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智库 | 发展智慧园林,改善生态环境

原创 园林绿化研究中心 民生智库 收录于话题 #智库观点 113个

目前国家已将生态环境总体改善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大数据时代,智慧园林将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升园林治理水平的重要手段。业界对智慧园林的内涵和外延、功能和效用、建设路径仍存在认知分歧,民生智库基于多年园林绿化专业的研究积累,结合智慧园林业务实践,对智慧园林进行了多角度探讨。

智慧园林是什么

套用一种广为认可的说法,智慧园林是运用“互联网+”思维,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信息智能终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现代生态园林相融合,建立智慧园林大数据库,把人与自然用智慧的方式连接起来,达到人与自然的互感、互知、互动;通过感知、互联实现信息的显性化,再借助云计算、大数据分析、可视化等手段进行相应的决策支持以及风险预警,解决园林的实际问题。

但是在生产生活中,处于不同角色的人对智慧园林的认知存在很大的差异。从园林绿化主管部门的立场出发,智慧园林的核心应该是“管”,即借助先进的技术对绿地资源,养护过程中的人、材、机进行全面无死角的监管,进而实现对某些养护环节的人力替代,实现智能作业,如智能浇灌、病虫害智能识别等;从城市管理部门的角度看,重点则在于“风险预判”,通过智慧系统,提前预判风险,第一时间预警风险,实现园林领域的风险可控;从社会大众的角度看,智慧园林应该以“人”为本,实现生态环节改善,促进人类与自然的亲近关系,让生活更美好。

除了不同人群在认知上有所差异外,我们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智慧园林的内涵和外延也是在逐渐演化的,智慧园林目前是一个“正在进行时”,不仅建设过程正在进行,智慧园林概念本身也是在不断成型不断发展与完善的。从目前来看,智慧园林的主要对象是城市绿地,智慧园林是智慧城市的一部分。森林等大尺度绿化由于自身的生态功能较为完善,具有较强的自我更新能力,需要人为干预的场景较少,智慧园林暂时无用武之地;广大的乡村绿地分布呈碎片化,若通过智慧系统进行管理,成本可能远超传统管护模式,因此,目前智慧园林的“主场”仍然在城镇绿地,是在智慧城市建设的大背景下展开的。未来,随着“林长制”的全面推进,智慧园林的外延会大幅扩张,突破智慧城市的限制,走向广袤的农村和森林,演变为“智慧生态”,为真正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提供支撑。

智慧化和数字化的区别与联系

在现实中,智慧化和数字化经常混用,以至于很多人不清楚两者到底什么关系。

从园林管理的角度,智慧化是终极目标,数字化是实现手段,要实现园林管理的智慧化,首先是数字化水平,将园林管理过程中的人、材、机、业务流程实现数字化,做到“人过留迹、事过留痕”,不断积累数据,为机器学习提供宝贵的素材和养料,形成知识库;当知识库积累到一定程度,自动化作业即成为现实,自动化提升作业效率和管理效能,大大解放人类的双手;最终,万物互联的场景下,系统掌握全息信息,可以作出比人类更聪明的决策,真正实现智慧化,机器辅助决策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智慧园林要想实现真正的智慧,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目前实施智慧园林建设的城市大多数仍处于数字化阶段。

智慧园林分步实施路线图

智慧园林的发展受哪些因素驱动

政策驱动

“智慧园林”是响应国家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方略,也是积极响应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号召,城市园林绿地属于国家资产,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保护,实现资产的增值与不受破坏。国家层面有建设数字城市的规划,北京市层面也有“十四五”规划建设智慧城市的目标,其中就涉及智慧园林。可见智慧园林与国家战略与城市规划都密切相关。

智慧园林是从国家和人民的生态需求进行驱动,生态安全也是国家安全保障的重点之一。智慧园林也能够满足民众的需求,即对于良好生态环境的保护,满足人们宜居的溯源、增强人文体验,以及提升经济价值等需求。通过智慧化园林的建立,杜绝风险事件的发生,建立完善的预警机制保障百姓的安全。

业务需求

不同职能部门的业务不同,对智慧化园林的需求不同。从城市园林绿化管理部门的角度看,其需求就涵盖了如何更好管理和保护园林资产,通过园林养护、人员管理,更好地使人民共同资产得到有效维护以及资产增值等。

技术驱动

智慧园林除了需求驱动外,也是技术创新驱动的产物。随着5G技术、云计算、物联网技术、感知识别等相关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智慧园林不仅仅停留在认识和想象阶段,而是借助技术手段不断的更新与落地,让园林的智慧不在遥不可及,让园林“智慧”逐渐成为可能。

智慧园林如何起步

抓重点并从业务实际需求入手

成本控制是目前智慧园林建设的首要难点,往往需要大规模信息化基建的投入,在未来成效及回报仍然存疑的情况下,很多地方对智慧园林望而生畏。

我们认为智慧园林的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应从现实业务需求入手,依循“信息化→数字化→智慧化”的路径,首先解决业务流程信息化的问题,从“巡-管-养”系统入手,实现人员入“网”、业务上“云”,同时通过“一张图、一个库”将所有的绿地资源进行数字化。借助系统对管理和运营进行优化,逐步实现数字化向智慧化的转变。

目前园林行业最容易实现以及最迫切的需求是对于园林资产的管理需求,通过巡管养工作及相关流程的逐步标准化、数字化及其量化,进而改善管理机制,提升工作效率;通过有效的监督提高工作质量,保证园林资产的合理增值。另一方面也可以与移动设备、自动化工具相结合,提高自动化管理水平,提升实际的工作效率。

智慧园林业务框架

人员参与程度较高的“巡管养”管理,借助移动设备和自动化工具,要比物联网、智能识别等其他方面入手更容易接近园林 “智慧”。智慧园林需从园林治理角度出发,通过“运营+技术”相结合,首先做到人工智能,推进园林智慧的有效落地。

智慧园林建设的同时,需建立完善配套的管理规范,通过良好的运营与监督以及相关部门的协同运作,使得资源进行优化、生态得到保障,防范相关风险的发生。形成科技创新驱动、内外资源统筹、生态开放合作、智能管控体系同时实现价值引领的数字化行业生态。

建立行业知识库

智慧园林建设中一个重要但不紧迫的工作是建立行业知识库。在智慧园林建设的第一阶段,完成了信息化和数字化,让资产账目在线并数字化管理起来,让管理者厘清管理对象,根据资产的实际变化进行决策管理,而最终实现智慧化需要通过知识积累,形成强大知识库,才能借助智能算法形成行业 “智慧”。

目前在多源接入和共享方面仍存在壁垒,在保障信息安全的前提下,部门之间实现信息的融合共享,才能形成真正意义上的行业权威知识库,为智慧园林乃至智慧城市的落地提供支撑。

关于智慧园林有哪些更多的想象

我们设想在利用技术创新推动行业变革的同时,考虑结合“生态+产业”的模式,促进行业循环时长效发展,进而建立园林发展生态体系,提升行业整体竞争及服务水平。

对于我们而言,建立智慧的城市、智慧的地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更好的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才是“智慧园林”未来真正、长久追求的理想目标。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入探讨如何能更好的改善生态环境,如何能为落实“美丽中国”、“数字中国”乃至“智慧中国”的国家战略目标做出实际的贡献。

作者:民生智库园林绿化研究中心

编辑:民生智库连雪红

——END——

往期精选

★ 民生智库 | 对生活垃圾减量的五个思考(上篇)

★ 民生智库 | 对生活垃圾减量的五个思考(下篇)

★ 民生智库 | 北京“两区”建设开放模式经验分析

★ 民生智库 | “十四五”时期如何推进共同富裕

★ 民生智库 | 河长制的五大显著成效与四大优化建议

☞ 生活小贴士 ☜

北京市明日(12月25日)

出行提醒——不限行

天气预报——晴,-4℃/-11℃

(数据来源:中央气象台)

固定布局

工具条上设置固定宽高

背景可以设置被包含

可以完美对齐背景图和文字

以及制作自己的模板

关于我们

民生智库是中国最早专注于公共事务领域的社会研究智库,也是国内最大、最具影响力的政府合作智库之一,连续两年成为国务院扶贫办全国扶贫退出评估唯一社会智库,国家“十三五”规划中期评估委托单位,拥有国内唯一专注于民生领域的大数据研究院。

智库秉持“真实社情民意、权威评估咨询”宗旨,以“为社会思考、为国家献策、为人民发声”为己任,关注民生,体察民情,聚焦民意,深入研究中国社会发展实际,破解社会发展中面临的难点问题,为我国政府提供政策决策依据和咨询建议,为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贡献力量,在公共事务研究领域独树一帜。

点亮「在看」,大家都知道 ↓↓↓:,。视频小程序赞,轻点两下取消赞在看,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原标题:《民生智库 | 发展智慧园林,改善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