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码“科创相城”!

近日,2021年江苏省拟推荐上报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备案众创空间名单公示。其中,相城区共有4家科技企业孵化器、5家众创空间申报国家级科技创业孵化载体,由省厅推荐上报,推荐数均列全市第一。

院士专家身影频现

大院大所相继落地

科技载体加速涌现

产业创新活力迸发

……

如今的相城

“科创森林”发展壮大

“创新浓度”日益提升

闯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科技创新之路!

站在岁末,回望过去

一个个属于科技的闪耀瞬间

充满了“相城力量”!

创新理念 鉴往知来

早在2017年,相城区就提出了“以研发产业为主,配套部分高端制造业”的产业发展方向,奋力跑出相城发展“加速度”。

如今,锚定“数字化发展第一区”的目标,相城正全力绘就“一区十业百园千企”的发展图景,形成了“6+4”产业布局。

瞄准前沿,敢想敢干。近年来,相城先后获批了江苏省唯一数字金融产业集聚区、省首批车联网先导区、省首个数字交通示范区、省唯一区块链产业发展集聚区、省首个能源互联网产业集聚区、全国首个区块链发展先导区。

创新驱动 研发立区

以研发为引领,相城坚持“把研发作为产业、把技术作为商品,公司化运作、市场化机制”理念,快速集聚了一批新型研发机构。

全国唯一的先进技术成果长三角转化中心

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量子科技苏州研究所(量子科技长三角产业创新中心)

国家双创示范基地(中国电科)长三角成果转化中心

相城还与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合作共建了8家研究所(研发企业),数量居全省各区县第一,同时成为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在全国首批三个创新综合体之一。

创新主体 万马奔腾

全区高新技术企业数从2018年的373家快速增长到2020年的853家,增幅连续3年列全市第一,连续2年获评苏州市高企工作先进集体。

实施《相城区独角兽企业培育工程实施计划》,2021年遴选入库区级独角兽培育企业20家,累计各级各类独角兽培育企业23家。形成了以853家高企为核心,2989家民营科技企业、2869家科技型中小企业、78家瞪羚企业、23家各级独角兽培育企业为梯队的创新企业集群。

科技人才 连珠壁合

近年来,相城区深入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和人才强区战略。

◆连续3年获评苏州市人才科技工作创新进步地区。

◆国际精英创业周落户项目数连续三年列全市第二。

◆各类科技领军人才数三年实现翻番。

◆设立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受理点,持续优化人才服务标准,已实现国家、省、市外专项目立项全覆盖。

双创载体 沃野千里

今年,河海大学苏州研究(生)院、东南大学长三角碳中和战略发展(苏州)研究院相继落地,中荷科技创新港、中国计算机学会(CCF)业务总部和学术交流中心、航天科工三十一所空天动力研究院等重大载体项目已开工建设。

2月28日,苏州市政府与河海大学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相城区共建河海大学苏州研究院、苏州研究生院,成为相城区产学研合作的标志性载体

9月30日,苏州与能源基金会签署战略合作谅解备忘录,东南大学长三角碳中和战略发展(苏州)研究院揭牌并落户相城区

中国计算机学会(CCF)业务总部和学术交流中心

中荷科技创新港

目前,全区在岸科技孵化器从2018年底的36家迅速增长至136家。同时在北京、上海、深圳、南京及东京、墨尔本、阿姆斯特丹等国内外重点城市布局建设离岸孵化器70家。

与中科大、清华大学、法国里尔大学以及中科院各所、航天科工等高校院所合作建设科技创新载体43家,其中11家获评市级新型研发机构,立项总数列全市第3。

改革试点 探渊索珠

河海大学苏州研究(生)院获批承担国家级全面创新改革试点任务,承担“新型研发机构科教融合培养产业创新人才”改革任务,是苏州市今年唯一入选承担该项任务的实施主体。

主动对接长三角科技创新券通用通兑试点工作,成为除4个定向试点区域以外首个成功纳入长三角科技创新券通用通兑试点的地区。

充分发挥财政科技资金的引导和放大作用,制定《相城区科技贷款贴息资金实施办法(试行)》持续推进“高企贷”“科贷通”覆盖面。

未来,相城还将围绕“数字化发展第一区”目标,紧扣“6+4”十大产业定位,加快建设100个专业化、特色化高端产业园,推动1000家总部型、研发型和专精特新企业集聚,争创国家级高新区、国家级数字金融产业集聚区等一批国字号平台,让创新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打造具有磁场效应的数字经济产业生态圈。

纵深阅读

|

独角兽上新!

原标题:《深度解码“科创相城”!》