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名府故城上榜!百年百项考古发现公布

日前

备受关注的河北百年百项重要考古发现

正式揭晓

活动开展数月来

总共推选了150项入围项目

��河北百年百项重要考古发现公布现场。

经过权威专家遴选论证

严格按照地域特色

重大科学价值、重大社会影响

以及在河北考古学发展史上的

重要地位等标准

评选出百项重要考古发现

大名府故城遗址榜上有名

据了解,这百项考古发现,时空框架广阔,涵盖了自旧石器以来直至民国时期整个燕赵大地上的重要考古发现。其中,旧石器时代6项、新石器时代21项、夏商时期19项、两周时期18项、秦汉时期8项、魏晋北朝隋唐时期13项、宋辽金元明清民国时期15项。这些项目种类丰富,而且不少遗存内在关联性强,具有系统性的内涵,体现了河北地区多样璀璨的文化遗产构成。

大名府故城遗址介绍

大名府故城位于大名县城东北,以大街、御营、双台三村为中心,今东门口、南门口、铁窗口、北门口四村是故城的东、南、西、北四大城门旧址。

��大名府故城遗址图

始建于前燕建熙元年(360年),分皇城和外城。皇城平面略呈正方形,周长1.83公里,有五门。外城长24.3公里,有九门。另有上下水关两座。明建文三年(1401年),城被漳、卫河水所淹,治所迁至艾家口(今大名县县城)。

大名府故城淤埋于地下1~5米,其建筑基址、宫舍布局、街区民房保存较好。地表现存4段城墙,墙体可见明显的夯土层,土质坚硬。

��双台宫殿遗址

大名府故城为宋代陪都——北京(大名府)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2006年5月,大名府故城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名府故城兴起于隋唐时期魏州,大运河永济渠的开通,使大名府成为沟通河北与江淮地区的交通枢纽,晚唐、五代时期大名府发展成为河朔四大藩镇之一;北宋时期大名府作为北宋王朝陪都——北京大名府,成为北方的政治、军事和商业中心。

��大名府故城遗址考古工作专家论证会

经过多年努力,通过考古勘探初步确定了大名府故城的平面城市布局由外城、内城、宫城三大框架组成,南北向城市中轴;基本探明了故城宫城四至、边长,宫城城墙、城壕形制、长度、宽度,城门的位置,宫城区内路径、水系、宫殿夯土台基的大体位置及分布范围;基本确定了“二道城”四至范围,城墙、城壕结构、长度、宽度,东西南北四处豁口(疑似城门)的位置等情况,为研究北宋时期都城考古提供重要依据。2020年8月,由省文物局、省文研院组织召开了大名府故城遗址考古勘察工作专家论证会,形成了专家验收意见。

��专家现场查看大名府故城平面分布图

为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文化,部分国内知名专家学者赴邯郸市大名县,就大名府故城遗址考古工作进行论证和现场指导。专家们建议,根据相关考古成果,积极推进遗址保护与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将大名府故城文物保护工作纳入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规划。

(素材综合自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河北日报、河北考古、大名县人民政府网站、大名政协)

转自:融媒大名

原标题:《大名府故城上榜!百年百项考古发现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