重视。主要著作有《周作人传》《心灵的探索》《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我的精神自传》《岁月沧桑》《丰富的痛苦》《大小舞台之间》《1948:天地玄黄》《与鲁迅相遇》《鲁迅与当代中国》等。

导读《随感录·三十八》

钱理群 文

我每回讲鲁迅,都会遇到这样的质疑和提问:鲁迅到底有什么特别的意义,我们今天为什么需要鲁迅?我总是这样回答:鲁迅是另一种存在,另一种声音,另一种思维,因而也就是另一种可能性。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大讲“正统”“道统”、同化力极强的文化结构和传统来说,鲁迅是一个“异端”,一个永远站在边缘,说些不入耳、不动听的话的质疑者、批判者。他的意义和价值也就在这里:中国现代思想文化,幸亏有了鲁迅,也许还有其他的另类,才形成某种张力,才留下未被规范收编的另一种发展可能性。

b站课程“钱理群讲鲁迅”第三讲的截图

这样讲或许过于抽象,那么,我们就来具体讨论鲁迅的异端思维的一个特点:他喜欢对公认的似乎无可置疑的价值观、公理、公意或定论提出质疑。这篇《随感录》讨论的就是“爱国主义”的问题。鲁迅当然是一个爱国主义者,这也是他和其弟周作人的分歧所在。他在病重时还特地托人给周作人打招呼: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在维护国家独立、统一问题上,一定要有鲜明的立场和态度。但鲁迅之为鲁迅就在于,他还看到了另一面:把爱国主义推到极端,就会产生巨大的危险。于是,就有了这里对“爱国的自大”的高度警惕。他提醒人们注意,打着“爱国”的旗号,“把国里的习惯制度抬得很高,赞美的了不得”,并拒绝向外国学习、吸取与自己不同的世界文明,大谈中国“道德天下第一”,“外国物质文明虽高,中国精神文明更好”,“外国也有叫化子”,最后发展到“中国便是野蛮的好”,就走向“爱国的自大”。“古人所作所说的事,没一件不好,遵行还怕不及,怎敢说到改革?”同时拒绝国民性的改造,不去“医治思想上的病”。鲁迅由此看到的是整个民族“自向灭绝这条路走”的陷阱。他一针见血地指出,这样的“自大的爱国者”其实就是“爱亡国者”。

b站课程“钱理群讲鲁迅”第三讲的截图

值得注意的是,鲁迅把这样的“爱国的自大”称为“合群的自大”;同时提倡“个人的自大”,以与“爱国的自大”对抗。这就实际上提出了一个“个人”、“群体”(集体)与“国家”的关系问题。鲁迅强调,“‘个人的自大’,就是独异,是对庸众宣战”,“但一切新思想,多从他们出来,政治上宗教上道德上的改革,也从他们发端。所以多有这‘个人的自大’的国民,真是多福气!多幸运!”这都是典型的“五四”启蒙主义的观点。

这也就引起了讨论的兴趣:今天,应该如何看待强调个人独立价值的“五四”启蒙主义?这背后有一个如何看待和处理“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的关系问题。读者朋友,你们怎么看呢?

热风

1918年,北京北新书局

随感录·三十八

b站课程“钱理群讲鲁迅”第三讲的截图

〔注释〕

➀ Nordan,诺尔道(1849—1923),出生于匈牙利的德国医生,政论家,作家。

➁ “国民之敌”,原为挪威剧作家易卜生剧本《国民之敢》的主人公斯托曼。斯托曼是一个温泉浴场的医务官,因发现浴场矿泉里含有传染病菌,建议对浴场加以改建。而市政当局和市民却担心经济利益受损,竭力反对,终于将斯托曼革职,宣布他为“国民公敌”。

➂ Mob,英语:群氓、乌合之众。

➃ 张之洞(1837—1909),清末洋务派首领之一,曾任两广总督、湖广总督、军机大臣等职。著有《劝学篇》一书,鼓吹“旧学为体,西学为用”。

➄ 这里是指任鸿隽的言论。当时钱玄同等人提出,改造中国旧文化须首先废灭汉字。任鸿隽为反驳此说,故以偏颇姿态宣称:中国的昏乱根源不仅在于文字,而且存在于所有中国人的心脑中,所以“若要中国好,除非使中国人种先行灭绝”!(见《新青年》第5卷第2号任鸿隽致胡适一信)

➅ 牛二,《水浒传》中的一个无赖形象。

➆ G·Le Bon,通译勒朋(1841—1931),法国医生和社会心理学家。

➇ 打脸,指中国传统戏曲按照“脸谱”勾画花脸的化妆术;打把子,指传统戏曲中的武打动作。

➈ 六百零六,即六〇六,亦称酒尔佛散(德文Salvarsan的音译)、胂凡纳明(英文arsphenamine的音译),一种抗梅毒药。六〇六这一名称得自该药试验阶段获得的第六〇六号化合物。

➉ 张献忠(1606—1646),明末农民军首领。崇祯十七年入川,建立大西国,后于清顺治三年被清兵剿灭。

相关推荐

点击图片 即可购买

钱理群 著

2021-12

今天我们重温当年鲁迅写下的思考,其实就是把鲁迅看作和我们一样的“人”,寻找生命的共通点。钱理群结合他自己的困惑和毕生对鲁迅研究的感悟,信手拈来二十二篇鲁迅的经典名篇,逐一与他们对话交流。《钱理群新编鲁迅当代读本》分成七部分,以“怎么”作为引导,让每一部分都具有“人间指南”的色彩,把两代文学老人的姿态和语调降低,以平视青年,与他们对话。

《钱理群讲鲁迅》收录了他最新的讲解,与b站视频课程《钱理群讲鲁迅》可配合阅读。全书采用演讲的形式,尽量保留钱理群生动有力的语言特色,力求做到看起来不晦涩,读起来有韵味。从编排上做到总分总的形式,前后两篇涉及钱理群鲁迅研究的大哉问——为什么要读鲁迅。中间部分,由浅入深,从跟着钱理群一起读作品,到听钱理群讲述鲁迅的人生苦旅,再到解剖他的精神世界。一步步,一篇篇,以老道的眼光,认识不一样的鲁迅。《钱理群新编鲁迅当代读本》与《钱理群讲鲁迅》

END

原标题:《钱理群|“眯眯眼”与“辱华”背后,谈谈鲁迅对自大的爱国者的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